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漢國度的傳承(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765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嚴復在席前脫去官靴著襪子走在毯上,在席前再拜之後才跪坐在席子上。 敬請記住我們的網址:匕匕奇xinЫqi.。身前的案幾上只有筆墨紙硯。嚴復入席後,李楊氏拿起茶壺再斟一杯茶後置於盤中。李純托起茶盤走於嚴復案側:「請用茶。」

嚴復立刻站起來離席言道:「謝過殿下。」

當嚴復再次跪坐下來之後,李明問道:「嚴相這可是依古漢禮否?」

「微臣慚愧,這是微臣從書中所讀而來,是否正確微臣不敢斷言。」

「我中華自古便稱禮儀之邦,可是我漢家禮儀中斷卻逾二百余年。既要復我漢家江山、興我禮儀之邦,這儀制斷不可出錯。知會宰相李鴻章、禮部尚書翁同龢,開始著手准備。」

「喏。」嚴復臉上喜色一片,拱手道:「如今京城已在我軍完全控制之下,微臣叩請吾皇盡早進京行登基大典,以定軍心民心。」說完嚴復匍匐在毯上。

「海軍各艦建造進度如何?」

嚴復不明白皇上此刻突然提起造艦所謂何事,但依然如實奏報:「所有驅逐艦已經全部交付海軍。重巡和戰列艦的建造依然照原計劃在進行沒有任何停頓,但戰列艦的305毫米主炮受限於加工能力,可能會有一至兩個月的延誤。」

必竟這是大清第一次大批量生產305毫米艦炮有些問題也是正常的。李明點了點頭又問道:「北進事宜准備的如何?」

「皇上離京雖一月有余。朝局此刻也搖搖欲墜,朝臣們也議論紛紛。但此次北進乃是國戰,除了刑部尚書世鐸還在強調自己的滿人天下外。其它朝中各部主官在這個問題上卻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前線各部隊一切照原定計劃在行事,包括向東北戰區提供補給和儲備也沒有停止。只是據天氣情況報告,今年寒冬可能會過早降臨,因此參謀本部正在商議對原計劃進行必要的修改,但進度如何微臣不知。」

「無妨,具體情況朕自會向參謀本部問詢。如今國內局勢之混亂,正好迷惑俄國以達到我軍戰術發起的突然性。」

「臣以為並非如此。皇上可知。如今軍中各種傳言紛亂,中央軍團各部以為朝廷要他們東進平定東路軍團所謂的叛亂。而東路軍團對袁壽山遲遲不向關內發兵而遭基層將士埋怨,即便是西路軍團也紛紛傳言朝廷要調他們回守京師而對放棄國土不滿。華北、華中、江南各地督撫也紛紛觀望京師動向而無心理政,甘陝青海一帶原董、馬一系人員也在蠢蠢欲動。居於安南的法國人也好像聞到了肉香一般企圖向我國伸手,兩廣總兵劉永福不得不將第二山地師全師調至鎮南關一帶以防不測。印緬的英國人似乎也不安穩。雲貴川三省總兵趙爾豐只得將對著**方向的兵力重新調回中緬邊境方向,以至於雲貴川三省總督趙爾巽不得不暫緩對土司的改土歸流政策。皇上這一離京,國朝原本平穩的一切似乎都沒了。李相與朝中大臣皆以為,如今天下將亂,急需安定人心。故特派微臣前來迎駕。」說完嚴復突然匍匐在地,口中言道:「臣嚴復奏請吾皇:請皇上立刻進京重登大寶,以鎮宵小之輩,以定天下人心。」

「只要朝局安定,人心再亂也能很快收攏。但當今的亂局卻可以讓俄國放松警惕。他們會以為中國暫時無進兵西伯利亞的能力。如此可保持北進計劃發起時的戰術突然性,不僅可以明顯提高我軍的計劃成功性,也就能大幅減少傷亡。如此。晚幾日再行復我漢家江山又有何不可。嚴復你記住,永遠要把人命排在第一位,切不可為所謂一時之名譽歡愉而枉顧他人性命。」

「臣受教了。可軍心不穩,一但突然發動北進計劃恐怕各部之進軍協調會出大問題呀。」

「放心出不了問題。只要等出兵之日一早朕即宣布復我漢家江山,下達收復故土之令。待到午時再行整軍出兵,如此一來會有什么問題呢?」軍中那些教授軍卒讀書識字的政委這么多年的工作可不是吃白飯的。李明自信的笑了。雙手稱著案幾就想站起來。卻不想跪坐已久雙腿早已麻木,兩腿一軟一屁股坐在毯子上:「哎喲。媽的腿麻了。棗兒快來扶我一把。」

