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打春(1 / 2)

206.打春

元宵節過後便是立春,歲月安排的真是好巧,讓人身心俱爽的日子一個接著一個。

季節的手總是躲在時間後面,悄悄地翻動著日歷,因此,不管人們在意或不在意,季節都在悄悄地變幻著。

說起立春,不由地想起一個姓蔣的女士主演的一部電影,也叫《立春》,可能是自己智商、情商和文學素質都很低的緣故,剛看個開頭,不知所雲,只是感到壓抑的很,與心目中春天的印象有著天壤之別,便立刻關掉做其他的事了。

在人們的心里,春天總是給人以美好、以希望、以生命。

在記憶里,南方的春天來的要早些,而且總是由春雨來牽引著。

接連的幾天的陰雨過後,嫩黃色的樹葉就會隨著金燦燦的陽光一起綻放,一夜之間你會忽然發現,整個世界一下子全部都綠了,深吸一口氣,感覺是那么的清新,仔細瞧去,搖曵的迎春花還帶著幾滴昨夜晶瑩的雨露。

北方的春天則是要伴著風來,開始你能看到樹枝上冒出尖尖的嫩芽,待又干又大的風吹過。

連續的陰雨天氣使人們還習慣性地蟄伏在冬的深處,用厚重的衣帽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可突然地,一輪火紅的朝陽躍出地平線,天地間仿佛混沌初開。

到了中午,過於燦爛的陽光似乎要把玻璃融化,在那份暖洋洋的氣息中孫剛居然破天荒地睡了一個多小時。

醒來的第一感覺是春天到了!因為這種酣暢和暖意是不同於冬日午後的,它讓人禁不住有蠢蠢欲動、卸去冬裝的感覺。

是的,春近了,春就要來了……

翻開日歷,大大的數字下面,赫然寫著——立春。

立春,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天的開始。

從這一天起,人們將迎接嶄新的24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小寒、大寒,一路下來,農民們播種、耕耘、收獲和貯藏。

感謝聰明智慧的祖先,他們在沒有先進科學儀器幫助的情況下,憑著對自然體貼入微的觀察和了解,而掌握了季節變化的規律,從而創建了24節氣,有效地指導農事,確保農業的收成。

立春節氣也是受農民歡迎的節氣,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

因此,有關立春的天氣諺語很多。如以晴天無雨為依據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

以雨雪為依據的有「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等。

以雷電為依據的有「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

以冷暖為依據的有「立春寒,一春暖」。

以風力為依據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等。

在很多農村人的節氣里,沒有立春,只有打春。

他們用庄稼量度節氣,把時令劃分得鮮明而生動,就像打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他們不會說,但明白這理。

春節一過,有事沒事,他們都抄著手,在地頭轉悠,打量麥苗。

陽光一早還明媚著,中午突然變了臉。

孫爸不以為然的說:「今個打春,晴打陰,陰打晴。」

孫剛愣了愣說:「是立春吧?」

孫爸斷然說:「打春!」

孫爸和村里的其他農民把式一樣叫慣了打春,立春是學名,他不叫著拗口。

為何叫打春呢?立春多文靜,充滿詩情畫意,打春太雷人了吧!

孫爸沒空理他,像個將軍,他忙於運籌帷幄。灌溉、施肥、除草,這是小打小鬧,按部就班即可穩操勝券。

孫爸抽著煙,用樹枝在院子里的地上畫著,一年的遠景就近在眼前。

孫剛看不懂,從爸爸舒展的臉上,他能讀出,那是又一年的豐收和喜悅。

最後,父親扔下樹枝,撇掉棉襖,換上夾克,扛起鐵鍬。他不是打架,立春了,貓了一冬,他要「打春」,給庄稼松松土,種上希望。

孫剛終於嗅到春味,打春的味道。

這個「打」一點也不暴力,像兒時父親的呵責,滿是愛的氣息。

冬使人慵懶,不知春在何夕,要「打」,才能驚醒夢中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是付出的季節,要勤到自己的田地看看,不能荒了庄稼,荒了時光。

孫剛也找來一把鐵鍬,加入爸爸的陣營。孫爸看看兒子,笑了笑。

父子倆一前一後的,來到自家的麥地里。

立春剛到,新年還沒完,空曠的田野——麥田里就多了忙碌的身影。都在對越冬作物進行田間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

大家都趁著打春抓緊培土理溝,或追施土雜肥或泥肥,以控制小麥地上部分生長,保護分櫱節和幼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