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1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071 字 2023-0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盛唐夜唱最新章節!

「果然,象林稻如中丞所言,比起雲南土稻,耐旱、耐澇、用時短,產量亦高,只是口感不好,只可為平民口糧,不可供貴人所食。」

面色黑黝的李白笑嘻嘻地指著面前的早稻稻浪對葉暢說道,雖然一字都沒有提自己,可那渴望贊揚的神情,還是令葉暢不禁發笑。

這兩年來,李白算是一改往常好浮誇而不務實的毛病,踏踏實實做了不少事情,先是建雲南城,然後又是奉葉暢之命試種象林稻,兩件事情,足讓他在經營華夏邊疆之事上功垂不朽。

所謂象林稻,就是占城稻,如今還無占城之說,只有占婆,葉暢以漢時地名象林命之,對其之野心,昭然若揭。他一直在鼓動將雲南與此時尚在嶺南治下的安南合並,另成一道雲南道,在他的計劃之中,雲南道的控制范圍,應當包括另一世整個中南半島,襟兩洋而扼要沖。

不過此事急不來,或許要用一兩代人來經營才成。

「無妨,百姓飢時不挑食,而且實在口感不好,還可以磨成飼料,用於養豬養雞,總沒有人嫌肉口味不好。」葉暢一本正經地道。

李白大笑起來。

「中丞說的是,飢時還管什么口感,能填飽肚子就是好的……中丞所制秧馬、脫機,事半功倍,當真是巧奪天工」

秧馬原是北宋之後開始盛行,四川出身的蘇軾是到了武昌才見到,但如今葉暢就已經拿了出來。至於脫機,則是腳踏式滾桶打谷機,張休耗費了八年功夫,與二十余名巧匠一起,終於能鑄造、打磨成合用的齒輪,對於收割甚為方便。

除了稻田,就是甘蔗田,此時甘蔗尚未成熟,放眼望去,一片碧葉如障如林,葉暢見此甚是歡喜:「今年年景尚好,看來甘蔗能豐收,有足夠的糖運出去,這雲南商會便也可以建起來了。」

「東北、西南,十一郎你都建商會以經營之,東南為大海且不說了,那西北呢,聽聞十一郎近來屢屢致書信與朝廷、安西,莫非十一郎也准備在西北行邊疆之策?」

葉暢聞言笑容斂起:「倒不是准備在西北行我的邊疆之策,是有些擔心。

「哦,十一然且說說,擔心什么?」

「邊將好大喜功啊……」

葉暢這一嘆,讓李白笑容也斂住,邊將好大喜功,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胡人充任邊將,根本不將大唐將士的性命放在心上,屢屢做出各種令人瞠目的事情。

這也與葉暢有關,葉暢兩年前的大勝,刺激了各方邊將,他們也紛紛向周邊發動攻擊,卻不顧自己是否有葉暢在邊疆生財的能力。先是哥叔翰,不顧葉暢勸說,強攻土蕃控制下的石城堡,折損將士精銳數萬,才奪下這座區區千人鎮守的堡壘,緊接著安祿山,在沒有充分准備的情況下,與夫蒙靈察合擊契丹、奚,他貪功搶先,於天門嶺中伏兵敗,八萬兵馬損失怠盡。

每每這消息傳來,葉暢就不禁扼腕嘆息,如今大唐邊軍資費支出已經是開元年間的五倍以上,耗費國家無盡財力,特別是那寶貴無比的人力,卻獲取邊將個人的小小功勞,這實在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情。

「高仙芝此人好大喜功,更勝於哥叔翰,而且他軍中宿將,向來驕矜,此前又屢戰屢勝,我怕他在安西行冒險之事。而且,還有一憂,便是犬戎。如今劍南有我,犬戎無法出鐵橋城、安戎城,河曲有哥叔翰,犬戎無法出石城堡,他們能拓展的唯一方向,就是小勃律……」

面對大唐在鐵橋、石城堡的優勢,這兩個方向,犬戎只能采取守勢,而且這兩年來,葉暢還屢屢組織蠻人深入犬戎境內,俘虜犬戎軍民充當農奴——戰果不算輝煌,但足以⊥犬戎頭痛萬分,那些同他們一般適應高原氣候的蠻人,比起漢軍可要難纏得多。

為應對這種情形,犬戎除了加強對東南的防備之外,另外一條選擇,就是猛攻安西都護府,盡可以從大小勃律出兵,逼得大唐把國力耗在漫長的補給線上,也迫使大唐不能在劍南或者河西全力向它進攻。

而此時位於蔥嶺的諸國,也不是什么好貨色,它們周旋於大唐與犬戎之間,還要加上位於中亞的另一個龐然大物大食,借助幾家大勢力之間的角力,它們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自己的獨立。

「蔥嶺諸國也難。」李白嘆了口氣。

「有何為難,全心向華即可,便是以石國為例,其國三百余城,大多為華人所建,大唐原本為其故國況且,無論是大食還是犬戎,對其都是勒索無度,大唐不唯只要象征性地貢物,還許他們絲路之利……以我所見,就是貪心不足,帶價而沽」

李白笑了笑,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接口,他對此是有不同意見的,比起葉暢,他更熟悉蔥嶺一帶的情形,畢竟他父親曾經在那兒做過生意。

「十一郎,你要當心。」李白沒有再提蔥嶺諸國,卻轉而說道。

「什么?」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李相公在朝中,你是不必害怕什么,但李相公如今年事已高了……另外,太子那邊,你要千萬當心。」李白又道。

葉暢訝然看著他,李白的意思,他很明白,只是奇怪的是,一向率直的李白,竟然也有這樣的覺悟了。

「跟你身邊兩年有余,就算是個白痴,總也得學會些東西吧?」

葉暢啞然失笑,正待再說,突然間,見蔡明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智華,有何事?」

「朝廷有密旨,召中丞回長安」蔡明低聲道:「使者正在城中,中丞速速前去接旨吧」

「召我還京?」葉暢愣了愣,眉頭皺起。

李林甫在楊釗還京之後,便試圖召他回長安,但屢屢被李隆基所阻。葉暢很清楚李隆基的意圖,就是絕不讓他與李林甫二人同時在長安,以免給楊釗造成太大的壓力。

現在突然召他回長安,卻不大可能是述職,那么就一定是長安城中有變。

「可知何事?」葉暢面色嚴竣。

蔡明的神情卻有些古怪,看了葉暢好一會兒,然後道:「這個,李林甫罷相了。」

他是王忠嗣薦到葉暢身邊的,因為做事勤懇穩重,葉暢從最初的不重用,到現在已經漸漸信任。但是王忠嗣與李林甫的關系可謂死敵,他亦是極厭惡李林甫,可李林甫偏偏是葉暢岳丈,這樣復雜的關系下,這個消息讓他面色古怪起來。

他很想放聲大笑,卻顧及葉暢的反應,不能笑出聲來。

「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