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42.磨心山和小獐子(1 / 2)

141-142.磨心山和小獐子

今天是孫剛打算在這兒玩的最後一天,雖然很多地方都沒去過,就連離岱山不遠,以「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著名的普陀山都沒去。

孫陽由於部隊上有事,孫剛就獨自一人去爬磨心山。

磨心山位於岱山島東南部,距縣城高亭鎮兩公里多,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崗綿延疊翠,最高點月平崗,海拔257.1米,為岱山本島最高處。

可攬景觀日出,視野開闊。俯視四周,海中群山歷歷在目,猶如身處千島之間,被稱海上千島湖。

磨心山由慈雲極樂寺、仙芝茶園、慈雲古庵、玉佛寶塔、白峰積雪、徐福公祠等景點組成。

據說,「白峰積雪」,這一道奇景,是因海島性氣候,經常晨霧暮藹繚繞,隆冬時節,有時島上偶有降雪,待雪停後,別處很快會又顯青綠,唯磨心山上銀裝素裹,這樣就在東南海島,雪不多見的地方形成了這一奇景。

磨心山佛教氛圍很濃,沿山而建的慈雲禪寺始於乾隆年間,漁民自古和險象環生的大海打交道,所以來這里祈求保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孫剛在進山的路上,遇到一廟會,又是舞龍又是腰鼓的,甚是熱鬧。

到達上山的路口,這里有個門牌,旁邊還多了個香案,很多人從這里就開始燒香了。

開始走山路,都是修了石階,剛開始的路還是比較輕松的。

旁邊一個岱山的姑娘,從她口中得悉,原來「磨心山」還有來由,據說,早先岱山島形如石磨,而這磨心山正處島的中間,而且是全島最高的山,因此稱作磨心山。還有一說是這座山原來很高,如能登得頂峰,就能摸到天上的星星,於是又叫「摩星嶺」。

到達第一個休息點,這里供奉著土地爺。旁邊有個亭子,里面有幾個人在休息。

從亭子出來後,這段路比較難走了,雖然不是全路最陡的,但這時孫剛已經累了,走路已經有點吃力了。

看見有隱士居住的地方,剛才那段路結束了,前面是一段平坦的山路。

這里有個平台,可以遠看海。真是挨山看山,近水看水;看山心靜,看海心寬。

從這里開始要收門票,30元一個人。

當走到能看到徐福塔後,平坦的路就此結束。

全路最陡的一段,也是最後沖刺的路,到這里只能撐著腰大口喘氣走了。

陡路終於結束,到達門口,最早的一個門。入口處矗立著一個牌坊,這牌坊的匾上寫著「蓬萊仙島」四個字,據工作人員介紹說那是趙朴初的手筆。1989年10月,趙朴初專程來岱,看到岱山山海美景,揮毫而書的。

遠遠看去,慈雲極樂寺很氣派,鱗次櫛比,層次分明,可以看出寺是依山勢而建,乍一看,覺得煞是壯觀,如海上小布達拉宮。

慈雲極樂寺是佛教凈土宗建築群,寺院是嚴格按江南禪院的建築風格建成的。從山門進去,左側是放生池,二進為天王殿,三進為羅漢殿,再往上是主殿三聖殿,兩側配有鍾鼓樓、僧寮,右側有膳廳,主殿後為藏經樓,再往上是舊庵及方丈院。

從最上面開始,因為最上面的建築是最老的佛堂,包括大雄寶殿,千手觀音殿,極樂世界等,前來禮佛、觀看的人太多。

慈雲極樂寺中最氣派的當數三聖殿,殿宇高矗,氣魄非凡,殿四周由四十八根合抱的大柱支撐,整座大殿飛檐凌空,氣勢雄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如此氣派的殿宇,也極其罕見。

旁邊是一個旅游團,導游拿著小旗子,在招呼著團友燒香拜佛。

孫剛聽見她在介紹:這座大殿高達25.3米,比普陀山前寺主殿還要高出兩米。

正殿供奉三座大佛是「西方三聖」,以阿彌陀佛為主尊,觀音菩薩為左脅侍,大勢至菩薩為右脅侍。

三座大佛連座基高達10米,站在殿前瞻仰大佛的尊容慈顏,得把頭仰得很高。

後殿供奉著15尊觀音玉佛,大殿兩側列四十八尊阿彌陀佛,與支撐大殿的四十八立柱相應合。

殿宇兩側,有兩排三層的廂房,使整個主殿建築顯得巍峨。

從主殿出,往上走完一段陡陡的台階,就來到慈雲古庵。

聽那導游介紹,這座古庵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慈雲極樂寺就是在這座古庵的基礎上擴建的。

