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1 / 2)

上了緩緩升起的吊橋,吊橋受到戰馬蹭踏,霎時一沉!我揮動長槍,用力橫掃粗如兒臂的鐵鏈,錚然一聲,鐵鏈頓時從一側斷裂,再如法炮制掃斷了另一側的鐵鏈,吊橋終於頹然落下重重地橫在護城河上。

士兵cháo水般從我兩側沖過,搶在城門合上前涌進了濟州城里!正全力關門的官軍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再沒有絲毫斗志,四下里落荒而逃。

失去了指揮的官軍終於崩潰,數千官軍在我鐵騎後驅趕追殺下不是盲目跳入濠溝被刺槍戳死,便是縱入護城河被淹死,僅有極少數的幸運兒能夠僥幸逃生!我有些心痛地掠了一眼凄慘的戰場。

雖然徹底擊潰了薛濤的近五千官軍,但我的兩千重甲騎兵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因為區域狹小,騎兵並不能發揮沖鋒的強大破壞力,只能依靠厚重的護甲與官軍展開混戰,一場惡戰下來,雖然士兵傷亡不大,戰馬的損失卻是極大!現在仍有戰馬借步的士兵已經不足千人了!而且,最最可恨的是,還是讓薛濤跑了,這女人進了濟州城就那么一霎功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只能長嘆一聲,放棄了搜索她的強烈誘惑,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去救援吳用的步兵,若是吳用的步兵被官軍全殲,那對我梁山的打擊堪稱致命。

匆匆編好隊形,我率領一千騎兵率先穿過濟州城,直撲東門!讓失去戰馬的數百士兵跑步追趕前進。

抵達東門的時候,正好有一小隊官軍亦氣喘吁吁地跑來,意欲把守住城門,但我們只一個沖鋒便將這些累得不行的官軍屠殺殆盡!來不及等待後續的數百士兵追上,我率領一千騎兵放棄了城門,直接殺出城外……城外,吳用率領八千步軍跟官軍激戰正酣!吳用已經將所有的士兵都聚集起來,組成了兩個巨大的方陣,相隔一箭之遙互為犄角!黑壓壓的官軍像cháo水般不斷地沖上來,狠狠地撞擊一下,然後又被厚實的梁山方陣頂了回去!每一次撞擊都在兩軍陣前留下一地的屍首,鮮血幾乎匯成了河流,將干涸的黃土梁成一片通紅……戰斗顯然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

梁山軍的兩個方陣已經漸漸露出不支的敗相,其中左邊的方陣雖然勉強維持著完整的四面,但中間已經漸漸地空了,再有片刻,只怕便要被cháo水般涌來的官軍所擊破,那時候便是梁山軍崩潰的時候。

我深深地吸一口氣,揮槍直刺虛空。

身後一片肅情,只有戰馬的踏步聲以其兵器撞擊鎧甲的交鳴聲,隨著我的手勢,一千名重甲騎兵迅速集結,再度結成了正面一百名士兵的沖擊方陣!雖然經過了幾番慘烈的廝殺,但士兵們的斗志仍然高昂,從他們望著我的眸子里,我感到了他們一顆顆燃燒的雄心……好男兒,志在殺場!唯有痛飲敵血方顯我熱血豪情。

我將沉重的鑌鐵長槍用力往前一招,戰馬會意甩開四蹄開始加速,一千名士兵跟著我的腳步,亦開始加速,散亂的蹄聲逐漸洪亮起來,直到最終匯聚集成為滿天驚雷般的洪鳴……一排排黑色的超長刺槍平平地直指前方,形成一片可怕的槍林,帶著森然的冷焰展示著碾碎一切的可怕力量。

正全力圍攻梁山步兵方陣的官軍早已經發現了我們的集結。

指揮官也組織了一部分官軍列陣抵御,但他顯然低估了我梁山重騎後沖擊力!這小小的疏忽,將是他致命的疏漏,戰事的結果將因此而徹底發生變更!我的重騎兵方陣就像捅破一層紙一樣撞碎了官軍列出的防御陣形,然後像一柄巨大的鐮刀,直直地割入官軍陣形的中央,梁山騎兵所過之處,官軍紛紛波分浪裂,如齏粉般被輕易碾碎……戰到後來,很多時候,只要看見我梁山騎兵沖過來,官軍便紛紛撒腿逃跑,但悲慘的是兩條腿終究跑不過四條腿,喪失了斗志的官軍只能接受被屠殺的命運……官軍兵力最薄的左翼在我重甲騎兵來回三個沖鋒之後,徹底崩潰。

吳用適時指揮梁山重甲步兵變換陣形,緩緩地向著我打開的血路後撤!同時我也指揮剩余的騎兵在側後方重新集結,一面保護梁山步兵的後撤,一面臨視官軍的追擊,一旦他們有任何異動,便毫不猶豫地發起cháo水般的沖鋒。

其實這時候,梁山重騎無論是人還是馬,都已經達到了極限!再經受不起一次慘烈的沖鋒了,不過幸運的是,官軍早已經被我泰山壓頂般的突擊嚇破了膽,再不敢組織士兵追擊,結果被我和吳用指揮著殘兵順利地退入了濟州城。

這一戰之後,梁山鐵騎的威名開始被整個大宋朝的人所熟知!第九章蓄勢我找遍了整座玉華山,也沒有找到燕青的屍首,連同之前被俘的李逵還有後來失蹤的扈成以及被擒的王英,自從打下濟、青兩州以來,我已經損失了四名頭領,這確實是令人難以承受的慘重代價。

雖然我相信燕青可能無法幸免,但在沒有找到他屍首之前,我仍然抱著萬一的希望,唯一犯難的是,回到清風寨之後如何跟李師師交待?官軍已經退去,薛濤帶著她的人忽然間走得無影無蹤。

我再度召集所有的頭領連同吳用一道,商義梁山軍的下一步行動計劃。

魯達跟史進認為應該繼續攻打周邊州府,爭取攻占整個山東甚至是整個神州,將濟青兩州取得的成功復制到整個世界!但這提議遭到了連夜趕來接收濟州的蕭讓的激烈反對。

蕭讓認為,現在的梁山正好處於一個臨界點,如果再往外發展,很可能促使宋王朝不惜一切代價調集大軍前來鎮壓,更有甚者,宋朝甚至可能與遼國割地求和來換取暫時的休戰,然後將邊關的大批jīng銳部隊調來山東戰場圍剿梁山,如此將極不利於梁山的發展!相反,如果梁山不急於往外發展,而是局限於濟、青兩州,則宋皇帝會認為梁山不過是芥蘚之疾不足掛齒,既便是淪陷了兩州,亦會將主要的兵力投放到北方與遼人的戰場之上,這樣一來,梁山將可以迎來喘息之機,埋頭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

吳用贊成蕭讓的意見,我也對蕭讓的意見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