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3(1 / 2)

落定,他也長舒口氣,黯然接受祖宗基業易主、他也榮光不再的現實了。

壇下百官再不對他多看一眼,即對呂布高呼萬歲,心悅誠服地深深俯身,循禮行八般大禮。

呂布淡然受了百官朝拜,不急不緩地步下高壇,於前呼後擁中,正式登上那象征著至尊無上的權力的帝座。

只是這新上位的帝王,根本不叫群臣緩口氣來,就雷厲風行地連頒三道旨意。

第一道,大赦天下,立國號為燕,改年號為重光。

第二道,立呂亮為儲君。

第三道,封燕清為齊王。

當然,呂布也沒虧待其他在這些年來忠心耿耿地追隨他征南闖北、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臣們,都有按那道屏風上的記錄來論功行賞。

只是他們再加官進爵,也不可能當得燕清一躍成龍,竟從大鴻臚之位,直接躋身作榮寵無量的異姓王了。

然而呂布對燕清的盛寵,還只是個開始。賜予王爵是一項,緊接著,又將他提拔至丞相之位,這下可不僅僅是引人羨慕,而是萬分扎眼了。

王爵之位再光鮮,在呂布「忘」給燕清封地時,就只是表面尊榮。

可丞相之位何其機要,如此一來,豈不是將實權與王爵並賜一人?

假使燕清仗著此等偏愛肆意為禍,甚至生出異心,定給天下蒼生招來無窮禍患!

同在呂布麾下、與燕清共事的人們,自是對此毫無異議,各個認為以燕清的資歷功勞,可謂是名至實歸。

但朝中那些之前只礙於天下兵馬盡在呂布手中,才不好開口的言官們再按捺不住,硬著頭皮紛紛上疏,懇請這胡來的新帝回成命了。

在他們眼里,這三道旨意,也就只有第二道還能入眼。

在太子人選上,呂布充分吸取了袁紹、劉表、甚至漢靈帝的教訓,不持曖昧不清的態度,而是在廣納後宮之前,就毅然給那並無血緣、卻是公認的賢明睿智的獨子明確了承嗣的地位。

可無論是立燕清表字為年號,還是將他封作唯一異姓王,亦或是立他作丞相,這些榮寵單拎一項出來,都足夠彰顯聖眷。

要是同時賦予,怎么說都過頭了。

呂布卻是鐵了心要這么做,寸步不讓。

他們苦苦相勸:「燕清最初不過是長坂一介村夫,因幸運跟隨了英明的君主,得盡豐碩賞賜,安享人間富貴,又進到臣子極位,怎能貪圖更多?過多的給予,只將招來災厄啊!」

呂布漠然一笑,道:「眾卿此言差矣!汝等以為此舉不可,然當日若無重光,朕仍是一逞凶斗狠的位卑劍客,終日渾渾噩噩,只知舞搶弄棍罷了。」

「重光與朕相攜而行,櫛風沐雨十余年,期間患難相隨,休戚與共,屢次為布奔赴萬里,親涉險地!這般付出,恩同再造,豈能等閑視之?」

「他多智略,擅謀劃,懷高蹈之節,卻秉性謙恭,舉賢薦能,知人善用,推行科舉,教化萬民。他卻只推功於別人,鮮少自居,好與人為善,結交賢人……如此,方迎得君子滿朝,他亦受萬民愛戴,居高位且不招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