楊棗兒笑嘻嘻的起身扶起李明:「讓您平時多練習練習,怎么說您都不聽。這下好了出丑了吧。」

「也就這一次了。」光緒蹬著腿見嚴復也沒站起來,就示意李純上前去扶一把。

不滿五歲的李純裝成一個大人的模樣向嚴復拱了手,奶聲奶氣的說道:「嚴大人請起。」說完把手伸了出去。李純想不到他的舉動卻引來了父母和嚴大人的哄然大笑,頓時滿臉通紅的僵在那里,一幅快要哭出來的模樣。

「微臣謝過殿下。」嚴復扶著李純的肩膀站了起來,而後又拍了拍李純的肩膀贊許的點了點頭。李純這才止住快要哭出來的哏咽聲,但臉上的表情還是很僵硬。

「作為帝國的皇子,就該有心懷天下的心胸,區區笑意又何需介懷。殿下必竟還是少年,不懂再學就是了,無需感到害羞。」嚴復對李純說完後對李明一拱手道:「不怕皇上不高興。在臣下眼中,純殿下雖然年少,至少的持禮方面對皇上是強的多了。加以時日,不敢說成就一定超過皇上。但也至少是一代英主。」嚴復在說最後一句話時,沒有向往常那樣是低著頭的,反而直視李明的眼睛。

李明看著嚴復突然的笑了起來:「這才五歲不到就能看得出未來就一定是英主?朕看你嚴復還是改名叫嚴半仙得了。楊廣在小的時候也是有聰慧的名頭的。」

「大不同。大不同。」嚴復擺了擺手說道:「隋朝統一之時正值五胡亂華終結時期,當時人心思定。而國內門閥的力量迫使楊廣急於顯示自己的功績,而輕易改變隋文帝楊堅的政策。頻繁征徭役修大運河、征兵役攻遼東。以至於天下大亂而二世而終。但此時不同於隋朝,中原大一統已有數百年,最大的威脅來自外部,只要國內政策不出現巨烈波動,國家總體就是安定的。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只是中華沒有內亂,咱們怕過誰來著?」

「嗯。這話說的提氣。純兒你記住,任何時候這內亂才是最大的禍害。不過朕很好奇的是。這是你嚴復一人的看法,還是朝中大臣們的看法。」

「自然是朝中絕大多數人的看法。」

李明的臉色變的很沉重,一會兒後李明點點頭:「既如此,請代朕轉告諸位臣工。今後純兒的教育就有勞諸臣工多加費心了。朕在此先行謝過。」

才說完。李明拱手向嚴復鞠了一躬。嚴復沒有讓開,反而正身受皇上一禮,而後拱手回了一禮。

君王是不可能向臣子行禮的,但這不是君臣之禮而是拜師禮,是皇上代太子求師的拜師禮。也許是自古以來能讀書識字的人太少,所以向人求取學問還要看人家收不收。所以當有學問的人願收你當弟子之時,那等於給了你全新的一條生存之道,這是一種大恩德。所以拜師要鄭重其事,因為父母給了你生命。而先生教會了你生存之道。所以這一拜,就不能再隨便改換門庭。欺師滅祖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兩條罪行,而且欺師排在滅祖之間。所以就有了一時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先生也有了等同於甚至超過父母的權利。他們有權利打罵弟子,有權利責罰其身,作為父母都沒有權利去干涉。當然,權利和義務也是對等的。如果弟子是遠離父母求學,作為生先不僅要傳道解惑,還要主動承擔起弟子的日常吃穿用度。在這一點也其父母無異。正因為如此,拜師之禮就顯的格外重要。可以說在中國民間拜師禮是遠遠大於拜見君王。必竟師父是一輩子的事。而君王也許幾輩子都見不著。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嚴復才敢公然受皇帝行禮。

李純從出身開始就生長在皇宮之中,迎來送往的大臣的一言一行也從來不避諱他。也常常跟著姐姐到其家些讓他不明白的話,但聽多了看多了,這見識還是比普通民家的同齡人要多的。還不滿五周歲的李純雖然還聽不太明白長輩們說的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肯定跟自己有關。他的臉依然還是紅的,只是不是因為被笑的尷尬紅,而是慚愧的紅色。父親是一國的皇帝,自己就是一國的皇子、是殿下,還怕被人笑幾句不成。正如剛剛嚴大人說的那樣,作為帝國的皇子,就該有心懷天下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