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7(1 / 2)

顯著特征,所長不過「雄渾」二字,乃是最純粹的力量。

碧火真氣穿透三省功勁,孰料劍臂間不過七尺的距離,卻仿佛有千里之長,其間布勁如壘石堅城,層層相因,越接近軀干,其致密與碧火神功越相仿佛,刀勁縱使無物可阻,但孤軍長驅、深入敵境,終究難抵斗樞。

果然李寒陽昂然不動,生受了這一記,恍若無覺。

耿照的狀況卻極不妙。

為接此劍,再無余力壓制失控的真氣,揮刀的同時內息鼓盪而出,若非如cháo劍勁隨即貫穿身軀、抑住了真氣的爆沖,這下五臟六腑便要被自己的內力所「熔」,死得既荒謬又滑稽。

耿照靈機一動,搶先出刀,果然李寒陽揮劍斬至,「鏗!」一聲刀劍互斫,勁力對穿,宏大的劍勁貫體,雖極為難受,體內真氣卻大受抑制。

耿照的假想得證,遂放開手來一lún猛砍,將新力以斬擊釋出,再借李寒陽的劍勁抑制增生,以爭取應對的時間。

碧火神功的心魔關極其凶險,他初關二關得明棧雪之助,突破得太過輕巧,代價便是疏於掌握自身進境。

短時間內功力突飛猛進,絕非好事,就像劍胚淬火,能使劍質益發堅硬,也可能留下傷口,甚至彎曲斷裂。

「易經拓脈」、「卻食吞炁」、「伐毛去形」等口訣散見於《火碧丹絕》之中,很難判斷是明棧雪以傳音入密之法面授機宜,抑或只是失神間靈光不眛,忽然涌現。

而眼下最關鍵的「洗髓返骨」功訣悉數空白,似又落實了想象一說。

(再這樣下去,我的身體會被碧火功硬生生熔掉!)「等一下!」劍胎淬火的比喻觸動心緒,「熔」字掠過心版的瞬間,耿照忽然想到:「我現在的身體,豈非就像一座烹煉鐵水的熔爐?不……根本就是!」須知熔爐與冶鋼用的炒鋼爐、鑄造刀劍的鼓風爐不同,乃沿山坡以磚材砌成的高爐,又稱「蒸礦爐」,高逾丈半,內壁敷以黏土,用來將鐵礦砂熔煉成鐵水,制成生鐵。

熔爐一旦點火,便不能輕易停止運行,否則驟然降溫,將使爐體受到極嚴重的損傷,與耿照此刻的情況不謀而合。

一味走抑制內息的路子,無異於熔爐熄火,就算免去爐身熔融之危,也將留下難補的龜裂破損;經脈若此,一輩子就是廢人了。

(該怎么辦?還能……還能怎辦?)鑄煉房出身的務實性格,以及從小受七叔嚴格訓練、大小環節都能一手包辦的經歷,終於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熔爐之喻給了耿照打破困局的靈感,他借由刀劍交擊散去過多的內息增生,用硬擠出來的一絲靈台清明,觀視體內諸元;雖只短短一霎,在「入虛靜」的通明法門之下,虛識中的一剎那被無限延長,連帶將他經歷過的鑄煉體驗、學武進程悉數提取出來,一幅幅圖像般懸在空中,用來參照鑽研,以求突破。

心識一霎萬千,如電如霧,常人可感者,百千中未有一二。

每個掠過腦海的絕妙靈感,其實都不是天外飛來,而是得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無數感官知覺的零星碎片在心海中激盪撞擊、交融消抵,磨去每一分多余無謂後,所得到的燦爛結晶。

只是旁人於無意之間偶得,耿照卻可利用奪舍大法的「入虛靜」功夫為之。

他浮在布滿影像的虛空里,不住翻動記憶,來回於每個七叔或明姑娘為他詳細開解的當下,也不知過了多久,原本凌亂的線頭相互爬網連結,去蕪存菁,最終停在那句不知是假是真的「重塑體內經脈,脫胎換骨」上;撞擊的火花消逝後,留下一個絕妙的點子。

