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交流會(下)(1 / 2)

孫剛回到家,鎮上要舉行「交流會」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村子,許多老年人都「摩拳擦掌」,就盼著一年一度的盛會。因為老年人愛看戲,這年頭能親眼看戲很不容易,只有在會上才能看到。小孩子也歡呼雀躍,因為他們喜歡熱鬧,喜歡吃食,「交流會」很熱鬧,吃的也是應有盡有。

第二天上午,孫剛就去把趙涵從縣城結果來,順便邀請了趙媽去家里玩,她的意思是等趙爸回來以後再去孫剛家里。

直接把車停在小叔家里,兩人就往街上走,路上車水馬龍,都是從各村各組跑來「趕會」的。

行進到大橋上,就聽到敲鑼打鼓,吹拉彈唱。大橋下的沙灘上也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臨近現場,震耳的鑼鼓聲、鞭炮聲和歡笑聲就已傳來。來到現場,會場處處張燈結彩,煥然一新,大人小孩、男女老少,父老鄉親們把交流會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鎮上街道兩頭豎起高高的桅桿,用柏樹枝葉纏了,顯出綠色的蒼翠。幾張大喇叭不分日夜的響起旋律。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車載馬托匯涌而至。

各路隊伍齊集,排列有序,掮旗打傘,敲鑼擊鼓,道子行牌,鼓樂彈奏,江南絲竹,樂聲悠揚。有扮演文戲的,有走高蹺的,有玩雜耍的,有舞飛叉的,有拖毛竹爿的,有年輕婦女挑茶擔的,有扮三百六十行的,有扛大鑼,有抬百寶箱的,有拜香唱和的,有挺著大肚子手執鋼刀扮劊子手的。且不同的行當,有不同的服裝,披紅掛綠,邊表演邊行進,煞是好看。

原先冷清的街道已被分割完畢,分別是小吃一條巷子,衣服鞋帽一條巷子,農用產品一條巷子,等等。

百余米長的露天馬路上,沿街擺滿了衣帽鞋物、農副產品等攤位,顧客們擠在過道上挑選商品,仿佛置身在歡騰的「旋渦」之中。

現在來鄉鎮趕會的不光是農村人,很多城里人也會來湊湊熱鬧,逛這種「土市場」也變成一種時尚。雖然到城里買東西很方便,但人們趕交流會圖的就是那份熱鬧,感受的就是農村的那種「土味」,比如那些土陶瓦罐,還有竹制的各式藤竹椅,在城市里漸漸難以尋到。

人流涌動,熙熙攘攘。油煙熏繞,人聲嘈雜,整個鎮上一片喧鬧與飄香。

戲台底下更是堵得水泄不通,人們或站或坐,或在農機上翹首而盼,難得的一次放松與享受。

台上是流水綢緞,水袖曼舞般的戲子唱念做打,聲音振人肺腑。

老人的娛樂全在戲曲上。高昂、雄渾有力,唱者聲嘶力竭般的「吼」,聽者手指輕動,和著鑼鼓檫子二胡的伴奏,與唱著同為一體,口中哼唱,手淖節拍,恨不能替,如醉入迷。

表演中有輕松的顛笑,在伶人的誇張表演下能泣鬼神,直上雲霄。若惆悵憤怒,則哇哇哇哇嚎叫,抑揚頓挫,人間情感六藝有千般變化。吹,拉,彈,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子瞪眼,抬腳踱步,都要踏上點子,有板有眼,有招有式,板腔流韻相互配合,曲美舞歡,鑼鼓振振,喳喳喳喳,嗷嗷嗷嗷,沒有哪項舞台效果如戲曲一般渾然一體,行古縱今。

經典的劇目《鍘美案》、《八義圖》、《法門寺》、《下河東》、《三娘教子》、《周仁回府》、《楊門女將》、《轅門斬子》、《打金枝》,老人們目不識丁,對這些恩怨情仇故事卻娓娓道來,說到得意處不由得哼上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