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逢君正當時 明月聽風 1681 字 2023-02-01

第33章

龍大隨宗澤清出了軍帳,大步邁到營中一頂帳子前,那帳子此時被衛兵團團圍了兩圈,氣氛凝重肅殺。

眾衛兵見到龍大,無聲地行了禮。龍大點點頭。宗澤清一揮手,衛兵將帳門布掀開,龍大走了進去,帳中三人聽到動靜,回轉身來。

「龍將軍。」

龍大雖已聽了報,但見到此人,仍是驚訝。他施了個禮:「霍丞相。」

霍銘善擺了擺手:「老夫已辭官多年,眼下只是給皇上講講書的侍讀罷了。」

「霍先生太客氣了。」龍大改了稱呼,態度仍是恭敬。

霍銘善是南秦國的開國重臣,亦是當初南秦與蕭國交好和談的使節,曾六次出使蕭國,算是聯結兩國情誼的重要人物。他的年紀與龍大的祖父一般,與龍大祖父、父親都有些交情,龍大見過他幾次。

早前是聽說南秦新皇登基後霍銘善便要辭去丞相一職,告老還鄉。但霍銘善在南秦的名望太重,新皇百般挽留,霍銘善最後仍是辭了官,只留下指點新皇讀書,做個侍讀。如今南秦國皇帝繼位已五年,霍銘善的去處龍大倒是沒聽說了。今日聽他這便想,該是還是宮中以侍讀之名輔佐皇帝。

只是沒想到眼下即將開戰,霍銘善卻只帶了兩人,趁著夜色,著暗色披風兜帽入得營來,若不是手上有龍大祖父所贈有龍家徽印的玉佩,恐怕此時已被當細作綁了。

「霍先生所為何來?」龍大問著。心中盤算了一番,從南秦都城趕到此處,可不是幾日工夫便能到的。所以早在這次送人頭掛戰旗之前,霍銘善便該從都城出來了。

「龍將軍。」霍銘善也不繞彎子,道:「我為兩國戰事而來,懇請將軍聽老夫細說,此事事關兩國福祉,黎民安生。」

龍大一擺手,示意他坐下說。

霍銘善松了口氣,忙坐下了,他帶來的兩人站在他身後,恭恭敬敬,垂首不語。

龍大喚了衛兵去准備茶水,兩國雖戰事當前,但霍銘善的為人他知道,冒險前來,必是善意,故而也願意以禮相待。

霍銘善謝過龍大,開始說他的來意。

原來南秦新皇當初繼位頗是費了一番工夫。朝堂爭斗,他險些保不住太子之位,先皇逝後新皇雖登上皇位,但臣子里仍有許多人站在輝王那邊,新皇那時年僅十三,稍有差池,權位不保。霍銘善便使計辭官,他年數大了,本也該讓賢,逆臣們也盼著他走,於是將計就計,演了場戲,鬧了場風波,捉到些逆臣把柄,但可惜未能撼動一直覬覦皇位的輝王的根基。

這五年來,霍銘善以侍讀之名輔佐皇帝執管朝政,皇帝今年十八,立了皇後,生了皇子,亦覺得朝中臣子聽話,輝王對他恭敬,自覺權位已穩。

南秦先皇與蕭國交好,經濟繁盛,民生安樂。新皇子承父業,用的臣子,結交的鄰國,都照著先皇的想法去做。而輝王的勢力卻是與東凌國結交。

這兩年,總有人在皇帝耳邊說蕭國氣焰太盛,恐有滅領國擴國土的野心。這話說得多了,南秦皇帝也有了心思,開始緊密關注蕭國的一舉一動。後聽得蕭國有派重兵進兩國邊界之意,頓時緊張。而蕭國駐兵的理由卻是南秦軍隊剿殺蕭國邊民。但南秦那方得到的消息,卻是蕭國流匪所為。

龍大聽到此處,微微皺起眉頭。

霍銘善繼續往下說。

南秦皇帝對此事大怒,覺得蕭國演這么一出,是為發兵找借口。東凌國亦有使節到訪南秦,聲稱遭蕭國打壓,東凌皇帝亦有戒心,希望南秦能與東凌建盟,若遭蕭國入侵,兩國聯手抵御。

龍大道:「東凌與南秦結盟一事皇上確有耳聞,加上邊民被南秦將兵剿殺,故而派我鎮守中蘭。」

霍銘善一聲嘆息:「將軍領軍入駐中蘭城,正坐實了先前臣子們與皇上的建言。皇上認為,蕭國確有進犯之意。」

即是說,兩國都防著對方,然後兩國的動作又讓雙方都覺得對方確有野心,不得不防。

霍銘善繼續說。之後有臣子建議派使節到蕭國,與蕭國皇帝相議此事,解釋誤會,雙方以和為貴。南秦皇帝同意了。於是選好了使節,取道東凌,再入蕭國。

龍大搖頭:「有使節來訪一事我並未聽說。且為何取道東凌?」

「那時將軍已到中蘭,未在皇城,許是消息還未傳到吧。」霍銘善道:「取道東凌是想先與東凌商議此事,再到蕭國和談。出使文書已送到蕭國皇城,且得到許可文書。於是我國使節便按安排成行。」

「出使文書該由邊郡派專使赴皇城上稟,我在中蘭城這段日子,怎未聽說有此事?」

「我後來得知,文書是由茂郡上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