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2)

逢君正當時 明月聽風 2915 字 2023-02-01

第57章

譚氏一上午都在忙碌安之甫歸府的事。沐浴更衣焚香吃齋拜佛祈願辟邪等等,全府上下忙得團團轉,各房圍著安之甫噓寒問暖,搶著表現體貼,安家竟比除夕過年那時還熱鬧。

而段氏回來之後就被丟在了院子里,只兩個婆子為她打水凈身換衣布飯菜。段氏似乎也沒在意,不吵不鬧,讓她干什么她便干什么。譚氏覺得如此甚好,省得麻煩。

到了下午,門房來報,有媒婆子拜訪,說是為薛家的親事而來。

其時安之甫正心情好,又念譚氏這段時日辛苦操勞,持家有功,正當眾宣布這日便扶譚氏為正室,讓管事安平去置辦些禮數,晚上全家一起吃個團圓飯,算是把事情定了。二房院子也收拾收拾,弄得喜氣些。院子便不用搬了,二房院里的丫頭仆役均賞些喜錢等等。

譚氏大喜,覺得自己終是熬出了頭。各房均是上前道賀,安若希、安榮貴也很為母親高興。一家子正說得熱鬧,媒婆子這時卻上門,安之甫與譚氏對視一眼,心里均有些得意。看吧,還不是來了。

安之甫讓門房引媒婆子去偏廳,譚氏過去招呼。

先前譚氏與薛夫人說的那番阻了好姻緣遭報應的話雖是瞎編,但自她與薛夫人說開了表示願意結親之後,喜事一樁連著一樁,她自己竟也覺得道理便該是如此吧,對安若希嫁到薛家之事更有決心了。

媒婆子一來便又是一番客套奉承話,說是聽說安老爺蒙冤得雪,可喜可賀等等。

譚氏不願只聽她廢話,便道:「可不是。我那日與薛夫人說了得高僧指點,高僧的話可真是對的。成全了好姻緣,福運自然到了。」

媒婆子自然是機靈的,忙道:「正是正是。薛夫人與我說起這事,我也是這般應的。聽高僧的點撥行事,自是錯不了。若是能娶上了二姑娘,那薛公子的病定是能好的。」

這話譚氏頗是受用,便問:「那如今薛夫人教你來,是有何用意?」

媒婆子略一沉吟,道:「薛夫人說,外郡那頭,倒是有個挺合適的姑娘,可家境不太如意,有老有小,很是拖累。薛夫人頗擔心屆時那姑娘入了門還得折騰。你也知道,新娘回門,或是日後探個親什么的,若她家里出了家,她要求回家看看,不答應吧似乎又不近人情,答應吧又不合適。以後若是諸多要求,薛夫人怕不好管。薛夫人的意思,為薛公子娶這娘子,是為了扶薛公子的運的。並不想這兒媳婦離家,若是時時陪在公子身邊那才是好。且依那姑娘的家境,怕是提親時她家會獅子大開口。薛夫人有這層顧慮,與薛老爺商量吧,薛老爺卻是惱了前幾回安老爺這頭拒了他們幾回。薛老爺覺得安老爺並不願結親,如今也是為了辟邪解災才勉強的。」

譚氏聽了,心下一琢磨,卻也明白過來。薛家這是找到後著了,所以倒不是非她女兒不可了。只是那外郡姑娘與安家二小姐比那是肯定比不上的,所以薛夫人還有心要談,薛老爺卻是不願再熱臉貼過來。

譚氏道:「那薛夫人是如何說的?」

媒婆子忙道:「薛夫人讓我過來,便是讓我再打聽打聽,看看夫人這頭的意思是不是給個准信兒,若是十打十定了主意的,她再去勸勸薛老爺。薛夫人是覺得兩家在同一個城里,家境相當,也算是門當戶對。日後往來,也不麻煩。二姑娘進了門也能安心陪伴薛公子,不必掛心家里。」

譚氏忙道:「正是這個理。要說我家老爺的心思,這段時日他是想明白了,也不是光為辟邪解災,這不正是兩家姻緣天注定,若不順了天意,才是真有災有難的。而且這事吧,也不止是我們安家。你說對吧?」

意思是若逆天而行,那到時倒霉的恐怕還會有薛家呢。譚氏這話暗示的,媒婆子忙陪笑臉:「可不正是如此,薛夫人才又喚我來打聽嘛。那夫人的意思,安老爺是首肯這事了?」

譚氏擺了架子:「那也得薛家有這意願才好,不然到時反著說我家老爺巴巴得想結他家的親,他家瞧不上,這說出去多不中聽。」

「是,是。」媒婆子心道你家當初可不就是這般吧,這會子拿什么喬。「夫人放心,薛夫人說了,這事她拿得主意,只要安老爺定好主意,她定能說服薛老爺點頭。畢竟面子哪有兒子的命重要。只是安老爺前兩回是將薛老爺氣著了,薛夫人才會這般不放心。」

