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529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吃有著異樣的痴迷。從周起,農業就成為這片土地上最最重要的事情。勸課農桑為了就是衣食,這是所有朝代中永遠擺在第一位的政務。豐衣足食也就成為所有國人心中最最深切的期盼。所以,每當迎親送友、節日喜慶,全都表現在大吃一頓上。皇帝也不能免俗。

天津城內,直隸總督以地主之宜大開酒宴。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應有盡有。酒也是紅的白的、高度低度,無一不缺。整個宴席也是歌舞不斷,酒宴氣氛很高,南洋華人感受到來自故土最熱烈的歡迎。

「總理大人,以草民之見。皇上富有四海,平日膳食也是百味雜呈。為何今日皇上卻吃的如此……」李關山端著酒杯,稀奇的看著抱著盤子吃的風卷殘雲的皇帝,小聲問著李鴻章。

這次酒宴不是傳統的君臣排位的酒宴,而是采用西方自助形式的酒宴。這就是光緒想的親切一點的接待晚宴,親切的主題自然不能把身份搞的太突出。再說,已是皇帝之尊的身份,再怎么平民化也是皇帝不是。

李鴻章哈哈大笑起來。還沒等他開口說話,光緒聽著笑聲打著嗝就過來了:「何事如此開心,說出來讓咱也同樂同樂!」可當李鴻章說出李關山的疑惑之時,光緒的臉就黑了下來。李關山看著拉著老長臉的皇帝和一旁笑嘻嘻的李鴻章這心里別提多糾結了。帝王一怒……這李大人怎么不怕呢?

「能趕上這么一頓豐富大餐怎能放過。這還是托了南洋父老之福呀。其實朕在宮中每天就一菜一湯,還要養活好幾千人太監宮女,沒錢呀。沒辦法。用人不明呀。誰讓朕用了這么個敢扣皇帝私款的膽大包天的宰相呢。」光緒怒視著李鴻章:「扣了朕的錢你還好意思笑,就算是借居然也不打張借條。太過分了。」說完,光緒轉頭走了。因為魚刺湯端上來了。

李鴻章對轉身而去了光緒彎腰施禮之後,這才感嘆的對目瞪口呆的李關山慢慢解釋。

說到底還是國用不足,今年到現在的11月底,國庫收入已經達到一億七千萬兩白銀,這比起四年前的八千萬的收入已經番了一番還多。但是花錢的地方更多。鐵路、公路、港口……龐大的各項基礎設施的投資,國內大量的官員要養活。誰都知道八個陸軍師是遠遠無法滿足國內防衛的需要,更別說打出去了。第四師到現在還只是一個編制的原因就是沒有錢,更別說南方的兩個山地團。可但為了應對日本海軍的威脅,本來就是吞金獸的海軍為了建新軍艦。楞是將最後的資金都吞了下去。

一億七千萬兩白銀跟本不夠用,好在皇上開辦了不少實業。如果說順風物流、太平洋貨運都只是小錢的話,那中華制葯和環球電力兩家實業公司那絕對是暴利中的暴利。就這兩家公司的收入就已經超過整個大清國的國庫收入,別說還有以亞洲礦業為首北方重工集團等等。單是一家大生制衣廠就可以養活整個皇宮。

當然這些事不能說,朝廷其實不缺錢的事誰都不能講。大清現在的任務就是裝可憐裝委屈,以市場換洋人資金技術。如今連李鴻章這些老臣對於皇上到處向外國借錢一事都深為認同,拿別人的錢來發給自己的國民使用有何不可。至於還錢不是問題,甲午過後每年都會有超過100噸的黃金從阿拉斯加運回來,而且數量每年增加。有這份底氣在還擔心什么。黃金被秘密運回京城皇宮內的新修建的地庫里,這件事就連朝廷中知道的人都不多,如果不是擔心怕被洋人發現大清有這么一個金黃來源。光是這些用黃金就夠了。

