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勢在必行(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966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xshuotxt.com這是後世爛大街的宣傳口號,但真正想要做到卻是難上加難。

這個時期的中國人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可要知道的是早在秦漢時期的中國人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呀(秦始皇兵馬俑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有一個說法是漢唐時期中國人多食牛羊等肉食,可到宋朝之後因為失去北方的牧場而食材轉為以素食為主,身高開始下降。到最明朝雖略有恢復,但平均身高也就一米七上下。可當滿清入關之後的民族歧視政策以及奴才似的行禮等陋習致使中國人習慣於彎腰駝背。最主要是清朝統制下所謂的康乾盛世,中國人主要的食物是紅薯、土豆+樹皮(這就是所謂滿清聖祖仁皇帝統治下的中國)。紅薯、土豆等粗糧作為少量食用時對人體有幫助的,但把紅薯為主食則導致人嚴重營養缺乏。所以老百姓一個個面黃肌瘦就是嚴重缺乏營養的表現。因此,如果增加的人口是靠著體質嚴重衰退的低素質人的話,那么這只能是增加這個民族的負擔。可笑的是滿清居然還將此視為其偉大之一。而反觀漢唐以及宋明,雖然他們人口沒那么多,但是他們能養活的人口是依靠米面為主的,所以即使是人口少但至少人的體質要比滿清的好多。

所以早在提出教育普及的同時,李明提出人均一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的想法。這可是他夢想已久的強健國民體質的最重要事情之一。雞蛋好辦,鼓勵民間養雞,必竟養雞沒有條件限制。但奶牛不一樣。它需要足夠的草場。時至今日,從國外進口的優質種牛不下十余萬頭,然而龐大的人口基數致使要實現這個理想還遙遙無期。牛奶數量相對於人口的稀少必然導致價格居高不下,高昂的價格也決定了不可能普及到普通百姓這個價層。成年人的體質已經形成,但青年少卻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於是李明轉變全面普及改而局部普及,要求每個學堂中的每個學生每天早餐要有一杯牛奶。但鮮奶加工和儲存都是問題,為此戶部下屬的農業部聯合了一些商人。從德國采購了最新的設備,分別在主要養殖基地都建立了奶粉加工廠。然而這依然不足以滿足學堂的需求。因為據農業部估計,要滿足每個學生一天一杯牛奶的需求,至少需要五百萬頭奶牛。而現在國內全部的奶牛數量不過二百萬出頭而已。而鮮奶更只能暫時供給那些養殖場距離較近的城市。

因此,李明下旨強制從市場收購本來就不多的奶粉。並勒令奶牛廠必需優先滿足教育部的采購需求。而如此一來就導致了市場上奶粉價格繼續攀升。然而學堂的早餐並不止牛奶和雞蛋,還提供包子饅頭等主食。中餐和晚餐也是免費的,李明之前還特意詢問過太醫院,得知豬肉性寒遠比不上牛羊肉好後,學堂飯食更以牛羊肉食為主。還為此叱責過曾過未能達到朝廷購買牛羊數量配額的一些蒙古部族,明旨告訴他們如果明年還不能滿足朝廷購買配額,朝廷將會強制削減給他們的牧場配額。

李明如此強制的保障學生的飲食,就是想通過保證青少年的營養而一代代的提高中國人的體質和平均身高。但這種不顧及市場需求的行政手法卻一手推高了奶粉和牛羊的市場價格,高昂的市場價讓學堂里免費的飯菜顯的更加珍貴。加上所有教育經費全部由皇室承擔,以至於學子們在每天進餐前都要說一遍:皇恩浩盪,謝主龍恩的話。無形之中讓皇室。尤其是李明這個假皇上贏得了天下學子的心。

這些事本來李明並不知道,大小官員認為皇室負擔如此高昂的費用說一句感恩的話實屬應該,所以從來沒有人把這事當事上奏過李明。這還是李明跑路到寧波後岳父楊岐山告訴他的。

李明原以為自己的這道政令會引起失去利益的部分人有所反彈,但很奇怪的竟然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教化天下本來就是中國文人士子千年的理想,雖然因為各種各樣客觀或主觀的原因沒有實現,但今朝從皇帝開始強制推行。文人士子們當然大肆鼓吹。這些文人士子可是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意識走向,這時誰敢跳出來公然反對。而從朝廷派往各地巡查御史。每到一地必定要檢查學堂的伙食情況。因為少年中國說的影響,只要稍微出點狀況必然會被他們放大到危害國家的程度上,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年青的學子就代表著國家的未來。而且各地官員的孩子也和普通學子一樣在一個課堂里上課沒有例外,也沒人敢提出例外。因為將來的皇子也會進入普通學堂就讀,誰敢明著說自己比皇上還需要特殊照顧?中國傳統念里總是會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所以李明的這種行為在大家看來這正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把最好的留給下一代人。