譚氏心里有了譜,讓媒婆子稍等。她去找了安之甫,與他將事情說了,又點了點媒婆子話里頭的意思,一是薛老爺顏面傷了,如今有些了些架子。二是薛家怕是在禮聘上不願太吃虧。三是重點,薛家找著了後路,在外郡有別的姑娘八字也合適。現在狀況便是如此,要看安之甫意下如何,究竟要不要結這親。

安之甫眼一瞪:「結!怎地不結!我要在那賤|人嫁到京城之前,讓她親眼看看,她欲禍害我們,偏偏未能得逞。」

安之甫親自去了偏廳,與那媒婆子當面將話說清楚了。薛家要是還想結這門親,便趕緊定。不然過了這村沒這店,他這次出了牢獄的頭一件事,便是為女兒談門好親,沖沖喜去去晦氣。所以他這頭是能定的,畢竟高僧的話擺在這,但若薛家沒甚誠意,五天內不給個准話,那他也沒辦法,只好另尋好親事。

媒婆子聽了,趕忙應聲,回薛家報信去了。

安若希自聽得媒婆子到訪便緊張得坐立不安,她交代了丫頭,看到夫人回來了趕緊通知她。可左等右等,譚氏竟是一直未回院子。安若希拿出文房四寶又開始抄經,可心神不寧,好幾字寫歪了。待兩遍經都抄完了,譚氏這才回來。

安若希按捺住急切,平靜問:「母親,媒婆子來此有何事?」

譚氏道:「還不是那薛家的親事。這次十有八|九是能成的。老爺親自去與那婆子說了,讓薛家快些定禮。他家定是比我們著急,老爺那般一嚇唬,很快便會有消息了。」譚氏說到這頓了頓,看著女兒:「我可與你把話說清楚了,薛家公子雖是個短命鬼,但薛家是大戶,這親事定了,你莫要鬧脾氣,乖乖聽話。薛老爺就這么一個兒子,疼得跟寶貝似的,你目光要放長遠,嫁過去不吃虧。你八字合,對他們來說是福星。到了那兒,必是不敢對你不好。你使些手段,將那癆病鬼拿捏在手里,到時也能幫襯著娘家。他若真能延壽,你便是在那站穩腳跟,薛夫人去了,薛家內宅便是你來處置了。若那短命鬼死得早也無妨,你最緊要生個兒子,母憑子貴,怎么都能拿捏住薛家的。明白了嗎?」

安若希點點頭。

譚氏笑道:「這般才是我的好女兒。你母親我的本事,你要盡數學會,忍得一時之氣,排除異己,爭利拿權,這輩子方有好日子過。明白嗎?」

安若希再點點頭。

譚氏滿意了。歡歡喜喜忙她轉為正房夫人的事去,就等著薛家上門定親事。

安若希松了一口氣,跌坐在椅子上,看著自己寫得歪扭的經文,忍不住微笑,合掌對著經文感恩。菩薩保佑,請讓她順利嫁給薛公子,她想嫁給他,真的想。若她能如願,她定好好做人,吃齋念佛,不犯口舌不做惡事。

也許菩薩當真聽到了安若希的祈求。此後的第四日,媒婆子再次上門,但這次未拿庚帖禮書,只是要與譚氏商議商議聘金嫁妝婚期等事。她拿來了薛夫人列好的單子交給譚氏,又說薛家想在二月二十八行婚禮。日子雖是急了點,但操辦絲毫不會馬虎,定是會風風光光,絕不讓二姑娘受委屈。

譚氏看了看,聘禮是不少,但相比她與安之甫想像的要少,薛家頭一回來提親時,可是說了條件任開,只要把二姑娘嫁過去,什么都能答應。如今還真是不一樣了。

但也無妨,譚氏這幾日與安之甫頻頻商議此事,他們看中的是日後的好處。正如她與安若希說得那般,只要女兒嫁過去拿捏住薛家公子,那日後安家得薛家好處的事還能少了?再者說,安之甫一心要把女兒嫁到薛家給安若晨看,要嫁得風風光光,婚禮大肆操辦。所以聘禮什么的,合乎禮數,不差便好。

但架子還是要拿的。譚氏假意說要與安之甫再商議商議,也想看看這般薛夫人那邊什么反應,會不會再把禮數抬一抬。

媒婆子道:「那夫人快些與老爺拿主意,婚媒文書換帖等禮,薛夫人說隨時辦,先把這些事定好了,兩家都安心。我且回去與薛夫人報了,等夫人這頭的消息。」

媒婆子走後,譚氏心中歡喜,拿了禮單與安之甫看,安之甫原想要不再與薛家說說抬聘禮的事,但轉念又恐薛家惱了反悔。最後兩人決定就等個三日,若是薛家自己沉不住氣,願意抬禮數求著他們,到時再抬。若是薛家沒甚反應,那這事就這樣吧。婚禮的日子太急了些,又碰上前線有戰事,城中有許多不方便,這操辦起來也得抓緊。

安若希聽了消息,躲在房子藏住笑容,生怕娘親看出她太歡喜。

可這日夜里,安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錢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