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1 / 2)

會凌空冒出來一只水靈靈的蜜桃,只是吃下去無甚飽腹感,會極大程度上加快傷口愈合罷了。

可誰知道桃能不能治內傷,比如骨折一類的……話不多說,趁天沒黑透,趕緊順了徐庶的堅持與好意,去車行買一架馬車吧……

第22章初至豫州

燕清的擔心終歸是多余的,那顆味美汁多、飽滿胖碩的蜜桃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當晚在睡前將它掏出來啃了後,不出半盞香的時間,斷骨就痊愈如初了。

只是為了不叫徐庶看出端倪來,接下來趕路的半個月中,燕清老老實實坐在馬車里,傷臂依舊裹著固定用的纏帶,膏葯則偷偷扔了。

偶爾與徐庶手談,更多時候是他閉目養神,對方自己讀書,時不時交流幾句,倒也有些氣氛,愉快和諧似與好友春游。

這些書卷還是徐庶走前還特意回了趟住所取來的,多雖不多,卻也占了他大半個包袱的空間。燕清見車上如此顛簸昏暗,他竟還能自如端坐,手不釋卷,極是入迷,不禁勸道:「書雖好,在車上覽閱,卻於雙目有損,不宜久為。」

徐庶聞言一笑,好整以暇地將書起,順帶調侃幾句:「重光己身受斷骨劇痛且能面不改色,實不像注重養生之人。如今福不過隨興讀幾本書,反得了更多關懷,倒有些受寵若驚了。」

燕清亦莞爾:「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正因傷在己身,深淺才更明白,若換做元直,清也難逃關心則亂。」

這么說來,徐庶與賈詡都還算好,早期身體未出什么毛病,尤其享年七十七歲的賈詡,實屬古人中罕見的高壽。

可郭嘉卻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諸葛亮雖不長壽,可那多是操勞過度,積勞成疾所致,郭嘉雖也嘔心瀝血,可僅在三十八歲、正值當打之年就英年早逝,與其說是天妒英才,不如說是體虛羸弱,缺乏合適的調養休憩了。

等在豫州真正安頓下來,改良造紙術,差工匠備雕版印刷設備,以及興建書館等設施的事宜也該提上日程,而派人去尋此時正四處雲游行醫的神醫華佗一事,也要變成當務之急了。

一晃就過去大半月,等真正到了許縣城門外,充斥於燕清胸中的興奮勁兒這時也淡去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

也不知呂布會如何重罰他這個失職督軍……就算中途拐了徐庶這個大賢來奔,可呂布在氣頭上時可不會在意一個名不經傳的文人所代表的巨大價值,更別想能否把這當做將功折罪的資本了。

不過他雖心里憂慮發虛,面上卻半點不顯,還頗悠閑地與徐庶有說有笑。

一進城便下了馬車,燕清與徐庶一同在稱得上井然有序的街上走了走,正琢磨著要不要找個衛兵去自表身份求見呂布時,就見到一個銀鎧小將英氣勃勃地騎著高頭大馬,領了隊人照常巡邏來了。

燕清在長安時就對這一幕習以為常,尤其巡邏隊算是呂布軍於黎民百姓前擺著的門面,行為規范上的細節都要提前訂好,也跟賈詡和呂布都好生商討過。

徐庶則稍稍留意了下,見這些氣貌抖擻的騎兵時不時俯身與周遭的行人小販交流幾句,甚至還到一些個瓜果熱包,才不慌不忙地策馬前行。而前方的路人也無須他們喝罵就自覺避讓,面上皆都真心帶笑,可見非是虎狼、而是眾望所歸的仁義之師,便添了幾分滿意。

待那一小隊靠近些,燕清將領頭那人的模樣看了個分明,結果竟是他的半個熟人張遼。於是摘了幃帽,揚聲喚道:「可是文遠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