庵內有現龍井、華藏世界等景觀。

從磨心山整個建築結構看,慈雲極樂寺居山正中,往東經過一條鵝卵石鋪成的游步道,就是「玉佛寶塔」了,從遠處看,北靠青山,南面大海,巍然傲然挺拔。

塔前有一雙體亭,亭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亭」,這里是觀景的好地方。

此時霧已散盡,陽光明媚,空氣明朗,海面上星羅棋布,交縱橫的街道,平地升起的樓房,綿長繁榮的漁港,盡收眼底。

別人說這塔有62米高,如果能登上寶塔那就更能站得高看得遠,一聽說登塔要爬260多個台階,很多人都望塔興嘆了,孫剛卻跟著那團里的幾個人一起上了。塔內的石階很陡,又窄,只容兩個人緊挨著走,每到一層小歇片刻。塔內共九層,每層都供奉著漢白玉佛像,故稱「玉佛寶塔」。

孫剛塔頂,四面臨風,讓人心胸豁然、輕松多了,天好像更近了。

極目遠眺,海天一色,遙看群山眾舟,海中漁船帆帆點點,海面鱗光波動,遠處群山若隱若現,尤如身處海市蜃樓。令人開懷舒暢,慨感自然之大。

真是寶塔攬勝,岱山全景一覽無余,較塔下所見又是一種不同的感受,算是不虛此登。

山左主建築為「仙芝茶庄」,山右主建築為「玉佛寶塔」,其間配以亭子、碑林等建築小品,整個建築顯得庄重、嚴謹又不失典雅。

寺內一排圍牆上共鑲嵌了十一塊黑色大理石,組成了一堵碑牆,每塊碑上的字,都為陰雕,然後塗上真金粉,最後用生漆在石面上塗上三層,因此,這碑雖然經多年風吹雨打,還是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詩碑的內容是「蓬萊十景詩」。

岱山自古稱蓬萊仙島,早在清朝已形成「十景」,不少文人墨客曾為之賦詩題留,這兒是選取了清末文人劉夢蘭寫的十景詩,分別是蒲門曉日」、「石壁殘照」、「南浦歸帆」、「竹峙怒濤」、「白峰積雪」、「鹿欄晴沙」、「石橋春漲」、「橫街魚市」、「漁山蜃樓」、「衢港漁火」。

由浙江省近年來很有名氣的十位中青年書法家撰寫的碑文,字體各異,風格不一,結構自然,筆力蒼勁。

梵谷清音,在慈雲極樂寺山門邊,是一岩洞,洞內陰涼透寒,底有一水池,洞頂岩縫中滲出的水滴落在池中不時珠落玉盤般清脆的聲音,洞徑立一尊楊枝觀音,聖瓶中流出的岩泉格外甘甜。一進此洞,可謂其氣沁人肺,其音悅人耳,其水潤人心,意趣盎然。

另外,還有一華藏世界, 「華藏世界」的匾,是由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葛德瑞手書。

走進華藏世界,這里牆壁和篷頂全部是特種鏡子玻璃,關上門,分不出南北,正中是一尊阿彌陀佛,兩側各一盞蓮花燈,頂部正中掛著一盞大吊燈,燈光一照,頓時變幻出無數尊大佛和無數盞蓮燈,讓人置身於神奇世界中。

根據《華嚴經》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述,利用光學和折射的原理,展現極樂世界的情景,使人遐想連篇。

「華藏世界」的含義為華」代表天,「藏」代表地,意為天地廣袤乃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的景觀目前國內獨一無二。

徐福廣場是一座圓形廣場。中間立一徐福雕像,連基座高二十多米,雕像昂首挺胸,面東而立,立像通體由石瑩石雕成。雕像四周,由八卦圖構成的水池、草坪圍成,童男童女的群雕像環立其間,整個廣場呈圓形。入口處門闕,兩邊排列著仿古八卦柱,采用仿古式鋼筋混凝土精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