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該做的,但是,他對季衡含有的心思也太齷齪了些,那是褻瀆了他的這份忠心。

楊欽顯作為皇帝,讀了那么多史書,對歷史上的那些皇帝身邊佞臣的故事,也不是不知道的,他真不想將季衡擺到那個位置上去。

雖然他現在真的非常喜歡他,他身邊沒有任何人,有季衡讓他信任,讓他想要接近。

剛剛萌芽的這份感情,楊欽顯不知道自己會持續多久,他要立後的事情,其實已經提上了日程,將來他身邊還會有很多人,而季衡則是一旦被他玷污,就再也洗不干凈了。他不能這么去做。

季衡的這句話,皇帝明白,那是季衡怕自己將來不會再信任他。

君主和臣子,總會有相疑的時候,到那時候,季衡必定會戰戰兢兢,一如此時對他說出這種話。

皇帝想到那一天,此時就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

他只能不斷保證,「朕定然不會,朕不會和你之間生出罅隙。」

79、第六十二章

季衡從宮里離開時,皇帝一直將他送到了殿門口看著他上宮轎,很像送人遠行的友人依依不舍。

季衡想,自己不過是回家罷了,明天還會再來的。

他上了宮轎,自己打起簾子,對依然看著他的皇帝說,「皇上,微臣先走了,你回去吧。」

皇帝對他笑著說,「朕看你走了就回去。」

他的眼里帶著依戀和不舍,那么明顯,讓季衡的心軟了下來。

季衡乘著宮轎出宮門去,腦子里想著皇帝的事情。

權利拿了起來,很少就有人能夠放下去的。

雖然皇帝現在在季衡面前說,以後絕對不會和他之間生出君臣罅隙,季衡也相信皇帝此時的誠意,但是,人都是會變的,他不相信以後的皇帝。

他從宮轎窗簾處看著外面,一重重高大巍峨的殿宇向遠處延伸,這是大雍的權力中心。

他想,等皇帝親政了,就是他離開的時候了,無論以後是不是還會入仕,他至少都要回江南去蟄伏一段時日,好好看些書,過些清閑日子,這也許會讓許氏失望,但是,她那么愛他,也是會理解他的吧。

季衡想到許氏,心就更軟了,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比她更在意他,更愛他的人了。

還有許七郎,季衡在心里嘆了口氣,許七郎明明才十三四歲,卻已經是進入青春期的少年了,很多時候讓人沒法管教。

這幾日,季衡每日里從宮里回來,就會先去前院張先生所在的書房,和他討論楊欽淵的事情。

張先生說,「已經確定這位二殿下是住在桂樹巷子了,但是並沒有見到他本人出來。」

張先生說這句話時,是對著書桌上的一幅人物畫像說的。

張先生沒有見過楊欽淵,是季衡畫了楊欽淵的畫像給他。

在這個時代,要找一個人是困難的,因為沒有電視影像,甚至沒有照相技術,幸好季衡比較擅長素描,就簡簡單單地畫了幾張楊欽淵的畫像。

然後張先生又拿去讓畫師畫了幾張,以此為憑據來找楊欽淵。

不過,楊欽淵要是易容了再出現,就很難再認出他來了。

所以最後張先生也只得同意了季衡的法子,用火災將這位足智多謀的二殿下逼出來。

六月初,桂樹巷子的一家妓館廚房著了火,因為撲滅不及,火勢在風的作用下蔓延開來,幾乎燒掉了半條街,所幸繞著桂樹巷子有兩條河,又有街頭水井,這才沒有讓火勢蔓延到其他地方去。

人們應對火災已經有一套法子,但是這次也傷亡較重。

有二十幾個人在火災中喪生,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二十幾個人,幾乎都是強健的男人,而且有當時去看過屍首的,說在燒焦的屍首上看到了刀砍的傷口。

不過這些屍首很快就被京兆尹衙門給去處理了,而且禁止民間謠傳此次事件里有仇殺成分,將這次事件,只說成是意外。

擊殺楊欽淵這件事,算是一件很大的事,所以季衡也沒有意願將這么大個功勞自己一家吃了,所以還是請示了皇帝,問是否讓林家幫忙。

不過皇帝覺得此事知道的人越多,泄露消息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後沒有答應,只讓季衡全權處理。

出火災當晚,季衡和張先生對擊殺楊欽淵的事做了詳細的部署。

一共派了二十個武藝高強的專業殺手來做這件事,這些人,在之前無一不是身背命案的,現在則是效忠於季大人。

季大人借著自己刑部的職務,暗地里的確是做了很多事,攬了不少這些為了生計的亡命之徒為自己賣命。

季衡處在桂樹巷子東邊隔著小桂渠的一家酒樓的四樓上,這第四樓,是不做生意的,是東家辦公的地方。

他手里拿著望遠鏡,即使是夜里,但是桂樹巷子作為京城繁華的煙花巷,依然燈火通明,十分明亮,從望遠鏡里能夠將那里的情景看得□不離十。

張先生親自坐鎮桂樹巷子南頭,對辦事的殺手們做最後的交代。

季衡在酒樓上面操控,以不同顏色的燈和不同數目的燈作為信號,在酒樓四樓上指揮行動。

當時的火災,雖然事後是說一家廚房里燒起來的,但是當時,其實是四家同時起了火,所以才會撲滅不及。

火災蔓延,楊欽淵不得不從房子里出來,剛出來,迎面就遇上了黑衣殺手,當場交鋒。

季衡這邊殺手以有准備對楊欽淵的無准備,而且的確是身手了得,這場戰斗只持續了一盞茶時間,楊欽淵在護衛的保護下,想入河逃走,但是季衡這邊早就將他可能逃走的路線堵死了,所以他是在河邊被一箭射中了心臟而死,屍體當場被送進了河中船中運走。

