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 一人萬人,孰輕孰重(1 / 2)

南宋風煙路 林阡 3822 字 2022-12-28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南宋風煙路最新章節!

「你……怎能瞞我!」若只是事關容貌,林阡還可以力勸西海龍接受她什么年紀就保持什么模樣,但事關她性命,豈容大義去綁架?

「或許未必發生?我可以為你冒次險。」西海龍先躍上火麒麟,沖著他回眸一笑,前幾日還是年輕少女的嫵媚,現在舉手投足成熟婦人的妖冶。

等了許久林阡也沒上馬,她一怔,發現他始終愣在原地失神,猜出他是不想連累她:「我是真心的,跟抗金無關,白臉夫君,你是我最疼愛的男寵……」

「閉嘴!」林阡忍不住大罵一句,可是倏然又滿心慚愧,「對不起,龍前輩,我實在不該!現在既知道了,就絕不會再用您的戰馬!」

「哎,用啊!我很想與你同騎……」西海龍連聲喚,哪拉得回他。

雖然目標是要救隴南千萬無辜,可是他憑什么拿另一個無辜的性命交換!別說她跟他林阡沒任何關系,就算有,他也不可能犧牲任何自己以外的人!一人和千萬人,究竟孰輕孰重?二十五年前,同樣在隴南,父親就面臨過一樣的兩難。

他選擇和他父親一樣,提刀跨上自己的戰馬,盡可能地去兩者兼得,雖然快出發了才知道火麒麟不能用、他也心急如焚,但他還是拼盡全力要求自己趕緊冷靜下來:林阡,你相信宋恆,相信聽弦,相信聞因和莫如,他們全在階州守著,手里還有個叫吳仕的人質,盟軍完全不怕吳曦亂來……雖然金軍可能有封寒、孤夫人、薛煥、軒轅九燁、解濤增補,但宋軍只要熬到大散關的捷報傳過去、撐到他林阡到場了救局就能渡過此劫!



卻說大散關之戰期間,京兆府一位姓張的金朝官員前往吳曦大營接洽投降事宜。

張大人請吳曦交出宋廷的任命狀,以作為信物回報金廷,吳曦毫不遲疑地答應了,並親口對他承諾階成和鳳四州的獻出。

「且先從階州開始。」張大人帶來完顏綱的密令。

「需要我怎么幫忙?」吳曦畢恭畢敬。

「大散關你雖撤去守軍,我軍卻遭遇正面阻滯,如此看來,階州要另辟蹊徑。」張大人對吳曦所講,乃是術虎高琪提出的策略,「你的階州守軍可否回頭,趁義軍不備,混入城中里應外合,再與我方南北夾攻?」

「自然可以。」吳曦面色陰冷,「犬子就在階州城中,前日,地魔已經為我潛入尋救。」就算沒有封寒打基礎,他吳曦手下包括階州守軍在內的川軍,要想混入蜀民還不容易?

「切不可掉以輕心,小看了林匪防御。」張大人提醒。

吳曦收起輕敵:「張大人說的是。」

臨走前,張大人又說起軒轅九燁擬定的攻心方略:「混入城中之後,立刻散播言論:匪首林阡走火入魔殺害病婦,所謂義軍絕非正義之師。」

楚風流是金軍四路西軍的總指揮、林阡殺她這件事本身沒任何錯,錯在楚風流當時病重而林阡在不知情的狀態下不遺余力劈得她幾乎粉身碎骨。軒轅九燁散播此謠言的意圖僅僅是對林阡本人攻心,事先他就對薛煥說,「林阡畢竟有情,良心不會過得去。」

但吳曦聽罷卻笑逐顏開,悟出了對他有利的方面:「張大人,妙計啊。消息閉塞者,誰知道病婦是誰,以訛傳訛,林阡又豈會人心所向?再加上林阡這些年來確實殺戮無數……用不著多久,與我們里應外合的就不僅是潛入階州的自己人,更還有城內聽信此言的民眾……」

