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6(1 / 2)

,以他自視之高,想是不屑發問的。

此書所懸處,是最靠近堂門的柱間下首,換句話說,就算不是百品中敬陪末座者,也決計非是最有名、最珍貴的一幅,無怪乎南宮損底氣十足,尾巴都要翹起來了。

談大人詩書雖讀得不多,未敢以讀書人自居,怎么想都覺得以「收羅百帖」為目標的百品堂,委實不比「芳馥百品,鏗鏘三變」的百品堂來得高明。

後者好歹還有個自強不息的君子內蘊,收藏名物不就是珍寶閣的作派么?果然是開斗jī場的啊!談劍笏豁然開朗,又覺更了解南宮谷主一些,增進認識總是好的。

蕭諫紙卻有不同見解,嚴峻的視線遍掃一匝,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沉沙谷本是旱地,我方才還在想,外頭的水渠是怎么一回事,原來……這是個陣哪!」南宮損神情微變,似是混雜了驚訝和佩服,但也只是乍現倏隱,一霎眼又回復原先不咸不淡的冷面,從容道:「收藏字畫,最忌溫濕,濕則易腐,溫而養蠹。

沉沙谷周遭皆是旱地,乍看是理想的收藏之處——但這不過是外行人的庸俗見解。

「過於干燥,將使紙質脆化,輕則皸裂破損,重則灰飛煙滅;較之蠹魚蠶食,或要十幾二十年光景,旱地傷紙,不過轉瞬間耳。

『百品堂』外所繞曲水、興築之土屋,均經高人指點,按五行yīn陽生克變化排列,溫濕定恆,如同春秋。

台丞若稍加留意,會發現此間連風都沒有,依舊涼爽干燥,甚是宜人。

」運使陣法,除了排布之人的功力、術數修為,地氣也有極大的影響。

如四極明府固然能人輩出,千百年來鑽研奇門陣圖,時有突破,也虧得覆笥山靈氣濃郁,具布陣地利,方有今日規模。

沉沙谷這一角,即是利於術數施展的天然陣基,因此挖渠引水、夯土築屋,便能得到一處保存紙墨的完美空間。

——難怪耿家小子挑上這里。

蕭諫紙心中一動,面上卻悄靜靜的,只點頭道:「谷主好心思。

」談劍笏畢竟技術官僚出身,所想多是執行面的細節,雖覺此問細瑣,似有些難登大雅,終究是好奇心大過了矜持,猶豫一霎,還是問了出口。

「此屋沒有牆壁,萬一……有飛鳥竄進,或有什么貓狗田鼠之類,豈非危險得很?」他初入時見梁上全無巢跡,便已生疑;聽完南宮損的說法,更是忍不住蹙眉:勞師動眾地擺了時擬春秋之陣,卻無一牆以阻禽獸畜生,豈非本末倒置?南宮損嘴角微動,要是談大人未走眼的話,這位素以冷面著稱的「天眼明鑒」居然笑了。

「百品堂周遭所排布的陣圖,亦有阻隔鳥獸的效果。

鳥禽越過沉沙谷上空之時,總是避過這一處的,遑論棲止。

」談劍笏露出佩服之色,旋又沉吟道:「下官對陣法所知不多,但此陣能使鳥獸辟易,不知對人有無影響?萬一待久了傷身什么的……」忽聞「噗哧」一聲,談大人倏然抬頭,回首四顧,哪有什么人影?暗忖道:「果然是疑心生暗鬼。