所以李鴻章對李關山等人說道:「這次朝廷對南洋用兵,以只是念在你我同宗同族的份上盡可能幫一把,這是朝廷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你們是知道的,日本艦隊明年就要回國了,一但日本艦隊整訓完畢必然要對我大清開戰。而我大清艦隊一但戰敗,就是本土也怕是不保。更別說保護你們海外華人了。而英國不僅不出售給我們軍艦,就連我們訂購的軍艦都轉售日本。所以為了應對日本的威脅。朝廷決定在葫蘆島自建軍艦。然而國家之大用錢之地之多,如果不挪用皇上的私款,哪有錢來建軍艦。為了支援國家建設,皇上將皇宮內的太監侍女已經縮減到千人,如果不是因為有些人無處可去人數可能更少。皇上還削減自己的用度,規定每餐就一菜一湯。皇上還說服了太後都減少了自己的用度。為了國家呀皇上用心良苦,吾皇聖明呀!」

中國在葫蘆島建軍艦不是秘密,必竟日本威脅就在眼前,封閉船廠這么大的動作不可能瞞住所有人。而秘密的是在建什么樣的軍艦,這個李鴻章自然不能說。

「國朝有如此明君,我中華強盛也指日可待。」李關山感嘆到:「南洋華人久居海外,全靠朝廷庇佑。若朝廷大敗於日本,想必我南洋華人命運也將沉淪。南洋華人雖無法為朝廷購置新艦,但些許財貨還是有的。我李家願向朝廷報效二百萬兩銀子以據日本。」

李關山開了頭,其它的華人也你一百萬兩他八十萬兩的捐獻。李鴻章一面笑的合不攏嘴,一面對南洋華人如此忠心體國表示朝廷最深的感謝。沒想到呀沒想到,還以為招待南洋華人一行是要花錢的,沒想到這才一頓飯的工夫就已經收到來自南洋華人近千萬兩的捐獻。李鴻章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皇上,當他找到皇上時,皇上正在靜室內與一老者長談。

「長年飽受荷蘭人欺壓的南洋華人已是如此富裕了嗎?這怕是南洋華人所有的資產的吧。南洋華人忠心體國是好事。朝廷稍微收一點表表心意就好了,要讓人家破家為國,朕恥於為之。」說完。光緒示意李鴻章坐下。

「南洋華人還算小有家財,集南洋華人之力千萬兩白銀還是拿的出來,請吾皇不心過慮。老朽代南洋華人謝過皇上恩典。」皇上才說完,坐在皇上對面的長者站起來長鞠到地。

長者長鞠而起,本以為皇上會微笑著讓他請坐,卻沒想皇上臉上如烏雲密布。

「你應該自稱為臣,李參謀長。」光緒陰沉的說道。

就在李鴻章還不明白所以之時。老者卻是大喜。他舉手過頭長跪於地拜倒在皇上腳前:「臣李玉昌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玉昌是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富商,原來曾任蘭芳共和國的參謀長。蘭芳滅國後,逃至吉隆坡,經商致富。此次清荷宣戰,讓他看到了蘭芳復國的希望。所以清荷一開戰。他就從吉隆坡到了坤甸,最後上了回國的軍艦。李玉昌有高興的理由,就是皇上讓他稱臣,還是以參謀長的身份稱臣。他不可能是以大清參謀長的身份為臣,所以就只能以蘭芳共和國參謀長的身份為臣。而這一為臣,就意味著大清將正式接受蘭芳藩屬,而不是百年前蘭芳單方面的藩屬。至於蘭芳復國,從朝廷對荷開戰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只要有朝廷支持。蘭芳復國就不是問題。

「李卿請起。」光緒很滿意李玉昌的態度,點點頭笑道:「朕聞之李卿每每對人言,蘭芳不復。誓不歸中原。如今蘭芳未復,李卿卻已至中原不知是何道理呀?」

「乾興三十九年(1884年),甲申歲,秋八月,總長劉阿生卒於坤甸新埠頭,荷人乘送喪之際。出兵而據坤甸。義士梁路義率師與戰,斬荷將阿成堅。相持數年。為漢奸所敗,路義出亡,而蘭芳國終,至此已逾一十三年。可這13年來,皇上可曾聽聞荷蘭人有將蘭芳吞並嗎?」李玉昌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