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過大年(1 / 2)

199.過大年

臨近過年,女人們紛紛出動,將家里的衣物被褥拿出去洗,洗去一年的塵埃,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

幸福,其實對農村人很簡單,就是給一個盼頭。

農村女人的幸福更實在,好吃好喝的讓給男人,希望男人更有力氣來扛住家庭的重擔,親戚來了吃飯,農村女人也不上桌,剩的飯菜,就將就在灶間吃完了。

村里在外地打工的都會趕在除夕前回到家中,往日安靜的村庄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湊在一起聊起在外面的見聞和經歷,垂髫小兒、白發老人在一旁聽得是津津有味。

進入臘月二十以後,孫剛家逐漸開始蒸饅頭、切肉、打魚、打掃房屋、買鞭炮。

打上來上百條魚,給親戚朋友每家幾條,這樣他們過年就不用買魚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主要活動為打發灶王爺上天,通常在傍晚進行,連同灶君一塊灑酒焚燒,口中念念有詞,讓他上天多說好話,並擺有貢品。

灶君像旁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知道你想衣錦把家還」,臘月二十三的小年剛過,幾乎是一夜間的功夫,大街小巷,超市店鋪,到處都在播放這首《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在這首委婉動聽,深情綿長歌聲的催促下,猛然從繁忙的工作中被喚醒,於是人們爭先恐後的置辦年貨,大包小包的選購過年的東西,年的距離跐溜一下,便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里。

在過年飯菜的准備上,豆腐也是不可少的。磨出來的豆腐是一整個盆子大小的,然後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將豆腐塊放在水里面,隔三四天換一次水,天氣又冷,不會壞,這樣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底。

過年走親戚之時,到了親戚家,主人必然准備一碗米酒(醪糟),里面加幾個荷包蛋。

過去的時候,客人看到米酒後,都是要強行將雞蛋撿下來,說自己不喜歡吃雞蛋,其實就是想給雞蛋留給主人家的孩子吃。

孫剛小時候,一年很難吃幾回雞蛋,到了過年走親戚,看到米酒,將里面雞蛋吃完,米酒就剩下來了,為此常常遭到爸媽的呵斥。

米酒的做法,孫剛也會,自己曾經做過。

今年孫剛打算做一盆子米酒,先是將糯米蒸熟,然後放入盆內,放點甜酒曲,然後散點溫水,不斷地用手攪拌,直至酒曲均勻滲透。

然後放入陶瓷大盆內,蓋上高粱竿的鍋蓋,放在灶台上,灶台一天三頓做飯,會有溫度。一周內,酒香飄出來,即可食用。

倒在碗里發出略帶酒氣的清香,吃到嘴里酸甜可口。

在冬日的早晨或晚上,坐在火盆邊,喝著滾燙的醪糟,渾身頓生暖意。

對於孫剛來說,這無疑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