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欽差人選底定(1 / 2)

爾泰聽到乾隆問眾位大臣欽差的合適人選,便神情一凌,心道重頭戲來了,正所謂拋磚引玉嘛。

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的政治,在大事上達不成一致的時候,往往先提起一兩個無關痛癢的小事來調節氣氛,而這些小事往往都無關各自的利益,所以大家都不會爭執,氣氛便會上升到一種比較和諧的境地,之後再來談達不成統一意見的大事,那就不會太過於尷尬了。

而小民看政治,往往總認為官員之間如果分屬不同的派系,那就一定會大事小事都別別扭扭,總之是非要跟對方不自在,只要對方認為對的,他就認為錯,其實這是極為錯誤的,官場有句老話,那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是敵是友都是分事而論,只要不關乎利益,都會是一團和氣,而一旦扯上了利益,那就得死磕。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嘛!

就好似剛剛乾隆拋出紅蓮教亂黨的問題,向來不和、一貫與和大人意見相左的劉墉不也在某一點上同意和大人的觀點、看法嘛,因為這件事不關乎各自的利益,沒必要爭論,而至於欽差大臣的人選這件事,恐怕就不會向剛剛那么平和了。

果然,乾隆話音剛落,和珅和大人一派就率先出招了,說話的是福康安同父異母的哥哥福長安,此人乃是和大人的鐵桿心腹,只見他說道,「啟稟萬歲,臣以為欽差一職非和大人莫屬,原因有二,一是和大人任戶部尚書,早些年又任職內務府總管,對賬目一路自是十分熟悉,既然山東官場賬目不清,由和大人監管查賬最為合適。其二和大人是大內侍衛出身,身手了得,且和大人自幼熟讀兵書,由他前去監軍山東平定天地會叛亂,亦是極為合適。」

福長癌侃而談,即是為和大人請官,又借機在乾隆和眾文武百官面前吹捧了和大人一通。

聽他說完,乾隆還沒有說話,和大人卻是謙虛的擺擺手,道,「福大人真是抬愛和某了,大家都是為皇上做事,哪還有不盡心的,是吧,哈哈。」嘴上說的客套,臉上卻是掩飾不住得意的笑容。

天下何人不愛被別人吹捧呢?尤其還是在皇上面前被別人吹捧,不過和大人一番謙虛的做派,也是所必須的,不然人家吹捧你你就甘之如飴,多少也太裝比了,而且皇帝聽了心里也不會舒服。

不過和大人的好心情還沒有持續幾秒鍾,就被另一位大臣的話給搞得郁悶不已,只聽那位大臣說道,「皇上,臣以為劉墉劉大人比和大人擔任欽差更為合適,原因也是有二,其一劉大人為人剛直不阿,清廉自律,能做到拒腐蝕永不沾,能夠更好地徹查山東舞弊案,其二劉大人曾外放過知府、巡撫等職,對於地方上的政務也遠比和大人熟悉,因此臣以為,派劉大人前去勘察山東最為合適。」

這位大臣所言雖然隱晦,卻也點名了前兩次乾隆派遣欽差為何無功而返的原因,那就是前兩名欽差不夠清廉自守,私下收受了山東地方官員的孝敬,既然拿了人家的銀子,也就不好在揭人家的短了。

同時也含蓄的表達出了,劉墉劉大人是清官,一定會廉潔奉公,一心只想著為朝廷出力,絕不會私下受賄,亦不會徇私情而舞弊,這點就比和大人要強,因為眾所周知,和大人是貪官嘛!

「萬歲,臣以為劉大人不妥,畢竟劉大人只是治理地方政務,而入朝以後,便一直監管工部,管的也只是築堤、修園林等事,從未在軍隊中任職,也從未領過兵,而且劉大人乃是文官,不像和大人文武雙全,如何能平定天地會叛亂?」那位大臣的話音剛落,和珅的另一位鐵桿支持者便挺身駁斥他的言論。

「那和大人也沒有領過兵,如何就能說和大人一定就能領兵平定叛亂呢?」劉墉的另一位黨眾站出來反駁道。

「和大人雖未領過兵,但弓馬騎樣樣精通,加之和大人自幼熟讀兵書,此番若是受命監軍山東,定能一舉平定叛亂。」福長安再次擺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劉派。