在桂樹巷子火災中的屍體,只是楊欽淵的手下們的屍體。

這場仗打得十分漂亮,出事之後,各方勢力幾乎是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那些受了吳王賄賂,被吳王策反的大臣們,恐怕都在戰戰兢兢。

這件事,很快也報到了太後跟前,是定國侯親自進宮來同她說的,「太後娘娘,微臣得到消息,這場火災,是專門為了鏟除吳王在京城里的勢力做的,據說,那個楊欽淵當時沒有回杭州去,他一直在京里,這次是為了殺他。除了皇上,微臣想不出是誰做了這件事。」

太後的神色很不好,她本來以為皇帝是個軟綿綿的小綿羊,現在才知道他是一只再狠不過的野狼。

不過也很好明白,小皇帝從小生活在恐懼之中,現在只要一有勢力,用咬碎敵人脖子的方式來讓自己不要再害怕,是再正常不過的。

不正常的是,小皇帝什么時候有的這些勢力,他居然還能夠保持沉穩若無其事。

太後對皇帝不僅是刮目相看了,甚至是深深忌憚起來。

他比他的父皇,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太後說,「火災死了多少人?」

定國侯說,「屍體留在火災里的,是二十七個,有一個女子,是真被燒死,另外二十六個,都是被殺了之後扔進火場里的。京兆尹曹弼,現在也是唯皇上之命不聽,我親自去查看屍體,他才允了,里面沒有楊欽淵的。不過在桂樹巷子里的勢力,也果真是他的,死的人里,有一個之前在他身邊,我見過。似乎是叫吳恩泉,死屍是被箭射進了頸子,又有刀傷。看來這次皇上出動,倒是大手筆,處理得很細致。只是楊欽淵的屍首沒有看到,也許他還沒死,逃走了。」

太後說,「他是否逃走,現下倒是不重要的了,這次的事,若是皇上做的,那么,是誰做的他手里的刀。徐家嗎?」

定國侯說,「最近和皇上接觸多的,是季家的那個大兒子,只是,那個孩子只有十一歲,他能做什么?而且,也沒見他和徐家有所接觸。平國公最近身體病痛又犯了,人在湯泉山上養病,平國府里,男人都在軍中,家中只剩下女眷,能做什么事。而即使季家,季道恭現在也在江南,不在京城。」

太後沉思起來,「那這是誰做的,林家?」

定國侯說,「看作風,更像是江湖勢力,娘娘,微臣還要再查了才知道詳細。」

太後覺得有些頭疼,手指頭按著額頭,皺眉道,「吳王恐怕是要坐不住了,據說他最近行事毫無顧忌,恐怕就是最近就要出事。」

定國侯說,「自從先皇登仙,他就蠢蠢欲動,要不是娘娘您穩了他幾年,恐怕前幾年,他就已經動作了,現下他要動,我們已經有了准備,他怕是不好動的。」

太後頭疼得更厲害了,說,「說起這事,現在小皇帝,還以為哀家是真想用吳王來替換他,就是這么幾年,哀家穩住了吳王,卻養出了小皇帝這樣的一只野狼來。若是小皇帝順利親政,咱們趙家,哎,大哥,以後日子恐怕不會好過了。小皇帝,他的心也太狠了些。」

定國侯沉默下來,說,「皇上師出無名,能夠怎么對咱們趙家?此次吳王之事,趙家若是功臣,皇上能奈咱們何?再說,蜀王那邊已經說好了。」

兩人正都陷入沉默之中,外面就傳來結香女官的聲音,「娘娘,四殿下求見。」

太後抬起頭來,和定國侯對視了一眼,輕聲說,「難道他知道桂樹巷子的事了,若是知道了,是哀家身邊又有人……」

太後一直是懷疑自己身邊有內奸的,要是楊欽濟知道了本不該知道的事,就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太後沒說完,定國侯向她行了個告退禮要離開,太後卻對他擺了一下手讓他不要動,自己起了身,出了稍間,到了外面次間榻上坐下,說,「讓他進來吧。」

楊欽濟在太後跟前跪下了,行禮之後,說,「侄兒又想去看看姐姐,想請太後娘娘恩准。」

楊欽濟埋著頭,太後也看不到他的面容,並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了桂樹巷子的事,說道,「前幾次,你不是都讓皇上恩准的嗎,這次怎么求到哀家這里來了?」

楊欽濟說,「之前是想因為這種小事情打攪太後娘娘休息,實是侄兒不孝,便去求了皇上的恩准,只是這幾日,皇上身子不好,一直在養病,連課也不上了,只是有時召了季衡去陪駕,微臣想要見他,卻是不易,所以只好來求太後娘娘您的恩准了。」

作者有話要說:皇帝不會變心的,這篇文總體來說是很甜很甜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