所以朝堂從上至少都在大力推進,也沒人敢以次沖好的拿學堂伙食開玩笑。一個送了已經有異味的牛肉進學堂的商人(其實肉也沒壞,只是大熱天的放的有些久了罷了),但被御史當場發現後,因為沒人再和他交易已經徹底破產了,就連本該上學的孩子也因這事不再被學堂收留而強制開除,最後隱性埋名全家搬離了故鄉。這是李明唯一敢到欣慰的事了,千年傳承的道德力量還沒有打破,他依然決定著國家治理的基礎。見慣了道德淪喪的後世,誰能比自己還請楚道德體系崩壞之後的樣子。

扶個老人要傾家盪產,制止匪徒反而要作牢。當你救了人之後被誣蔑為凶手。當你救人死亡之後,自己的屍體還被人家用來賣錢,你讓人情何以堪……

歷史的走向在中國已經發生改變。但在歐洲還在沿著舊有軌道前進。被歐洲列強稱之為紅色幽靈的血色花朵還是在歐洲大地盛開了。李明不敢保證這股幽靈會不會向曾經的歷史那樣滲透到中國,最後在歐洲徹底死亡之後反而還在中國扎根發芽。所以在這股紅色幽靈還沒有來到中國之前,李明就必需將中國道德的力量文字化、法律化,至少有一條必需寫入小學生的課本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軍隊只聽從國家的指揮。

就在李明正與朝臣商討如何將道德的力量全面法律化時,御花園的光緒遺骸打斷了進程。滿清二百余年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滿清已經事實成為中國大部分百姓心里的「正宗」。李明在不敢保證已經失去皇位的前提下京城中還有多少能調動的力量時。倉促南下。不過,李明這些年刻意培養自己的班底還是取得了成效。嚴復的到來就意味著李明這十二年的皇帝沒有白干,他們功績得到了朝臣們的認可。

干完了海邊活的帝相二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前身後那些若隱若顯的安保人員並沒有引起其它人的注意。對於皇上提及的寧波府學堂還無法提供牛奶一事,嚴復很無奈的解釋:產量跟不上需求。

「此次北進之後。廣闊的西伯利亞就是一片浩瀚的牧場。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戰後一年之內必需解決這個問題。從現在開始,除了軍需以外,所有奶制品停止在市場銷售包括奶糖。」

奶糖的專利可是皇上的,這要是停了奶糖的銷售也就是說除了軍方訂購以外,市場上奶糖將全面斷貨,也就意味著皇上自己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失。皇上連自己的利益都可以不顧,那其它人更沒什么可以說的了。所以嚴復立刻允喏下來。

搖搖晃晃的帝相二人回到書房,嚴復也拿出厚厚的折子呈上御覽。宰相權責之內的事務需要呈報皇上知道。更多的是只有皇上才有權能批復的奏折不管行與不行,如今終於有了可以批下結果了。李明連晚飯都是在書房里吃的,因為嚴復高舉國家大義的名號讓李明敗下陣來。整整一夜李明就在嚴復的「監督」下批復奏折到了天亮。

天亮後的北京城依然沒有變化,雖然皇上說沒就沒了但生活總是要繼續。對於大臣們來說就不一樣了,沒了皇上好多事情就耽誤下來了,原計劃該北調作為第二梯隊的部隊依然沒有調動、商務部出台的新的工商法無法核決頒布……李鴻章不是沒有上奏太後請盡快加蓋玉璽發下去,但兩宮太後的心思跟本沒有放在這里,所以大量政務被延遲。但到了今天的早朝有些不一樣了。

在向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後行禮過後。站在班首的李鴻章首先向朝臣們宣布,前去寧波勸說(本來是去捉拿)的嚴復被扣留了下來。一時半會是回不了京了。同時,久未決斷的政務在宰相李鴻章「以國事為重」的借口下通過了,積壓了一個半月的政務開始施行。兩宮太後的臉色可以想像的到,但沒人會去在意一個出入都需要中央警衛旅護衛的太後的臉色,除了世鐸還要叫囂著沒有太後的首肯不得做數外,其它大臣們的卻如卸下心頭重石一般的長舒了一口氣,他們知道,朝局可以確定了。現在差的就是那個准確的時間,於是該干什么還干什么。

似乎整個朝堂沒有皇帝依然可以正常運轉,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因為遠在江南的李明依然是這個朝堂的主心骨。雖然他現在不在朝堂,但哪年他不得出門轉個把月的呢?離京出巡也是很正常的嘛。

兩宮太後在今天的朝會上沒有說一句話,黯然的回了頤和園。慈禧看了眼頤和園內外遍布的漢人侍衛,心里再次黯然了下來。李鴻章不再來請安了,大臣們紛紛向總理府請示大小事務。兩宮太後終於到了沒人理的地步了。

這么說也並不全對,至少還有世鐸每天下朝後雷打不動的前來請安。

「啟稟二位太後,奴才已經秘密集結了三千多效忠於我大清的勇士。如今已分布在城內外各處。只需太後一聲令下,三千勇士將誓死斬盡叛逆。」世鐸在揮退所有侍女太監後,小聲的向兩宮太後奏報:「但武器極缺。臣等秘密買來的武器大部卻被叛逆所查抄。奴才叩請太後下一道手諭於奴才,好讓奴才可以將買來的武器能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