「蜀王。」張大人略帶深意地回看吳曦一眼,「日後治理川蜀,也可將這妙計延續。」階州是這樣誆,整個川蜀都可這樣騙。

「日後,若想民心所向,全部栽贓林阡……」吳曦醍醐灌頂,自覺心花怒放,「好仕兒,這幾日,委屈你了……」



吳仕可不止委屈幾日了。

本身只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郎,一旦遇到了心儀的姑娘,就腦熱地她去西線就跟去西線、她去中線就跟去中線、她失蹤了就一邊尋她一邊等她,好不容易等她終於重現在襄陽,他不顧危險沖出人群一把抱住她,一腔熱情激烈得近乎滿溢,未想,卻得到伊人的怒目而視和拔劍相向!其後被五花大綁著押回西線,這才知道原來父親和盟軍早就對立……

那時他還不知道他只是一顆棋子而已,一顆提供吳晛和金軍暗通款曲之沃土的棋子,一顆情之所至誣陷情敵卻害得義軍情報網崩潰的棋子。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自顧自地迷失在最愛女子憤怒、憎恨、厭惡的雙眼里。他的欣喜、愛戀、激動一掃而空,一瞬就跌進驚疑、恐懼、陰寒的谷底,那種感覺就跟整個世界都背叛了他無異。受驚之後,害了十幾天的相思病。是的,大部分相思病都不是思念的時候得,而恰恰是思念很久終於重逢卻發現還不如不重逢才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他病得快死了,哭著喊莫女俠,我想你,我是真的愛你,太愛你了才會去誣陷你的丈夫,我錯了求你原諒我放過我吧。

肝腸寸斷,撕心裂肺,聽得柳聞因險些動了惻隱,來的路上噙淚好幾次:「他病成這樣,要不要松綁?」

莫如卻因為想到莫非,想到自己,想到莫忘,一家三口都因他永遠生離……因小見大,漢江的顛沛流離,兩淮的生死無常,隴蜀的波雲詭譎,有多少和他的父親吳曦沒關系?心一硬,不原諒:「治病和綁縛不沖突。」

吳仕病才好一點,就被她倆強行押到了隴南收監,接管他的辜聽弦更加冷漠,從來都對他愛搭不理。

「我,我想見……宋堡主……可以嗎……」身陷囹圄,痛苦不堪,吳仕泣不成聲。

雖然辜聽弦見到吳仕這副樣子也會想起從前的自己,但嫉惡如仇的他絕不可能有半點猶疑或心軟:「你最該見的,不是你父親嗎?」辜聽弦了解林阡的想法,之所以把吳仕關到階州來,是因為料到此地很可能是曹王和吳曦共謀的重點,若起干戈,這人質或許能臨陣退兵,不費一兵一卒。

「我要見宋堡主!我快死了!難受得緊!」吳仕掩腹,滿地打滾。

「你父親若不停止賣國,吳仕你休想重見天日!」可憐之處必有可恨之處,辜聽弦不再聽不再看,轉身就走,頭也不回,「宋堡主?他再如何與你有私交,還不是因你們失了寒將軍?!」

這幾日辜聽弦沒少在周邊布防,盡力提防著可疑人物潛入城中、救走這個隴南軍民都至關重要的吳仕:「尤其吳曦的麾下,他們太容易混進來了,宋堡主,務必加強戒備。」

「是。」宋恆的聲音明明就在獄外響起,可吳仕卻偏偏見不到這個和官軍向來親密的、素來不被林阡喜歡和重用的男人。即使見到了又如何,也救不了他吳仕!因為宋恆該死的居然是辜聽弦的副將!

「我,我該怎么辦啊……」萬念俱灰,吳仕恨不得一死了之。

可實在不甘心啊,很想問個究竟!我吳仕到底做錯了什么!?

