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5(1 / 2)

節節敗退,他心急如焚,又怎么能真因慪氣,就對這光景置之不理?

在後方觀戰的袁紹正是心煩意亂的當頭,哪怕聽了張自動請纓,也只當是故意說來恥笑他陣中皆是些不堪重用花花架子的,哪里會給他什么好臉。

尤其身邊還有個唯恐旁人受重用的郭圖屢進讒言,不但駁回張的請求,還冷嘲熱諷幾句:「既貪生怕戰在前,現又慷慨凜然做甚?紹陣中尚有可用之人,便不勞煩你這大才出動了。」

張硬生生地憋了一股火氣,忍了又忍,還是受不了這悶頭挨打,折損無數兵馬的戰況,直接違反軍令,隨便搶了一匹軍馬,取了兵器,不管袁紹震怒地喝罵,就要往那在己方陣營里沖殺自如,如入無人之地的呂布身邊殺去。

然而沖到半途,張也不知為何,就幡然醒悟了。

男兒縱橫沙場,罔顧生死,是為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然而主公外寬內忌,謀臣奸猾自私,他縱不吝奉獻這一腔熱血,卻為何要送至不識貨的庸人腳下踐踏?

這種蠢貨,就該狠狠罵上一頓,再棄若敝履!

於是上一刻還在為張自作主張,擅自出戰而大發雷霆的袁紹,下一刻就驚詫地看到張臉色鐵青地殺了個回馬槍,旋即無比大膽地指著他的鼻子,一改往日言簡意賅的模樣,引經據典,酣暢淋漓地把他罵了個體無完膚。

因太過震驚,袁紹與見證這一幕的人皆都沒反應過來,就見痛痛快快地出了一口惡氣的張瀟灑揚鞭,中氣十足地大喝一聲,神態自若地喚來本部人馬,光明正大地要投降呂布去了。

第134章理智回爐

作為備受袁紹器重的庭柱之一,大將張可謂是把這輩子能干的荒唐事,都一氣呵成地干了個遍。

先是在眾志成城,要正面迎擊逆賊呂布時,他身為武將之一,卻建議避鋒、固守不戰,大大地損傷了抗擊的士氣;再是見戰況焦灼,自請出戰被拒後,直接抗令不遵,獨個兒騎馬去戰在陣中大殺特殺的呂布去了;卻去到半途,就無端返回,還不是叩首請罪來的,而是怒不可遏地對著主公袁紹大罵一頓。

最後則振臂一呼,堂而皇之地要拉走自己的人馬,要在眾目睽睽下,臨陣投降呂布去了!

好個張,居然如此不識好歹,無緣無故就恨他至如此地步!尊卑不分地把他痛罵羞辱還不夠,還樂得即刻去投奔敵軍去了……

袁紹氣得胸口一窒,眼前一黑,幾乎要吐出一口血來,這股郁氣半天沒能吐出,卻叫他當場暈了過去。

郭圖方才也被惱怒至極的張給當眾罵得豚犬不如,對於袁紹,礙於曾經的主臣關系,張難在潛意識里還帶了點顧忌,對這殘害忠良、自私自利、沒幾分像樣本事的讒客就沒半分手下留情了。

自知自己的小身板敵不過這身經百戰的強壯大塊頭,袁紹又懵得沒能及時表態,他雖氣怒羞惱得面紅耳赤,反應較快,直接就扯著嗓子命令看這一系列驚變而看傻了的其他兵卒,讓他們將這大逆不道的罪臣給速速捉拿,關押處置。

然而黃巾討伐戰剛起時就應征入伍,戰績彪炳,於軍中威信可謂首屈一指的張,要能被連區區郭圖能號令動的人扣押住,那才叫活見鬼了。

「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不知死活,膽敢阻我河間張的去路!」

同為老資歷的將領,都在戰場上拼殺激烈;跟主帥袁紹一同留在寨中,多是跟他本人一般,空有裝備良、威武體貌,卻多是沒真正見過血的花架子。

被張這氣勢十足地爆喝一句,看著他眼中毫不掩飾的凶光,那些原還有些蠢蠢欲動的留寨護兵,就心里一凜,不敢打立功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