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正月走親戚(1 / 2)

200.正月走親戚

忙完這些,三叔四叔兩家都陸陸續續的從縣城回來了,大家幫忙一起動手。在院子里擺好桌子,擺上一條刀頭(一刀煮的半熟的豬肉。),幾個饅頭,一碗米飯,在插上一炷香。讓去世先人先吃年飯。

中午隨便吃了一點,孫媽和嬸子們從下午便開始了忙碌起年夜飯了。隆冬時節的村子是靜謐的,偶爾有輕風拂過屋後竹林的沙沙聲,耳朵里裝著這樣的和諧,心里塞滿了感動。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炊煙氣息,鄉親們也在為年夜飯快樂的忙碌。

匆匆路過屋前的村人相互問個好,嘴角帶著笑意。

孫剛早上把家里的大水缸偷偷注滿空間水,因為在這里的風俗正月初一是不能挑水的。

春節,是瞌家團圓的日子,是歡樂祥和的日子,是白發娘親盼望兒孫歸家的日子,是飄泊的游子思念親人的日子,是勞作了一年的人們歇息的日子,是為來年奮斗的人整裝待發的日子。

年夜飯前,孫剛點燃了萬字頭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一會兒整個村子里都響起了這種聲音,此起彼伏,你響罷來他登台。

然後全家入席,爺爺奶奶是當之無愧的上席,別看兩位老人家一個八十,一個八十一,現在經過孫剛空間水的調養,身子骨還很硬朗。孫剛每隔兩天就會在奶奶家廚房的水缸里注滿空間水,反正她家吃水一直是孫剛挑的。

爺爺奶奶撅著嘴,慢條斯理的泯酒,吃燉得爛熟的土雞。

叔叔們一邊喝著好酒,一邊談論著大事。

女人們邊吃飯邊嘮叨著家長里短。

幾個孩子依舊上躥下跳,卻不擔心打翻了碗會挨罵。

大黑小黑在桌子底下鑽來鑽去,啃著大家扔下的肉骨頭。

窗外,天色已黑,遠處不時傳來「砰砰」的爆炸聲,伴隨著或紅或綠的彩光,那是村里的人家在燃放焰火。

四世同堂,幸福吉祥。難道不是嗎?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的坐在一起吃團年飯,這才有年味兒。

年夜飯後,孫剛在院子里放了幾筒煙花,騰空的焰火在高空綻放,如怒放的花朵,如盛開的菊花,如燦爛的流星,美侖美奐,分外妖嬈。

喜慶的火光映亮了半面山坡,孫剛在心中默默祈禱,祝福來年的日子,一如既往的幸福和快樂!

煙花之後進入一年一度的春晚環節,這個年年看年年罵,年年罵還年年看的節目,離了它,還真不知道大年夜里該干什么。

孩子們也擠到電視機前,但他們並不真的愛看這般喧囂的節目,孩子是沖著電視機前的果盤來的,那里擺滿了糖果瓜仁。

嬸子們和嫂子們就開始包餃子,這是昨天孫剛花了幾個小時剁出來的餡子,有的壓餃子皮,有的包餃子,分工很是明確。

由於家人很多,所以每年每家每戶都包一個硬幣餃子,誰能吃到,就說明他有福氣。

有的人肯定會問,硬幣的餃子肯定與一般的餃子的外形不一樣,是的,如果仔細看是不一樣的。

但是,餃子一鍋煮那么多,一漲開樣子都差不多,所以如果想挑著硬幣餃子吃是很困難的,也是不可能的。

客廳里,大家圍著電視看著春晚,孫爸幾兄弟到旁邊的屋里打起了撲克,他們五兄弟也只有在過年期間才會打牌,經常說:「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人輸贏還是在自己家里。」

夜漸漸深了,外面時不時的還有煙花閃耀,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早早的回家休息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最重要的日子當屬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是一個讓人最高興、最快樂、最幸福的好日子,這一天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笑!

這一天人人講吉利話,看到的也是一張張的笑臉。

過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舜繼天子位,帶領著大臣們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農歷新年也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