不知過了多久,怎么又到了獄卒來送飯的時候?吳仕飽得一點都吃不下。

「不吃!拿走……」吳仕咆哮,有意無意地一瞥,差點沒被嚇掉魂,「啊!!」

「亂嚷嚷什么!」「找死嗎!」驀地聚來一大幫精明強悍的獄卒,提刀攜槍,恐嚇的也有,真打過他的也有,「不吃還有別人吃!帶走!」

「不,我吃,我吃……」吳仕胡亂抹干了眼淚,等他們走了,偷偷再朝那幾名送飯獄卒之一看——

那人長相並不可怕,卻長著一雙陰冷的鷹隼般的眼,對視的半刻就令吳仕寒毛直豎、心差點從嗓子眼蹦出來。

黑暗中,欄桿里,驟然伸進來那人的一只手,陡然,一股超強氣力不由分說向他襲來,令他感覺三魂七魄都從軀殼里被吸走。

卻沒有引起一絲動靜,從頭到尾,四面八方的人,該干什么還是在干什么……



階州城頭,旌旗隨風招展,高懸如雲霞,輕盈似鳳舞。

諷刺的是,守城的是義勇,對抗的是都統——

幾日里,階州、西和、成州義軍所占之地不乏混亂,好在基本都是隔靴搔癢,然而臘月十七這一場,從敵軍架勢上來看,儼然是醞釀了太久的硬仗、決戰、甚至決一死戰,

但敵軍,竟出乎意料打著「吳」的旗號,而且還理直氣壯、師出有名!辜聽弦等人這才知道,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樣、跟大散關之戰的正面對抗金軍不一樣,階州此刻要面對的金軍全都摻雜在吳曦的兵馬中,不是豪奪,而是巧取……

「逆賊林阡走火入魔,驅趕官軍,霸占階州……百姓們莫慌,吳家軍來救你們了!」吳曦親自領軍出現城下,竟將階州官軍近期的撤防形容成被迫,意圖借助從吳璘吳挺到他吳曦累積了三代的抗金美名來壓林阡威望。

盡管從慶元嘉泰到開禧年間林阡殲滅的金軍數不勝數,但先前為了穩住吳曦、義軍讓給官軍不少功勞,加上林阡近年來屠戮過多確實滿身的血腥污濁,竟然教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當真混淆了善惡,以為他們被叛軍劫持、恨不得立即開城門迎吳都統。那之中的帶頭煽動者,其實是吳曦前日想潛入卻碰壁之後、干脆以重金收買的城內游手好閑的原住民。

所幸另一部分群眾有從天水、西和、成縣等地來的,也有經歷或聽聞過興州、陳倉戰亂的,更有十年來聽過不少江湖傳說的,對林阡的為人再了解不過:「莫顛倒黑白了,盟王他這幾天都在大散關抗金啊!」「是啊,據說已經勝了!」「反而是吳都統他,已經和金軍勾結了!」他們對抗金聯盟堅決擁護,大膽質疑起赫赫有名的吳氏軍閥。

「怎可能!」「都統為什么要降金?」被宵小們鼓動的那些群眾不明就里。畢竟吳璘吳玠兄弟在南宋抗金史上是直追岳飛的存在,誰降金也不可能輪到他們的子孫吳曦降金。

「想來是朝廷壓制得很了,被逼無奈?」「到了川蜀,哪個野心家不想做王!」「吳巴子為了功名,臉也不要了!」針對吳曦的各種臆測,甚囂塵上。

靠近城樓的一些人,觀點重疊聲音大得足以傳到城外,吳曦在陣前聽到只言片語,冷哼一聲,扯嗓喊道:「我吳曦叛變可能大,還是他曹王快婿叛變可能大!?」

軒轅九燁在旁輕咳,吳曦這家伙為了表忠不擇手段,想把引金軍入關的罪名都推給林阡也就罷了,可別把曹王也拉進暗通款曲的渾水,日後在聖上面前說不清楚……因此不得不低聲提醒:「曹王沒有女兒。」

吳曦臉色一變趕緊改口:「林阡他,是金軍細作玉紫煙的兒子、林陌的兄長!眾位忘了我開春的時候在川蜀肅清?從那時起林阡夫婦就對我懷恨在心,鳳簫吟更是公然殺我軍師李先生!」

宋民繼續眾說紛紜:「對啊,林阡才更可能勾結金軍!」「不,盟王早已大義滅親了!」

「大伙兒不記得金軍二十五年前對隴南的屠殺了嗎,怎可以助長敵人!」「現在的問題是,林匪和吳都統,到底誰的幕後是金軍?到底誰是我們的敵人!」

「不准叫盟王『林匪』!」「吳曦他不配做都統!」

柳聞因、莫如急忙去維持秩序,許久才不至於針鋒相對。百姓們雖分為支持和反對兩派,卻還是教階州民心一片動盪,直接影響了守城義軍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