我心里老掛著先前出恭的事,還以為又聽見那童子的聲音。

」南宮損面色一沉,本欲發作,瞥了lún椅上的老人一眼,終究還是按捺火氣,冷道:「人乃萬物之靈,豈可與禽獸一概而論!大人若有不適,此間無門,自出堂去不妨。

」談劍笏料不到他說翻臉便翻臉,本想解釋自己不是那個意思,卻聽老台丞叩了lún椅扶手兩下,急促的聲響透著焦灼不耐,沒敢再還口,低聲告罪,繼續推著lún椅前進。

百品堂布局狹仄,俯瞰應是個拉長的「目」字,橫豎筆劃全是廊廡,隔出三個「口」字。

走廊兩側無一面實牆,懸滿珍稀字畫,盡管南宮損說有陣圖隔絕禽鳥,且堂中果無絲縷細風,但行走在這脆弱的「字牆」之間,仍教人忍不住摒息躡足,唯恐呼吸或腳步稍重了些,不小心震落哪一幅天下至寶,那可真是萬死莫贖。

南宮損只陪他們走到第一個「口」字的盡處,便即停步。

「未敢驚擾台丞與殷夫子,在下於此等候,台丞請自便。

」談劍笏心想:「身為東道,這也未免客氣過頭了。

」見老台丞並無異議,正要繼續前進,驀地蕭諫紙開了口:「輔國,你也在這里等,我自行進入即可。

」談劍笏微微一怔,明白台丞有些話要同殷夫子私下說,點頭道:「下官推台丞進去,安頓好了,再回此間等候。

」蕭諫紙不置可否。

談大人推著lún椅滑進長廊,透過左側垂掛的字畫間隙,見得一縷室外明光,轉念會意:「是了,這第二個『口』字原來是天井。

」暗忖如非百品堂陣法厲害,連雨水都不怕,便是谷中長年干旱,毋須cào這個心。

後進倒與前堂一般,烏檀木板鋪地,兩張幾案、兩個蒲團,四角各有一把青銅長柄燈,燈旁立著一頭栩栩如生的銅鶴,除此之外,就只有四面高懸的字畫,烘托出一股靜謐庄嚴的氣氛。

談劍笏欲將台丞抱下lún椅,蕭諫紙卻搖了搖手。

「蒲團無背,坐久了腰酸。

我這樣就好。

」談劍笏想想也是,便將lún椅推到幾案旁,放落固定用的chā鞘。

殷橫野成名既久,不僅居儒門九通聖之首,更在昔年三才五峰榜內,想來架子不小,遲些出現也不算太失禮。

談劍笏舉目四眺,低道:「我陪台丞等罷。

」蕭諫紙擺手道:「不用了。

你同南宮損聊聊,別顯得咱們拿人好處,卻不怎么承情。

」「是。

」談劍笏正要退下,蕭諫紙又道:「這里字畫極好,你走另一邊回去,多瞧瞧名家法書,也不算空手而回了。

」他本有此意,便從另一側長廊折回,然而出發點卻與台丞所說大不相同——身為老台丞的護衛,談劍笏每到一處新地,總要將出入門戶等摸得一清二楚,萬一有個什么意外,也好從容應變。

長廊中段佇著一抹灰影,談劍笏老遠就看到了,但那人身上不帶煞氣,且拄了根竹枝掃帚,布袍束袖、草鞋綁腿,便似打掃的老家人,抬頭望著一幅字,頗為入迷。

秋水亭門人皆不敢入內,但百品堂總要有人打掃,維持清潔罷?得谷主允可,鎮日徜徉在天下至寶之間的,縱是灑掃庭除的老家人,必有不俗處。

談劍笏不敢失禮,停步拱手:「老人家請了。

」老人一怔回神,拱手笑道:「大人請了。

」微側身子,讓出通道。

談劍笏正欲通過,一瞥字畫,但見滿篇龍蛇飛舞,無一能識,竟是篇狂草,不由笑道:「老人家好深厚的底蘊!這篇在我看來,直是天書一般,沒一撇認得,當真慚愧。

」「寫的是首詩。

」老人笑道:「『夫子門前數仞牆,每經過處憶游梁。

路從青瑣無因見,恩在丹心不可忘。

未必便為讒口隔,只應貪草諫書忙。

別來愁悴知多少,兩度槐花馬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