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初八(1 / 2)

203.初八

孫爸這幾天把家里的親戚走的差不多了,很遠的地方就讓孫亮、孫鵬他們捎著去了。

王燕娘家的親戚,是王燕大著肚子回娘家,讓她爸爸走親戚拜年的。

趙涵在孫剛家一直呆到初七的下午才回去,第二天要趕去上班。

孫剛算是閑了下來,家里的親戚也走完了,總算松了一口氣,走親戚吃吃喝喝的也挺累人的。

農村都是這樣的:進了正月門,吃喝玩樂忙慌神;小牌嘩嘩響,南村北庄去串門。

初八的早晨,比往常晚了些時間,孫剛已經醒了,還是不想起床,這個年過的確實有點兒累。

正月初八的到來,在城市里,代表著歲月更替和吉祥新禧的春節已經過去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如今的春節被人們妝點得異常的豐富。

城市里各個單位及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貼上了吉祥鮮艷的對聯;辦公大樓都插上了國旗和彩旗;每到夜間,滿街的彩燈、霓虹燈光彩奪目,樹上掛著的串燈如火樹銀花,讓人們置身於神話般的世界里;從早到晚街上不時地傳來陣陣的鞭炮聲,特別是一到飯時,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人想起炮火紛飛的戰場;飯桌上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層出不窮,白酒、果酒、啤酒、飲料讓人們飄飄欲仙。

然而,對於很多城市里的大人們來說,卻別有一番感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累,乏味。

他們節日期間千篇一律的三件事:喝酒、看電視、打麻將。

飯桌上雖有山珍海味,卻怎么吃也不香;電視幾十個頻道並沒有可心的節目;打起麻將來比上班都累。

這是為什么?有人說,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無非是人們的需求口味高了。

過去的春節在物質上是十分匱乏的。年前是農村殺年豬,一般是,殺的豬是留一半賣一半,開年春天的種子和化肥少不了要花錢。

至於沒養豬的,只能買上三五斤,在自家的院子里用冰雪埋嚴,再澆水凍上。

因為這點肉要一直吃到出正月,只能節省著吃。至於水果,那時只有蘋果和梨。過年時會買上一些。能花上幾塊錢買上十斤八斤的,便是孩子們最大的口福了。

鞭炮很便宜,但不會買很多,用大人的話說就是,過年了,聽聽響吧。

但那時的年卻過得津津有味。數量很少的鞭炮則是孩子們的寶貝,揣在兜里查著數放,遇到不響的啞炮,還要用手剝開,把火葯倒出來,當作呲花放。

一到了晚上,孩子們都聚在一起,拿著自制的燈籠走東家串西家。有的燈籠是用紙糊的,有的則用罐頭瓶子代替:用一小木板釘上釘子,透出釘子尖的一面朝上,平放在瓶子里。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用光明預示著吉祥,有的人家會凍冰燈:用水桶裝滿水拿到室外去凍,當水面和靠水桶的水凍成一層冰時再把水桶里的未結冰的水倒出來,拿到室內一化,便可倒出一個水桶形狀的冰殼來。在院子里選一高處,放上一個點燃的蠟燭,再把冰殼扣上去,就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冰燈。

如今的過年與過去相比,早已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都使春節在物質條件和文化層次上發生了根本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