「和大人是大內侍衛出身不假,但領兵打仗靠的乃是計謀和謀略,並不是憑一人之力便能平定叛亂的,再者欽差的職責是監軍,故名思議,就是監督、監察軍隊,將聖上的仁德、旨意帶給地方就可以了,並非要親臨戰場,身先士卒,要身手有何用?」劉方也不示弱。

「你這是巧舌如簧,曲解吾皇聖意,所謂欽差,自是代天巡守,所代表的就是皇上,如果派劉大人一介文人前去,平定不了叛亂,那豈不是令吾皇顏面大失,我朝天威何存?」

「你這是巧言善變,而且你還是誹謗當今萬歲,你說欽差如果平定不了叛亂,就會至吾皇顏面大失,我朝天威大失,可頭兩次欽差都是武功而返啊……!」第一個支持劉墉的大臣反唇相譏道,甚至還上綱上線的給和派說話的大臣扣了頂『欺君』的帽子。

「你」和派那位大臣登時氣的面紅耳赤,渾身發抖,手指顫抖的指著對方,卻是一時語塞,想不出該用何種話來反駁他。

「哼。」劉派那人哼了一聲,扭過頭去不在理會他,只把那和派大臣氣的咬牙切齒。

不過一個『陣亡』了,和派也不缺槍手,緊接著便有另一個大臣站出來替和大人據理力爭,引經據典的分列了一二三條,闡述了和大人比劉大人更適合擔任欽差的理由。

而他的話音剛落,劉派又有一位大臣挺身而出,駁斥剛剛那位大臣的觀點,同樣也分列了一二三條理由,明白的說明劉大人比和大人更適合的理由。

一時間,朝堂上好不熱鬧,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不休,都快趕上菜市場叫賣了,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朝中大臣是反對或是支持,和大人和劉大人自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說一句話,臉上也盡是淡淡的表情,只是不時的拿眼睛去看高踞在龍椅上表情高深莫測、古井不波的乾隆。

他二人心中知道,不論各自黨眾爭執的再凶、再烈,最終決定權還是在乾隆手中。

不過乾隆卻沒有絲毫的表示,對底下和珅和劉墉二人不時投向自己的目光置若罔聞,反而是時不時的將目光隨意的落在靜靜不語的福倫身上,不過每次卻也只是匆匆一瞥便將目光收回了。

「我覺得和大人合適」

「此言差矣,我覺得劉大人比和大人更合適」

劉派和和派的黨眾們喋喋不休的爭執不停,直爭論的是面紅耳赤、唾沫橫飛,而且一開始的時候,眾人還念著點斯文守禮,言語上比較客氣,而爭論到後來,眾人口中開始不自覺的帶出了臟字,簡直如同潑婦罵街一般,甚至還頗有武官擼起了衣袖,一副要跟對方拼命的架勢。

「行了!都吵什么?」高踞龍椅上的乾隆眼見底下的大臣們吵翻了天,而且越鬧越出格,不由的緊蹙眉頭,板下臉惱怒的高聲吼道,「瞧瞧你們,把朕的金鑾殿都當成是菜市場了,哪還有一點大臣的斯文守禮,整個就是一群潑婦、潑婦!!!」

乾隆說到最後的時候,語氣愈發的加重了,直下的剛剛爭執不休的眾位大臣們惴惴不安,渾身直冒冷汗,眾人忙不迭跪倒在地,撲身請罪道,「臣有罪,臣等最該萬死!」

「哼,知罪了就好!」乾隆將手中的扇子重重的拍在龍案上,虎著一張臉說道,「行了,都起來吧,以後再敢咆哮朝堂,每人賞二十大板!」

「謝皇上。」眾大臣忙不迭的稱謝,隨後戰戰兢兢的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低垂著腦袋直用手去擦額頭嚇出的冷汗,再不敢多言一個字。

「哼,退朝!」乾隆氣呼呼的說道,隨後站起身余怒未消的大踏步的向乾清宮的側門走去。

「退朝!」大內總管喜公公面無表情的看著前方,尖聲高喊,眾大臣忙不迭的跪倒在地,山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散朝之後,爾泰便去了老佛爺那里,他已經從爾康那里打聽清楚,乾隆在南書房批閱奏折,要兩個時辰後才會去給太後老佛爺請安,於是他便趁著這個機會,去了老佛爺那里,將他想當欽差大臣的意思透露給了老佛爺,當然也免不了施展男人的魅力征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