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光緒的憂慮(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199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琉球那霸港

在對日談判中被升格為大清國總理的李鴻章,此刻身著正一品官服,在琉球王尚泰的陪同下,視察那霸港的擴建工程。此刻的那霸港內人頭攢動,足足三萬勞工正在對十數平方公里的港口進行擴建。別看人數眾多,但在缺少機械,純粹靠人力的年代,人少了這效率真是高不起來。即便如此,三萬人同時開工,可數月過去了,這港口的疏通工作都還沒結束,這那霸港的擴建工程看來肯定是要延期了。更別提皇上要在沖大東島建立的磷礦廠,那里連工都沒有開。

「王爺,就招不到人了嗎?」。李鴻章皺著眉頭問著尚泰。其實李鴻章也明白,這應該是琉球的極限了。不過他還是抱著希望問了一句。

自從日本結束軟禁的尚泰返回琉球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上國之意取消日賜七名字,恢復自古傳承的島名。隨即驅逐已經移民琉球的日本人。日本人的離開自然完成去日本化最關鍵的一步,可當近二十萬日本人的陸續離開後也造成了琉球勞動力的突然減少,而光緒的海軍擴建計劃在琉球也就因為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而被迫廷期。雖然尚泰也上折子奏請大清國移民琉球以補足日本人離開後的勞動力缺失的問題,並且可以將日本人原先占有的土地房舍低價出售給新來的清國人。但是大清國內自己的工業建設也急須大量人力,而且戀土的中國人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土地。只要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獲得溫飽,他們就已經很知足了。

即便是立刻從國內強行運人來,也沒辦法填補那么大的勞動力空白。為了去日本化而將日本人全部驅逐琉球的主意實在太臭了,光緒那個悔呀,應該把日本人當奴隸留下做幾年苦力再趕走!

對於龐大的勞動力缺口。李鴻章也是毫無辦法。琉球本就有的一萬多華工,加上招募而來的兩萬當地人似乎就沒有更多的人力來源。

對於李鴻章的問題,尚泰也只能以搖頭回答。

剛回國就驅逐日本人,一來這是上國皇帝的意思。二來也可解被日本囚禁十年之苦。三來,日本在琉球十年殖民生涯強占了原屬於琉球當地人的土地和利益,驅逐日本人後,日本人留下的財富就可以分給當地人,這樣做也是為了他在十年後重新統治國家能重新獲得支持。經過十年囚禁的生活已經讓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看透了,琉球這個小國沒有自保的能力,想要保住和平就只能依靠一個大國。日本的十年統治中對琉球可是殘酷的剝削。而反觀大清那邊。已經向中華臣服千年的琉球,不僅沒有遭到宗主國的欺壓,反而無論上國是哪朝哪代,都對琉球有不少的賞賜。而琉球人也是說漢話,著漢服。行漢禮。其實琉球人早就自稱是中國人了。做為沒有子嗣的國王,能在生命最後的歲月中。能為一直支持自己的琉球人多爭取利益也就滿足了。

所以當清國皇帝下旨要對那霸港進行擴建時。他就知道人力將不敷使用。所以他主動上折請求上國移民,而大清卻無人願來。雖然琉球人力已經無法再提高,但他很快就有了一個提意:「上國在對日戰爭中不是抓獲了數萬日本戰俘而組編為建設兵團嗎?不如將其調回,可緩解當前無人可用之局面。」

尚泰的想法李鴻章就跟本沒有動過念頭:「葫蘆島、旅順、大連三地的建設人手尚不齊備,東北鐵路也因人手不足而放緩速度。此地實在無人可招,工程延期非王爺之過。實屬無奈之舉,本官回京後定向皇上稟明實情。」

「小王謝過中堂大人。」

一番例行巡視過後,在尚未完工的首里城內,尚泰為李鴻章舉行了一個歡送晚宴。因為當入夜後。李鴻章就要登上龍吟號戰列艦前住下一個視察地點——台灣基隆。

歡送晚宴上,不僅有琉球各島的代表、長老,還請來了當地一些華人大戶。在輕松的氣氛下,李鴻章品嘗了琉球獨特的美食,並於參加晚宴的人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在晚宴上,尚泰很無意的提到了南洋一帶正在販賣奴隸一事,卻讓李鴻章記在心頭。

回到軍艦上的李鴻章開始思考一些他一直沒有想通的問題。在葫蘆島開建四座二萬噸級的船塢,在那霸開建二座二萬噸級和為將來預留的二座三萬噸級的船塢,還有旅順、基隆、威海……總計三十萬噸的造船能力。這么多船塢可是有這么多軍艦要造嗎?就算是有,大清國也沒這么多鋼鐵可用?也沒有這么多錢呀?李鴻章一路上做了很多設想,但每個設想他都可以用沒錢這個理由推翻。

其實哪有那么多可能,光緒想法其實很簡單——騙錢。葫蘆島是為了光緒心中新式戰艦所准備,旅順擴建也只不過是為艦隊提供一個保養的基地,其它地方聲勢浩大的建設工作其實財政就沒有撥足錢的准備,之所以還要這樣做一來為艦隊提供一個停靠的基地,最重要是讓國人知道朝廷要大力發展海軍,大量建造軍艦。如此一來,就可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鋼鐵行業,讓朝廷減少對海軍配套工業的初始投資。要是什么都靠朝廷出錢才能引進設備辦起工廠,僅憑每年八千萬兩銀子收入的朝廷還搞個屁呀。再說了,誰說船塢建好了就一定要造軍艦,還可以造貨船嘛。造貨船也是為將來造軍艦培養技術工人。

對於李鴻章而言,想得通與否事情還是要做。從葫蘆島開始視察,當他在旅順登上太平洋艦隊旗艦龍吟號戰列艦時,上萬噸的艦體、雄壯的水兵和整齊的軍艦隊列,讓他看到了什么才是一只真正的艦隊,那不是他北洋水師可以比的。在琉球,李鴻章本可行天子儀仗,因為他是代天子巡幸屬國。但是他沒有。還只是行欽差儀仗。因為他實在捉摸不透眼前的這個皇上。

甲午一戰北洋全敗,全憑皇上力挽狂瀾。戰後他雖被革去全部官職,卻在對日談判之時突然被升為一個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清總理,然後是他的女婿張佩倫出任台灣巡府。有人說,皇上如今實領朝政,為平衡朝局,以為安定太後之心,他李鴻章之所以當上總理,就因為他本是太後的人。而他女婿張佩倫出任台灣巡府卻又是皇上要安他李鴻章的心。李鴻章對此說法只是一笑了之,他這個總理可不是大家口中那種高高掛起的總理。而是真正行使宰相之權。從表面上看,他李鴻章沒有因為甲午戰敗而遭貶,反因為他把遼東淮軍的指揮權交給皇上,而獲得皇上青睞。但李鴻章心里卻明白,皇上是給他來了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