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備戰(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703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歐美各國丁丁當當的鉚釘聲音紛紛響起,而在遠東的清國卻似乎平靜如常。在歐美白人看來,那是因為清國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

但讓白人們目瞪口呆的是,就在清國新年剛過,葫蘆島船廠、旅順船廠、膠州船廠、基隆船廠、那霸船廠、廣州船廠、馬尼拉船廠、坤甸船廠、仁川船廠。這些大清國自有或其勢力范圍內的造船廠,在工人全部到位後,先後開始進行封閉。原本以為清國沒有新的造船計劃的歐美各國被清國如此大手筆的造艦規模給嚇呆了。因為這些造船廠總共有近三十個船塢,總造船能力接近五十萬噸。最可恨的是清國沒有發展任何公告,這不符合世界通行的法則。

英、美、德、法、意、奧等國紛紛打聽著清國這是要干什么。俄國的行為最激烈,駐華公使喀西尼更是直接向清國外交部進行抗議,抗議清國的做法破壞了世界通行法則,要求清國解釋。

俄國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必竟俄國這些年建造軍艦的目的都是為了重返遠東,他們必需要搞清楚清國建造的軍艦基本數據。清國這一舉動對俄國來說是最直接的威脅,要是等清國真的造完這五十萬噸軍艦,俄國人還是搬家回歐洲好了。要不是遠東鐵路的修築被清國人給騙了,把最後一段放在烏蘭烏德,以尼古拉二世的脾氣現在就可以出兵遠東了。

歐洲列強紛紛隨聲附和。因為清國如果真有同時開造五十萬噸軍艦的能力,這清國的戰備潛力也實在太恐怖了。

英國以誘導的方式詢問清國正在建造多少艘基礎級戰艦,法國在問清國建造的規格。美國人在問清國建造的數量,其它各國也以紛紛打聽。德國更是直接,他們開出高價打算把基礎號給買走。

「諸位實在多慮了,大清在建軍艦是沒錯,但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別看基礎號看上去是不錯,實際這是一個失敗的設計,跟本不能滿足大清海戰的需求。」外交部唐紹儀快瘋了。任誰一天到晚都說一樣的話都會瘋的。

清國的材料不合格,無法滿足海戰時長時間高速運轉的需求。而且雙聯艦炮的後坐力太大。僅僅是在海試時艦炮支撐部件就出現變形和開裂的現象。大清是造軍艦,但不是基礎號,沒見基礎號正在威海港拆解嗎?大清現在是在造十艘戰列艦和十艘重巡洋艦以及十艘驅逐艦。這戰列艦是一萬八千噸有四座三聯裝40l/艦炮,重巡也是一萬五千噸的超海級放大艦。驅逐艦就不說了。

「你們看,我都跟他們說了可他們不信我也沒有辦法。」唐紹儀把手一攤,一臉無奈的模樣。

清國給的解釋讓這些眼高於頂的白人無不嗤之以鼻。世界公認的工業強國英國都沒有能力建造一萬八千噸的戰列艦,你一個小小的清國有這能力?還三聯裝呢。是,現在世界是只有你清國解決了三聯裝的散射問題,可你連雙聯裝的艦炮後坐力都解決不了還要強上三聯裝?真要裝上三聯裝那艦炮那支撐部件得有多重呀,再加上裝甲的重量,你造的軍艦怕是連13節航速都達不到吧。這叫戰列艦?這叫靶艦。還一張口就是總噸位三十四萬噸的大小三十艘戰艦,也不看看你整個清國一年有多少鋼鐵產量!

