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變化(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427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遺址外,聳立著一幢八層樓高的八角型白色建築物。

最初李明是要建成五角型的,只是方案才提出便遭到滿朝文武官員的反對。均認為五角型毫無意義,當建成八角並各安一劍,是為劍指八方。

建成五角型的本來就李明的一種惡趣味,既然大家反對,那就算了,咱當皇帝的這點心胸還是要有的。別說建成八角型,就是建成八十角型也由的你們。

就在十二年前,城東的小校場迎來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三軍檢閱式。在檢閱式上大怒的皇帝將這片小校場圈了起來,建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家級的軍事學院,隨後各類建築拔地而起。就在這只能容納二萬來人的小軍校里,一支強軍誕生了,他們迎著敵人的火炮前進,也是在這里,決定了中國海軍海外練兵的計劃,最後讓日本含恨田庄台。也是在這里,擬定了北據沙俄、東擋日本,最後回軍京城一掌朝權的謀劃。還是在這里,發出了帝國經略南洋、東征日本的命令。可也隨著帝國軍隊的日漸擴大,小小的軍校再也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參謀本部的需要。於是在五年前,參謀本部選址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遺址外的一片荒地,開始設計新的國家軍事指揮中心。當設計圖獲准後,參謀本部立刻圈地八萬畝開始營建新的參謀本部大營。

營建進度是很快。在動用包括建設兵團在內的近七萬勞工人同進開工後,僅僅過了八個月,八層樓高的參謀本部框架基本建成。又四個月完成最外部牆體和封頂營建後,七萬勞工被解散。劃分房間、接搭線路、安裝管道,參謀本部將官帶著憲兵開始一磚一瓦的自己搭建著內部結構,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保秘的需要。

經過一年繁瑣的建設的,電話電報線路、照明設施、指揮系統、供暖系統、安保系統……所有一切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即便連接上了外部供電系統,參謀本部依然有獨立的發電機組,以確保在緊急狀態下依然能夠正常的工作。一年辛勞的建設終於使這個新的參謀本部達到了可以投入使用的地步,於是參謀本部全體就從軍校搬遷而來。軍校中的參謀指揮設施和體系,就留給了正在學習中的學員們。然而由於習慣的原因,參謀指揮體系被完整的保存下來,這樣通過軍校考核的參謀們在正式進入參謀本部工作時,能夠很快適應過來。

新的參謀本部可以投入使用,並不代表著一切建設工作的終結。不僅僅是跟據實際需要臨時變更,內部裝飾也需要緩緩進行。終於,在開工四年後,裝修一新的全部的參謀本部正式投入使用。就在此時,謀劃近十年的北進計劃,在皇帝的旨意下,參謀本部下達了作戰命令。數以百萬計的軍隊先後越過邊境線,隨後的北地炮火連天,中國軍隊由南向北、由東向西,朝俄國發動了蓄謀以久的進攻。一支支軍隊,一車車物資在參謀本部的調令下發往前線,終過一年的苦戰,終於收獲了豐碩的果實。然而,即便戰事繁忙,參謀本部外部的裝修依然沒有停止。培植草皮、修建標致,一個碩大的石雕巨龍聳立在參謀本部的廣場上。凝視的龍目、鋒利的龍牙和猙獰的龍爪,無一不展示著帝國的威武。

這里是中華帝國的軍事指揮中心,所有的軍事布防、調動、作戰等等全部的軍事命令都從這里發出。就在這里,全國現役一百三十萬軍隊、六十萬武裝國民警衛隊、三百四十萬一級預備役部隊、總計三百二十萬各藩屬國和自治領軍隊,以及海外近十萬名各類諜報人員,執行著從這里發出的每一條命令。這是就中華帝國的參謀本部駐地。整整一年從未停止過的裝飾,終於在北方戰事結束時也宣告結束,裝修一新的參謀本部,終於迎來了前方勝利而歸的將士們。

今天的參謀本部外依然寒風呼嘯,但擋不住將士們火熱的心情。段祺瑞、梁華殿、袁壽山、聶士成、劉盛休……前線的將軍們都回來了,這一刻的參謀本部將星雲集。

「懷化將軍,一別經年今日得見,快快請入室內坐下來飲清茶一杯呀。」

「哪里哪里,宣武將軍為國征戰勞苦功高,當你先請呀。」

「雲麾將軍來遲了,當罰一杯呀。哈哈哈――」

「看看我後面,還有歸德將軍呢――」

「那就罰他三杯嘛――」

將軍奉聖旨領軍出征,征戰歸來第一件事不是上朝拜見皇帝,而是要先回參謀本部交令。與此同時,同行的憲兵長官將一軍的功勞簿上交兵部,兵部將跟據功勞簿上的記錄對回來交令的將軍們擬定賞罰折子呈皇上批閱,之後將軍們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見。其實將軍們交令的過程,就是等待賞罰的過程。不過此戰各軍皆是大勝,罰是不會有的,爵位、稱號的賞賜已經頒布,但真金白銀的賞賜卻聽不到一點風聲,這就讓人揪心了。

真金白銀當然要現場給。三天後的大朝會上,五位將軍每人受賞京城別院一套,其它將軍的犒賞也一一頒下,之後還有其它賞賜也是當場宣告。

中國是一個以食為天的民族,凡是大事無論悲喜都要大吃一頓,於是上元宴更顯的熱鬧非常。上元宴其實就是以前的新年晚宴,因為古時中國將新年的第一天稱之為元日,所以從頭一天晚上就開始的辭舊迎新的宴會就稱之為上元宴。這是禮部翻查古書重新擬定漢家禮制時規定的,就連皇帝也必需遵守。

其實李明煩透了這些繁雜的禮節,因為李明很清楚,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交流的加快,這些繁復的東西肯定會被時代拋棄。為此李明跟大臣們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了,身為皇帝的李明跟本無法撼動這些夫子們的意志。沒辦法,皇帝雖為天下之尊,但最大的依然是傳稱了數千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