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由小見大(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3076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嚴復很好奇,皇上換了一身粗布短打,還是打過補丁的那種。把自己打扮的像一個農夫。不,應該說就是一個農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如同一個真正的農夫一樣,就連神情都像。

都說富貴三代,穿衣吃飯,貴族的養成是需要時間沉淀的。當了十二年假皇帝的李明依然沒能學會貴族那舉手頭足的高貴氣質,毫無貴人體統。看著走在街上正在與街坊商販打招呼的皇上,滿口葷段子引得街坊笑罵不停,皇上也回罵不敬,口中市井俚言不斷,直讓嚴復大皺眉頭。

其實眼前的皇帝跟本就是一個大老粗,吃沒吃相坐沒坐相。方才正式奏對之時,別看皇上上半身坐的穩穩當當。其實從案幾下看過去,皇上屁股就沒停一下。皇上不喜歡太森嚴的規矩,也從來不管祖訓之類,皇上就想讓自己活的跟一個普通人一樣。所以他與大臣們笑罵,所以當著滿朝將軍開盤子賭錢,就想活的自然一點。巍峨的紫禁城從來都是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征,可皇上說一個人往這么多房子顯的冷清,所以干脆搬到瀛台給自己建了一套房子。奏折批紅是皇帝決斷天下的權利,可皇上說一天到晚批折子都沒時休息,所以不顧當時的祖訓重立宰相之職權……這種事,皇上干的太多了。可也就這么一個總想著能過的悠閑一點的皇帝,卻有著無與倫比的眼光。他准確的估計了甲午戰爭的進程、他預測到了俄國的入侵、他提前布局南洋、他把黑暗罪惡的手伸向了各國的科研人才……

如果他僅僅只是一個出身於平民家的替身侍衛。如此精准長遠的眼光是從哪里學來的?如果出身於豪門大戶,可從來沒見過他聯系過什么兄弟姐妹。朝臣們曾無數次猜想過皇上的身世,可皇上仿佛連自己都忘記他的出生。如迷一般的身世。就如同他第一次出現的那道閃電一樣,顯的是如此的突兀。也許是上天看到了中華大地開始沉淪,也許上上天不忍華夏一族從此沒落,於是一道閃電從天而降,為這個凋零的國度降下了一位聖主。他雖然有些玩世不恭,他雖然有些懶散,但他的眼光卻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照。為中華這艘巨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嚴復第一次見到皇上還是在十二年前的上海老時務報館內,那時的皇上身著便服臉上總是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嚴復重來都不知道皇上為什么總是一幅自信滿滿的樣子。即便是被圍困在田庄台上也從來沒聽說皇上有過絲毫的害怕。是誰教會了皇上的眼光?是什么造就了皇上的心胸?

都說君心深似海變幻莫測。皇上的喜怒哀樂總是掛在臉上,逛個街能撿到一個銅板都能樂和一整天,買個東西發現買貴了也能抱怨一天。總之,你可以隨時在他的臉上看到他的心情。可偏偏在國事上卻又冷靜的令人發指。

甲午戰爭才剛剛打完。朝堂和民間亂局都還沒收拾,一個需要皇帝親自在前線拼殺的國家本來應當安心於國內建設。可皇上就是不顧眾臣們的反對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南下北上兩條戰略擺上了年青的參謀本部的辦公桌上。於是在國內開始建的同時,南方的號角為國家帶來了豐富的建設資金。這時,所有朝臣們才明白過來,中國想要快速追趕列強的腳步,就需要通過戰爭為國內建設掠奪資金。

十年了,南下戰略受限於英國駐守的新加坡而無力繼續而轉道向東。但北上計劃除了中途被日本打斷了一會外,十年來沒有停止過。參謀本部用了一整間房間來存放北上戰略的各項資料。以至於連一個獵人臨時落腳的破爛房子都標示在地圖上。滿朝的文武百官沒有一個認為北進計劃會失敗,之所以愁的是如何能讓損失小一些再小一些。十年磨一劍呀,十年前就看到了今天的世界格局。這該有怎樣的玲瓏心呀。

也許皇上跟本就不是這個時代應該有的英才,嚴復相信皇上的目光已以穿透了未來百年的光陰。嚴復也相信,只要這位帝王活著,中國就會越來越強大,沒有例外。

「發什么呆,趕緊走。」李明很不滿意越走越快的嚴復。前面還有一大堆活要干呢。

嚴復突然明白過來。雖然十二年的帝王生涯未能養成舉手頭足的貴族氣質,卻也讓這位帝王一言一行中透露出無比的威嚴。嚴復笑了。笑朝中那些言官文人還要調查皇上的身世。其實跟本沒有調查的必要,只要他是中國的帝王,只要他能帶領國家走向富強,他到底是滿人漢人,有什么關系呢?嚴復立刻快步追上遠去皇帝,指著街邊熙熙攘攘的人群,與皇上展望未來滇東詭事。