在白人看來。清國應該在噸位和火力上有所誇大,數量應該是准確的。必竟面對俄國總計四十多萬噸的艦隊,作為最可能敵人的清國必然也要拿出相應的對制手段。也許清國的巡洋艦可能很歷害。但巡洋艦再重型也不戰列艦,各國對清國自建戰列艦都不報有希望。戰列艦需要進行正面的主力對決,這需要火力、速度、裝甲的完美組合。既然清國拆解基礎號,就說明在基礎號上清國發現了致命的問題,因為再不行,這火力還是很可觀的。所以。沒有哪個國家認為清國已經有了建造戰列艦的實力。而且白人們還發現一個現象,就在清國各大造船廠進行封閉的同時。廣州、廈門、基隆、膠州、大沽、旅順等地開始重新整理炮台,大有改造炮台的架勢。這一下洋人們都明白了,清國眼見自建造戰列艦失敗,所以建造大量近海重炮艦,希望能借著炮台的掩護打擊俄國可能的入侵。難怪滿大清的軍工廠瘋了一樣生產重型火炮,原因是出在這里呀。

英國人有些擔心,必竟在遠東遏制俄國是英國的國策,如果清國在海上戰敗,即便陸上戰勝似乎最終還是要向俄國讓步呀。已經回到英國出任遠東總顧問的歐格訥正在積極的勸政府以主動出售戰列艦的方式幫助清國抵御俄國的進攻。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清國沒有采購戰艦的打算。

的確,從表面上看確實是如此。但白人們忘了這不是事事要講民主、公開、透明的歐美,這里是傳承了二千年的封建帝制王朝,封建帝制王朝的手段哪里是這些才擁有百來年文明的歐美國家所了解。

自平定俄國入侵,光緒重新主政朝堂以來,各種資源材料就開始囤積。尤其是茂山、鞍山這兩個主要使用戰俘和南洋奴隸的礦廠,每年產出的礦石和鋼錠數量這可是機密。再說從光緒十八年就在著手安排間諜和安保事宜,在歐美各國還在奉行自由經濟時大清就開始海外掠奪計劃,加上光緒這個材料和結構的時代bug,這些事情哪能讓洋鬼子知道不是。

其實洋鬼子還不知道的是,基礎號最高航速不是19節而是20.5節,而且還能保持這個高速運行3個小時。之所以要拆解基礎號。不僅僅是因為炮擊測試讓基礎號失去了修復價值,而是因為大清通過對基礎號的測試,有信心開造更強大的戰列艦。

雖然因為加工技術和熱處理工藝的原因。同型號305毫米主炮還達不到歐洲各國的水准,但提高仰角增大射程,足以讓清國自造的火炮與歐美各國有的一拼。增加含鎢的硬質合金改進的冒穿甲彈,足以在一萬米距離上擊穿同口徑厚度的英國哈維裝甲。這就預示著無論是戰列艦還是重巡,只要不是遇上炮塔正面和主裝甲帶,幾乎都會被一炮擊穿的可能。國產高性能合金鋼再加上表面滲碳工藝,足以抵御同口徑國產炮彈的炮擊。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不被更大口徑火炮命中。歐洲戰艦已經無法突破清國同型號戰艦的防護能力。

高聳的艦橋上安裝著長達十五米的光學測距儀,測距儀下就是全新的火炮控制中心。每個炮塔還各有一根十米的測距儀。通過這些測距儀觀測到的數據會經過電話線連接到司令塔下方被厚實裝甲保護的火控計算艙。在那里,五台手搖式機械計算機組成的火控計算系統,將會根據洋流,風速、距離、炮擊偏差等等數據。在三十秒內計算出准確的射擊諸元,然後把這些數據通過電話線再傳回各炮位,在火炮控制中心的統一指揮下實施精准的炮擊。這是世界上第一套全艦火炮指揮系統,雖然還很簡陋,但因為他們的存在讓大清海軍開始進入遠距離准確打擊的時代。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通過無線電由旗艦統一指揮全艦隊的火炮進行集火炮擊,沒有哪一艘軍艦能頂的住一個艦隊的火力。

加大的艦體可以安裝更多的鍋爐和更多的汽輪機,強勁的動力組能推動這艘標排一萬八千噸的戰列艦以22節的航速行駛在大海之上。他它馱著的四座三聯裝40l/火炮足以藐視所有對手。艦側水線裝甲帶最厚處280毫米,炮塔正面、炮座、前指揮塔的裝甲厚度均達到280毫米。裝甲總重量超過5000噸。除了大清自己還沒研制出45l/火炮外,大清自造的軍艦沒有哪里比洋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