--沒有經脈能容納jīng煉的碧火真氣怎辦?那就造一副全新的、量身訂做的強韌經脈!心魔障可視為內功練到一定程度後,必須加以突破的瓶頸。

碧火神功的初關,即為「易經拓脈」--為使短時間內練得的大量內息能更有效率地被運用,須將納氣的諸脈予以拓展。

突破了這個瓶頸,氣血的運行將不同於未習武的普通人,即使擱下拳腳刀劍的鍛煉,內功也無倒退之虞。

拓脈的過程不惟痛苦,風險亦高,稍有不慎,便是筋脈毀損、元功盡廢的下場。

上乘內功殊途同歸,目的不外乎源源不絕的內息,以及更有效率的運用,此非碧火神功獨有,各派對「易其經脈」皆有不同的見解,甚至以此做為層境區分,也有為求jīng進,一再挑戰易經拓脈的絕高風險的。

但碧火神功卻不走這個路子,易經拓脈只做一次,用以奠基武骨,接下來的三、四關「卻食吞炁」並無如此劇變,看似借由外在干預、大量鍛煉內息,以充實丹田的單純過程,背後卻蘊含了極為重要的目的,即是「促使修習之人了解內息的本質」,為迎接三關心魔預作准備。

到了「伐毛去形」的階段,內息被錘煉得更加致密,不受固有經脈限制,用以散入血、肌、皮、骨等周身各處,由真氣統合諸元,達到極高的傳導效能。

到了這個境界,同樣只出一成功力,碧火真氣不但威力更強,收發的效率也更快,徹底拉開與其他修習法門之間的距離,「內家玄功天下第一」的名頭,至此方能無爭。

但這仍舊不是碧火神功的真正目的。

經脈本無形質,剖開皮肉亦不可見,唯氣血可感。

一旦能以真氣統合體內諸元,無形無質的經脈與有形有質的人身肉軀,可透過真氣產生連結,「復位經脈」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虛妄之說;須經數度易經拓脈才能擁有的絕頂武骨,自此有機會一蹴而成,故稱「洗髓返骨」。

此關看似簡單,凶險也不及前七關心魔,單論承受的痛苦,更比不上易經拓脈的煎熬,然而歷來修習神功者,有的在突破七關心魔後,須待十數乃至數十年之久,才能挑戰八關,也有終生未曾輕叩此關之人,蓋因「返骨」最難的不在功力修為,而是眼界。

取得「復位經脈」的資格,卻未必能擁有理想的藍圖擘劃。

如非耗費數十年時光鑽研、會過當世無數高手,身經百戰,累積了足夠的眼界識見,豈知天下無敵的絕頂武骨,究竟該是何等模樣!但耿照別無選擇。

碧火神功的速成已駭人聽聞,但自有此神功以來,遍數歷來修者,卻無一能有奇遇如他,內息如斯猛進,等同自戕,即使僥幸存活,也將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復位經脈」已是萬不得已的唯一法門!此時此刻,耿照意外地與創制這門神功的前輩高人思路相迭,俱都想到了一處。

於是jīng於鍛造的少年學徒,把身體當成了他最熟悉的鑄煉房,以沸滾如熾的五臟六腑為洪爐,橫沖直撞的碧火真氣為材料;以神為錘,以jīng、氣為砧,試圖將交融一片的體內諸元一一還原。

每錘落下,便有一束凶bào的真氣嚎叫扭動,掙扎著改變形狀,原本體內的一片混沌,漸漸被還固成形,仿佛將鐵汁凝結成生鐵、再將鐵片鍛打成鋼一樣。

耿照驚喜地發現:被錘煉成形的內息,似乎也同時失去了內息的質性,變成更jīng粹、也更強大的經脈雛形,將四散的內息圈系導引,體內的力量運行正在回復某種規律,雖然離自由運使仍十分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