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龍抬頭(1 / 2)

農歷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歷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每逢二月二,很多人願意趕在這一天理發,意味著「走好運」。許多理發店一大早便顧客盈門,甚至排起了長隊。二月初二龍抬頭,按照風俗習慣就是應該剪個頭,圖個喜慶,也是象征一年來有個好的開頭,好的兆頭。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孫剛這邊在「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家家戶戶都要煮豬頭,是因為初一、十五都過完啦,「二月二」是正月後面的一個節日。

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時殺豬宰羊,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後剩下一個豬頭,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二月二」龍抬頭,大地萬物開始復蘇,一切動植物都開始抬頭,一年要開一個好頭,迎來風調雨順。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用豬頭當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來是有說道的。

上午孫剛和爸爸去街上理了個發,排隊的人確實很多。

回來後,孫爸就用刮胡刀和小鑷子在處理豬頭,平坦的地方就用刮胡刀,豬頭上還有很多褶皺,所以會有很多的細毛毛刮不掉,要用小鑷子一根根的拔,很是費事。

「剛娃,你來弄會兒,我都快成斗雞眼兒了。」孫爸看著兒子沒事,就讓他來弄,長時間要精神集中盯著,眼睛有點兒疲憊。

孫剛沒辦法,只好接過爸爸的工具,「憤恨」的開始和豬頭作斗爭。

弄了好幾個小時,才算把它給清理干凈,孫剛從來不吃豬頭里的東西,一是沒什么「好肉」,二是弄起來真的太麻煩了。

孫媽已經備好了料,扔在大鍋里,下面架著劈材,在鍋里咕嘟著。

孫媽在廚房里在擇菜,孫剛燒著火,卻聽見院子里傳來聲音,「三哥,你這一家里躲在鍋屋里吃什么好東西呢,這么香,我在大門外都聞得流口水。」

來人是孫剛的大舅張大所,他找孫爸是想和他商量一下買小型收割機的,是那種可以耕地也可以收割的。

年前有次一起吃飯提到過,當時沒有細說。現在農村里勞力少了很多,大部分都出門打工了,所以老人種田地就很麻煩,好多土地都荒廢了,所以張大所就有想買這種機器的打算。用機器的話一畝地只需要幾十塊錢,能節省不少人力和招待費用。主要能省不少時間,還不用這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