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1 / 2)

,從而讓雙方徹底撕破臉來決一死戰嗎?

袁紹怕是輕信了各懷鬼胎的謀士的話,否則以他護短而優柔寡斷的性子,再偏心,也是虎毒不食子的。

燕清頷首,語氣篤定道:「定是辛評、郭圖所為。」

這事兒雖在史上不曾發生過,燕清卻能按照三兄弟的關系來進行判斷:在袁紹死後,支持長子袁譚繼位的是辛評和郭圖,而不惜篡改遺命,也要讓幼子袁尚繼承的則是逢記和審配。袁熙自身勢微,無意也無力爭搶嗣位,卻是一股可以拉攏的莫大助力。

只是袁熙一向唯他父親馬首是瞻,連這回被派來凶險之地,也只心里悲然地認了。那袁紹屢次流露出欲立袁尚為嗣的意思,袁熙自也會自願奉弟弟為主,且不認同袁譚為爭權奪勢而內訌的作為。

見到他對袁紹的忠心後,袁譚那派人自然就把他當成了袁尚的臂助,除之為後快還來不及,哪兒會講究兄友弟恭?

要是呂布一怒之下斬了使者袁熙,等同於斷了袁尚爭位的臂膀,又讓雙方開戰、激起袁紹的不死不休的悲怒報仇之志,還能完美推卸掉責任,擺脫嫌疑。

郭嘉好歹在袁紹帳中呆過一段時日,對那些明爭暗斗心里隱約有譜,不厭惡,也是導致他速離的原因之一。

不料燕清從未踏入過冀州境內一步,連袁紹的面都不曾見過,卻對此知之甚詳,且順手拈來,毫不力,著實不可思議。

郭嘉頓了一頓,再看向燕清的目光,就不禁多了幾分奇異之色。

比起來年將有大旱這種虛無縹緲的預知,他更看重這份無與倫比的洞察力,切切實實地表示了佩服:「重光所知,廣而無涯,無分巨細,嘉甚欽之。」

燕清自覺不過是占了知道歷史的便宜,半點不覺得這些推測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料被真正的牛逼謀士給誇得上天,偏偏他家主公還一副深以為然、與有榮焉的表情。

……簡直羞恥到爆。

第106章找准定位

盡管知道被郭嘉誤會,產生了錯誤的高看,可燕清也著實解釋不清自己是如何這般清楚袁紹帳中那些不為外人所知的隱秘事的,唯有心塞地默認了下來。

這兩樁事來得匆忙,解決得倒也快。燕清與郭嘉分工合作,由他去應付皇帝帶來的小麻煩,再讓郭嘉去寫好給袁紹的回信。

倒是在究竟怎么應對上,他們出現過一些分歧。

呂布信心滿滿,興致勃勃地道袁紹若真敢領兵來犯,只消帶上三萬士卒,就能將他打個落花流水,鎩羽而歸。

燕清與郭嘉則都覺得,兗州初定,諸將意異,見殊心疑,不定服從,內部動盪,極不穩固。就如張邈貪生怕死,連摯友曹操都信不過,這回輕易投降了,可要如何處置這個不安定的因素,也是個不小的難題。

何況他們趁虛而入、攻占曹操據地時,所打的旗號是以順討逆,除暴安良,在現今人手短缺,兵馬疲困的情況下,沒必要跟剛蓄養銳了一段時日的袁紹對上。

暫避鋒芒,方得步步為營,急攻猛進往往只是戰術上的成功,卻會帶來戰略上的不利。

省得鷸蚌相爭,反平白叫西北方的黑山軍和東邊的公孫瓚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