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1 / 2)

楚漢爭鼎 寂寞劍客 1558 字 2021-02-11

. .

公元前200年十月,楚國變法大臣百甲賢推出了《士農工商課》,新法明確規定,只要是楚國的讀書人,無論是勛戚、世家、士族子弟,還是農人、佣工、商人等寒門子弟,都可以參加國考,國考各科成績合格者,皆授公士學位。

所謂國考,計有法家、兵家、農家、儒家、墨家、yin陽家、縱橫家、劍術技擊八科,只有八科成績全部合格,才能授予爵位。

這當然是項庄這個穿越者的主意,項庄深知科舉的利弊得失,他不希望楚國的國考成為畸形的八股科考,從而迫使全國學子皓首窮經,一生只讀經史子集,對其余幕作學說卻是不聞不問,這極大摧殘了各學科的進步。

這道新法一推出來,頓時便引起了軒然**o。

各大世家倒沒什么,他們的子弟可以承繼父輩余蔭,一生下來起點就遠遠要比士族、庶族子弟高得多,雙方的競爭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而並沒有太大的急迫感,但江東士族卻感覺到了極大的威脅,因而反應極為ji烈。

故楚九郡的士族,在項羽敗亡之後,出於對前途的擔憂基本上都逃到了江東,他們沒辦法去跟世家子弟爭奪高官厚爵,只能當一些小吏,表現最優異的才能當上縣令長,而且江東四郡五十六縣的官位就那么些,競爭極為ji烈。

現在,《士農工商課》的推行,更加劇了這種競爭。

因為農人、佣工、商人子弟列,在也有機會通過國考獲得爵位了,有了爵位也就意味著他們也能當官了,這就極大地擠壓了士族半弟的生存空間。

因為農人、佣工、商人子弟的讀書比例雖然很低,可絕對數量卻不少,江東四郡有大小士族近千,士族子弟足有兩千余人,相對楚國可以提供的官位,這已經是個極為龐大的數字了,若再加上為數眾多的寒門子弟,競爭就不是一般的慘烈了。

不過,士族的數量雖然頗為不少,卻缺一個足以領導大家的大士族。

所謂蛇無頭不行,沒有一個挑頭的領導者,要想對抗王權是絕無可能的,各大世家的名望倒是足夠,不過他們根本不願意挑頭聯絡廣大士族去對抗王權,最終士族的反對沒能形成統一的聲音,自然也不足以阻止新法的推行。

在朝野的爭議聲中,楚國的第一次國考拉開了帷幄。

對於國考,世家子弟根本不屑參與,士族子弟雖然不情願卻還是報了名,而廣大寒門子弟卻是踴躍報名,自各郡各縣各鄉各亭張貼出榜文之後,便紛紛有讀過書、識得字的寒門子弟趕赴吳中參與大楚國的第一次國考。

與此同時,楚國令尹項他下發文告,征發會稽治下各縣的宗族壯丁約十萬人服瑤役,前往具區澤沿岸、烏江兩岸開墾荒地,不過此時舉國上下都沉浸在對國考的ji烈討議之中,因而這事根本就沒有引起朝野的注意。

………………

吳中北郊,已經臨時搭起了一排排的茅舍。

這些茅舍是給參加國考的考生准備的宿舍,其中不少茅舍已經入住了考生,當然,入住這些茅舍的考生大多都是家境貧寒的寒門子弟,那些家境殷實的士族、商人子弟是絕對不會住這種茅舍的,這能省得了幾個錢,是吧?

在整個「宿舍區」的北邊,還有一排更加狹小更加擁擠,卻整齊得多的茅舍,這些茅舍那就是國考的考場了。

百里安作為主考官,正帶著幾十個小吏在整理考生的藉貫資料。

正忙得昏天黑地時,項庄忽然在晉襄、呼延正德的簇擁下走了進來,百里賢和幾十個小吏趕緊起身見禮時,項庄擺了擺手,示意幾十個小吏繼續做事,然後問百里賢道:「子良,參加國考的考生好像還ting不少啊?」

百里賢喜氣洋洋地道:「臣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人應考。」

項庄點了點頭,問道:「截止到今天為止,已經有多少考生了?」

百里賢翻了翻名冊,答道:「截止現在,已經有四千多人報名應考,臣估計,未來五天還會有考生陸續趕過來,最後的考生數量應該不會少於六千人!」

項庄聞言輕輕領首,心里卻略略有些失望,像後世的科舉,光是一個省的應試生員就有好幾萬人,全國更是多達好幾十萬人,楚國的幾千考生與之相比實在不值一提,而且這幾千考生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其中絕大多數只怕是濫竽充數之輩。

頓了頓,項庄又問道:「子良,各科的考題都已經准備好了嗎?」

「回稟大王,都已經准備好了。

」百里賢說罷回頭一招手,早有四個門下小吏從你里mo出一把鑰匙,四人連開了四重銅鎖打開了一個櫃子,百里賢遂即從櫃子里擺放的幾疊試卷中各取了一張,又返身遞給了項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