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逢君正當時 明月聽風 1446 字 2023-02-01

第34章

龍大寫了幾封書信,交代下去之後,兩了兩名衛兵,連夜快馬加鞭悄悄回了中蘭城,去了太守府。

太守睡得正好被叫了起來,慌得以為前線出了大亂子。待匆匆趕到堂廳見了龍大的臉色,更是心底一沉。但若是前線大亂不敵南秦,龍大也不會在此。太守明白了,怕是有了更大的亂子。

龍大沒繞彎子,直接將今夜得知的事情都說了。太守大吃一驚。茂郡離平南郡不遠,地域之廣不及平南,人口經濟繁盛不如平南,外交政治地位不如平南,其郡城蔭西亦無法與平南郡城中蘭城相提並論。姚昆向來以自己轄治的平南為傲,未將茂郡放在眼里。但茂郡居然能出此大亂,姚昆隱隱察覺不妙。

「可我並未收到關於此事的任何函報。」姚昆按捺情緒,試圖冷靜計較此事。

「待真有函報或是旨意到此,怕是事態已不受控,來不及處置了。」龍大道,「出此大亂,史大人得親赴京城上稟,待皇上及各位大人議得此事,再傳令下來,派出使節,這一來一往,快則兩月有余,慢則可就不知何時。界時仗都打完了,到了該治罪該收拾的時候了。」

確是如此。姚昆簡直咬牙切齒:「事情雖在茂郡發生,但死的是南秦使節,打的是我平南。」

南秦與蕭國一向交好,所以近期一些磨擦他還真沒往心里去。龍大說南秦有進犯之意他也並不贊同,他做平南太守八年,邊境之事早以爛熟於胸,可不會隨意慌張。朝廷說派龍大領軍過來,他便想的是皇上想借故壓一壓平南。他只要行事無差錯,毫無把柄,示了忠心,教皇上安心便好。可如今這事鬧得,是他這無事也得給他生出事來。

「不止打平南,如果東凌湊上熱鬧,茂郡那邊必會告急。茂郡的兵將糧草兵器儲備可比不上平南,一旦開戰,必向最近的平南求援,界時我龍家軍得分出兵力過去。」

姚昆惱怒:「史嚴清一向瞧我不順眼,還曾埋怨不是他來轄治平南,說我撿了肥差得意忘形。但瞧瞧他那作為,當真是丟盡我大蕭臉面。那茂郡一直無甚起色,兵不強馬不肥,每年多少百姓想遷到我平南,我都未曾與他計較。如今捅得這簍子,還得我們搭上性命與他收拾。」

若是龍家軍過去增援茂郡,那平南只能靠都尉候立良的那些兵馬為主,甚至若是戰況出了差子,恐候立良領的兵馬都得分些去茂郡。兵力一弱,南秦趁機混著東凌撇下茂郡轉而一起打平南,那他中蘭城和平南郡便危矣。但若是平南不增援茂郡,就算躲過這劫,他與龍大被參上一本,怕是官職不保性命堪憂。

姚昆皺緊眉頭,龍大來了之後對平南兵將訓練頗不滿意,將候立良的隊伍操練得叫苦不堪,候立良還與他抱怨過說龍大只會立威,沒事找事。他當時勸道且忍一忍,待邊境確無戰事可打,將軍立完威便回去了。如今想來,還真該教他們日日苦訓。當真是好日子過久了,沒了防心。

「將軍是如何想的?」

「我只怕茂郡出此事另有內情。史大人行事向來小心,再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做這等事。何況事情出在他的轄界,他難逃罪責。於他沒半分好處。」

「所以該是東凌國所為?借此挑撥我們與南秦的關系?」

「若事情發生在大人這,大人會如何辦?」

「一口咬定是東凌所為,派專使親赴南秦解釋此事,就算暫時沒證據也要變出些把柄來咬定東凌。多拖延些時候,上稟皇上,聯絡周邊各郡,求兵調將,以防萬一。」姚昆說到這反應過來了。「這些事史嚴清都沒干。不不,皇上那頭他肯定得上稟,但其他的他都沒干。」最起碼,離他最近的平南郡他都沒說。難道還有內情,他怕張揚出來事態更壞,於是只能悄悄前往京城上奏?

姚昆想了想,謹慎起來:「史嚴清這般作為,有何用意?」

「有許多可能。也許他嚇壞了,第一考慮就是先瞞下來看皇上怎么說。又可能有些我們不知道的事讓他只能把事情瞞下來。再有可能是他特意如此,意有所圖。但無論如何,這事必牽扯你我,不得不防。」

「將軍的意思?」

「史大人未曾做的事,姚大人得做。」龍大道:「就如方才大人所言,大人派專使赴南秦,穩住南秦動兵之念,拖延時日。我會派人到茂郡查探此事。大人同時通知各郡示警,備借兵力。再上書朝廷,嚴查此事。」

姚昆點頭,覺得龍大所言甚是,如此一來,他們搶先一步,防范未然,且今後若真發生什么,也抓不到他們行事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