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9(1 / 2)

帖撫恤,才不墮陛下顏面。」

他好歹是陛下金口玉言,親封賜授的揚州刺史,不是曾經那連殿門都沒資格進的無名小卒了,遞一些裝可憐的折子,再好好修飾一番,哪怕眾人皆知呂布的家底雄厚,絕不止這么點存貨,也能讓愛面子的小皇帝找不到由頭開口,只得悻悻然地停下作這肉包子打狗般的可笑慈善。

他們暫時還需要劉協,不能跟那名存實亡的朝廷撕破臉面,身為利益共同體的劉協,也同樣得老實拽著那根線不放手,而不是貪得無厭地進行索取。

因畏懼會招來兵強將悍的呂布出兵報復,諸侯才不敢對孤軍一支的小皇帝下手。

「只是兵有利鈍,戰無必勝,就似力有窮時,盡管不忍為瑣事勞煩陛下,求支援糧草,然要負荷這數萬將士,我等已在咬牙苦撐,是暫無余力供給陛下糧草了。」

郭嘉點了點頭,又指出道:「只是重光如此作為,陛下雖或生出些許體諒,張綉卻斷不會就此放過的。」

無論是一開始千瘡百孔的豫州,還是地廣人稀的揚州,單從地理位置和人口優勢來看,都無法跟這回所奪得的兗州相比的。倒不光是曹操治理有度的功勞,此地本就人口稠密,又是兵家必爭,自是找人垂涎。

等呂布順利手掌三州後,當得是進退自如,游刃有余:既可北覬袁紹,又可東望公孫瓚,南挾陶謙,麾下還有雄兵十數萬之巨,倘若穩固發展個三年五載,想問鼎中原,不過指日可待。

缺點就是,寶物已出世,呂布從這一刻起,就不可能再走之前那悶聲發大財的低調路線了,注定成為跟袁紹差不多的靶子,成為眾所矢之的共敵。

第104章兵來將擋

燕清自然清楚,小皇帝他們吃了這啞巴虧後,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而是更感激憤,要明目張膽地給他們添堵。

可天高皇帝遠,就有這么個好處:等燕清訴苦哭窮的奏折將讓使者送去,到劉協那群磨磨唧唧的文官討論完接下來的懲治舉措,又讓劉協最終決定旨意內容,接著等他們新的聖旨隨天使送到……這一來一位往的折騰,在通信手段無比落後的東漢末年,足夠叫黃花菜都涼了。

張綉這人,根本不在意這個名存實亡的小朝廷的死活,只擔心他的仇恨難報。在聯合了馬騰韓遂後,他自認時機已經成熟,只恨不知為何失了那出謀劃策的厲害謀士,但箭在弦上,他也是不得不發了。

劉協雖被張綉所刻意展現出的能耐迷住,對他極其寵信,意見也常常聽到了心里去,可到底是個天子,盡管年幼,也不至於不辯是非到要拿呂布開刀的地步。

只是張綉的攛掇,並非沒有效果:不但將呂布曾在京中留下的影響力一點一點地磨掉,也使得劉協愈發深刻地認識到呂布在外混得風生水起,不念皇恩的危險,開始擔心自己養虎為患了。

只礙於無借口(也可能是怕徹底激怒了呂卿家)來個明升暗降,要剝了呂布的兵權,讓他進京後封個高官坐著,如此不但少了任其坐大的恐懼,也多了個武勇無雙的保鏢。

好在他到底知道這類大事,不能光聽張綉這一員武將就做決斷,哪怕再感動心,也還是召來久未親近的皇甫嵩和王允二人,叫他們難得統一意見,搖頭不停,才不得不遺憾地打消了著呂布升官進京的主意。

呂布的確是頭猛虎,卻生性貪婪,可以利馭之。況且當這頭勇猛的凶獸在噬咬敵人,對自己恭恭敬敬時,為何要在群敵環伺的關鍵時刻,捅他一刀?

諸侯因懼呂布之威,才不敢對朝廷輕易進犯,可要是呂布被惹惱了,不管不顧傾盡全軍殺來長安,又有誰人願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