李明搖搖晃晃帶著嚴復來到海邊簡陋的碼頭上。夕陽光芒還照耀著海面,平靜的海面泛起的微微波濤將陽光散散開來。海面上一陣陣清涼的海風吹散了身體的熱量,但卻吹不走漁民火熱的心。遠處還不時的傳來汽笛聲,那是去海里打魚的漁民回來了。他們滿載著鮮活的海魚,迎著夕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朝著家的方向駛來,那一聲聲響亮的汽笛慢慢的連成一片,仿佛述說著他們今日的收獲是多么豐盛。

李明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海面。當遠處的漁船滿載著豐盛的收獲和喜悅越來越近後,李明緩緩的舉起了右手向前一指……

嚴復剛見皇上指向遠方,就立刻踏上一步拱手奏道:「朝廷之所以建軍隊造戰艦,將士們之所以在前線奮勇拼殺,不就是想保護這一方太平,保住這人間的歡笑。卻還有迂腐的老舊文人在詆毀朝廷窮兵黷武。」嚴復伸手指著這歡樂的晚霞說道:「難道他們看不見這一方樂土、一片歡笑的背後都是將士們浴血拼殺來的嗎?」

嚴復還等著皇上感慨後誇獎幾句。卻久久沒有等來回應。他轉過臉去看到的卻是一臉尷尬的皇帝。

「我……」李明很小心的說道:「我只是想告訴你,那……那艘最大的漁船,是――我大舅哥家的而已。」

嚴復頓時滿頭大汗。艷紅的陽光照在嚴復臉上掩蓋了他通紅的臉龐,嚴復慌亂的拱手退下。

遠洋號,這名字取的再大氣但也只是一艘三百噸的漁船。小小的燃煤鍋爐和簡陋的往復式蒸汽機推動著滿載的遠洋號漁船以13節的航速行駛。雖說只是一艘小小的漁船,但它是中國第一批民間自行設計與制造漁船,更重要的是,這批漁船上所有的零部件包括往復式蒸汽機都是民間自行研制的。

這就是進步,這就是國家的底氣。國家的軍工生產業不能僅靠少量的國家大型壟斷企業來完成。必需要有足夠多的民營企業進行補充。當然最精尖的科技類產品不可能交由民營企業來生產,但普通配件可呀。將配件和非主要設備發往民營企業。不僅可以拉動民間制造業的規模擴大和技術進步,也可以讓國家大型企業能更好的擺脫單一重復的生產制造過程,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對新技術的研發中去。

所以,當杭州富戶張文建打算建一個造漁船的船廠時。立刻得到了來自朝廷的支持。雖然建造的只是小漁船,戶部依然給予了低息貸款,工部從各國有船廠協調出部分設備低價買給船廠並派員指導船廠的建設,當明作為皇帝的李明還公然在報紙上說:如果他能建成合格的漁船,皇帝會親自幫他推銷。

於是到了前年中,他的第一艘漁船開出了船塢。最有心民族工業發展的工部尚書張之洞帶著國家質量監督局的官員親自南下驗收。這邊驗收才合格,皇帝的訂單就到了:先給朕來50艘,別人的定金都付了。

皇上親自為船廠做推銷一事在國內掀起巨大震動,巨大的利潤吸引了最後一批國內的保守的富戶將身家投入國家工業建設的浪朝中。朝廷也借此機會將國營企業下屬的低技術含量的工廠出售出去換來大量現金用於新戰艦的建造。其中就包括李明名下的東北標准件制造廠和山東量具廠。而這批新戰艦的建造又帶來了大量訂單,穩定了剛剛買下工廠和正在新建工廠的廠主的信心。

遠洋號就是杭州造船廠第一批出產的漁船,楊家也因為楊棗兒的關系不再是駕著木船的小漁民。楊家村里。楊毅山兄弟二人是第一個買下這艘大漁船的人家。有了機械動力的楊家兄弟就能走到遠海打更多的魚。如今家境也越來越好,現在他們已經在打算要不要換一條更大的漁船了。

「這一次的大規模造艦是為了應對俄國人即將到來的戰爭。此戰之後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雖然還會被列強壓制,但至少東亞領導者的地位已無可撼動。此戰過後,國家必然要把重心放到國內建設上來,大型主力戰艦必然會暫停建造。原計劃中要建造一批一千噸級的近海巡邏艦,能不能拿出一部分交給民營船廠來建造。」李明看著遠方歸來的漁船突然問道一品武神。

「民營船廠?他們有這技術嗎?雖然只是近海巡邏艦。但也是軍品呀。」嚴復有些擔心,這兩年長江兩岸和江浙沿海近出現了不小民營船廠。但他們也只建過三四千噸的散裝輪,還沒有形成規模。如此突然就把軍品交給他們,說實在話,嚴復對他們並沒有信心。

「近海巡邏艦雖然是軍品,但沒有高深的技術。這次大規模造艦結束後,船廠的工人可以派往這些民營的小船廠做技術指導嘛。軍品的利潤高,可以大幅刺激船廠的技術能力提升和規模擴大,提升民間制造業力量是對國家尖端工業的很好補充。進度會慢一點沒關系,只要他們能把軍艦給建起來,並按照要求交付,那就是進步,更是國家工業能力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