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准姑爺拜新年(1 / 2)

201.准姑爺拜新年

正月初二這一天,孫剛這兒的習俗是:所有還沒有熬成婆婆或丈母娘的老、中、輕的媳婦們要帶領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拜新年」。

拜新年就是剛結婚的小兩口正月里到老丈人家去拜年。

拜新年的主角是新姑爺,他們在正月初二這天可真的有苦也有甜。

甜的是,新女婿只有這一天是貴客,吃飯坐上席,這也是他們一生中在丈人家享受規格最高的一次特殊的待遇。

苦的是天天都會被灌的醉醺醺的。

已成年未結婚的子女,要去姥姥家拜年。別看平時,毛腳女婿見到岳父岳母,就像「老鼠見了貓」一般,小心翼翼,只知道干活表現,可在初二這天,岳父、岳母在這天要好好地招待女婿。

農村很多人在男女婚姻問題上,還仍然保留著老輩子傳下來的先定親後結婚的風俗。

定親與結婚之間一般要間隔一到三年。當然也有定了親馬上就結婚的,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犯了「超速」的毛病,雙方都怕寒磣,才草草地辦了婚事,以遮人耳目。

超速就是未婚先孕。這事放在現在已經算不得什么事了,但過去的人們是很在意的。倘是沒結婚就生了孩子,那是十分丟人的事,一家子都跟著抬不起頭來。

定了親但沒結婚的姑爺,從嚴格意義上講應該算是「准姑爺」。准姑爺每年正月也到丈人家里去,去的真正目的是接媳婦住婆家。

去了也拜年,也作揖問好,但這不過是一般意義上的拜年,不能叫拜新年。孫剛這里很直接地稱之為「接媳婦」。

孫剛就屬於准姑爺,今天就打算去縣城里給趙涵的親人拜年,順便接她來家里住幾天。

結了婚的姑爺才是名副其實的姑爺。新姑爺則是指當年剛結婚的姑爺。拜新年的是新姑爺,所以有的地方也叫「新姑爺上門」。

第二年以後,雖然一般每年正月也都要去老丈人家走一趟,但這時的姑爺已經成了老姑爺,揖照樣作,卻都不再叫拜新年了,所受的種種待遇也大不一樣了。

因此,拜新年是很值得珍惜的事情,是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的事情。

拜新年有固定的時間,都是在大年初二,最晚初三。大年初一在自家拜年。

農村有「一個姑爺半拉兒」的說法,即是「半拉」,則自然要先拜自家長輩,然後再去完成那「半拉」的任務。

每年正月初二早上,大道上那些穿紅著綠意氣風發的年輕男女,大多都是去拜新年的。

在農村,新姑爺拜新年是很隆重的事兒,雙方都非常重視。

姑爺這一頭老早地就做好了各種准備。年前已經買好了禮品。禮品大多是煙酒和白糖,現在還有箱子裝的水果。酒一般也都是在本地能夠上數的。

拜新年,不僅拜老丈人,也拜媳婦兒的其他至親,也包括其他親門近支的長輩。

事先派新媳婦作信使和娘家都溝通好了,誰家該去,誰家不該去,都有了確切的計算。該去的沒去,人家挑你,說你禮數不周;不該去的去了,人家笑話你,說你有東西沒處擱了。

農村人朴實是朴實,但禮節多,稍一疏忽,就出疵兒,給人落下話把兒。

老丈人家年前年後的也沒閑著,都在為新姑爺上門做著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