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274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閱卷工作進行到了第三天中午,大臣們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可皇上面前就堆了一堆的卷子。光緒決不是個讓他人閑的主,他讓各組換閱其它組廢黜的卷子,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好卷。光緒相信,運氣是一個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幸運值永遠是所有游戲中最優先的加點項。

焦急等待結果的學子們終於等到了大臣們疲倦離開皇宮的日子,再有三天就該放榜了,可今年這榜又變了。第二天就出榜了,但沒有公布誰錄取了,公布的卻是加考名單,凡是上榜的人全部要在二日後進宮重考。加考的也許是朝廷更看重的人,但人數卻與往年上榜人數要少的多僅有二十三人,所以沒有參加加考的也只能等到這些人加考考完,再看結果。

太和殿還是那個太和殿,雖然現在皇上議政都在養心殿內進行,但太和殿依然還是這個國家最核心的大殿,因為只有在這間大殿內才有資格舉行國家級別的慶典。所以無論決定朝政之所在哪里,太和殿永遠是這個國家最尊貴的殿堂。

在內侍的引領下,譚嗣同跨過太和殿的門檻。大考的時候自己只能在前面廣場上遠遠的望上一眼,那時多么希望自己能穿上官服堂堂正正的走進來。可當第一次踏入這間大殿之時,卻是加考。但譚嗣同依然有信心自己最終有有一天會穿著官服走進來的,特別是當他看見皇上坐在高高的龍椅上時,信心就更足了。

大殿內,光緒高坐在龍椅內。台下,總理李鴻居中而坐,各部尚書分官職列於兩側。成半圓而坐。而這半圓的圓心上就排著一張孤零零的桌椅,這就是加考人員的座位。

譚嗣同不亢不卑的謝謝過內侍,拜見完皇上與眾臣。在得到允許下才施禮坐下。溫文爾雅又彬彬有禮的譚嗣同在禮節上的一絲不苟立馬獲得了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文官的點頭贊許。

李鴻章見譚嗣同坐定,便開始問話:「譚嗣同。看清楚你面前的卷子。確認一下是否是你所定。」

譚嗣同低頭看了看,確實是自己所寫,自然回答稱是。李鴻章面無表情的說道:「看你卷上內容,與康有為在甲午年山海關前的公車上基本一致。本官知道你在上海之時與康梁相從過密,如今朝廷掄才大考之上,你的試卷上竟全是他人之意。本官很想知道這是為何。」

譚嗣同張口就要回答,卻聽見皇上那沒有絲毫感情的話:「想清楚再回答,這很重要。」

本想說話的譚嗣同停了下來。他在想皇上這句話的意思。自鴉片戰爭以來,大清日漸頹廢。在一干忠心老臣的努力下,十年洋務換來國力蒸蒸日上。原以為大清即將中興的譚嗣同卻看見朝鮮戰場上一敗圖地的淮軍才明白,十年洋務不過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戲,可風雲變幻。皇上的親軍異軍崛起,皇上以身為餌,田庄台一戰而敗日本陸軍,秘密組建的太平洋艦隊更是打到了日本本土。戰勝後的皇上沒有驕傲自滿,而是埋頭實業發展工業,再沒有早些年那鼓吹自己。譚嗣同在這里面看到的是實干。他不屑與還是少年的人一起進大學堂就讀,他決定參加科舉,決定投身官場報效國家。在他進京趕考前。他特意去了趟上海。做為在大清影響力最大的,也最為普通百姓歡迎的《時務報》,也是皇上一手操辦的。他想見見孫先生,聽聽他的教誨。沒想到的是,孫先生不在上海去了廣州,結果他只見到了總編康有為和他的學生梁啟超。交談一番後三人格外投機,特別是秉燭夜談之後,三人對當今國勢無不振奮。打敗日本的大清已經獲得洋人的尊重,現在是大清更上一層樓的時候。康有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更是深度剖析了當今大清的弊病,譚嗣同無不稱贊。可是。皇上親自將康有為指派到上海後,就再也不聯系他。這讓康有為大有有志難伸之意。無奈康梁的主張無法傳到皇上耳中。只有拜托他向皇上進言。

就當譚嗣同入圍春闈,欲報效國家之時,太後發動宮變囚禁皇上。他但相信,皇上一定會再次執政,所以今年春闈他依然參加。果不出他所料,當俄國毛子企圖侵戰我東北大地時,皇上再次親領新軍與俄國決戰於東北大地。大勝,又是大勝。譚嗣同滿懷信心的參加皇上第一次主持的大考,在最後一題的選題上,他仔細思量過後,還是決定將康有為的主張做為題目,因為他也認為當今大清必需要進行的一些改制。

想到此處,譚嗣同說道:「此卷雖是康先生之主張,但草民亦是認同。」

「既然認同,那就是自己的主張。你既選題為總理,為何題中未寫明你若為總理當如何實現這些主張。」坐在一旁的翁同龢問道。

「無法寫,也寫不出來。」

「為何?」

「因為要實現這些主張,需要與國內外局勢做配合,只有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恰當的行為才合適。而草民自認為實際上並無這樣的眼光,故而無法寫作。」

「具體一些。」光緒說話了。

「是。」譚嗣同抱拳說道:「就單說『下詔鼓天下之氣』這一條,看似簡單,只需擬好激昂之詔書皇上用璽便可實施,但草民以為不然。詔書用詞越是激昂,那詔書就需要用更大的勝利或是更大的恥辱做鋪墊。對於國內來說自然百無禁忌,但我大清還沒強大到可視洋人於無物之地。若用詞過烈,必將引來洋人不滿進而結我大清不利。而用詞過軟,又起不到鼓天下之氣的作用。更不用說,這遷都。遷都不是皇上和各位大臣換個地方理政就行的,這涉及到築城、衙門的調整、大學堂以及科研院的搬遷,更有安全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這兵如何練、這法該如何變,不僅要讓國家安定,還不能引起洋人對抗。這並非草民在紙上能寫出來的。皇上為天下主。一意而決興衰。然而做為總理,實則是真正執行皇上決策之人。不僅要輔佐皇上糾正皇上得失,還要安定天下集天下之力以振興中華。單是讓天下人吃飽穿暖就是頭等大事。草民之所以如此答卷。也只為皇上為總理及諸大人提個意見而已。草民以為要真正振興中華,此四點必將要一一做來。但如何來做。何時來做,做到如何地步?草民自知無此能力,但求為國為民盡一份心力而已。」

譚嗣同說完就恭謹的坐回椅中,他將心中所思所想已經完全呈上,至於如何判定,他認為已經不重要了。

李鴻章左右環視,見其它大臣再無問題便起身奏道:「臣等已無問題,請皇上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