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地梨兒(1 / 2)

208.地梨兒

清晨,孫剛起來之後,慢跑出去,鍛煉身體。(《》網7*24小時不間斷更新純txt手打小說.com)

雖然春寒料峭,但孫剛感覺到春意絲絲縷縷的飄逸在他的周圍,那么清爽,沁人心脾,春光無限好。

早晨太陽圓圓、紅彤彤的,挺可愛的。陽光溫柔而不失暖意,清清爽爽,灑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驅散黎明的陰暗,為大地呈現美麗的景色,帶來無限的春意。

堰塘一泊春水,在春風的吹拂下,湖面盪漾起陣陣的波紋,藍藍的,閃閃的,像一個秀麗的少女,多情、純潔而不失端庄嫵媚。

在春晨中,它正在慢慢的復蘇,盪起活力,孕育著希望。

天藍如洗,相嵌著一朵朵潔白無瑕的雲朵。它們沒有線條,就像只用顏料渲染一般,相互混合著。猶如綿羊似的在蔚藍的草原上奔跑著。

路邊的小草還是黃黃的,讓人感覺到冬天的腳步還沒有走遠。

但仔細一看,細細的、嫩綠的枝葉已經長了出來,讓人倍受振奮,這是春天的使者,生命的旋律,冰雪過的重生。春天正在走來,在春天的輕撫下,生命正在煥發生機。

經歷了一冬天的風雪嚴寒,要重新趕趟生長了,生生不息,擋也擋不住。

風吹雲散,四下飄去的是混合著泥土氣息的青草香,滴滴露珠頑皮地沁在粒粒的嫩芽尖上,更是讓其平添了幾分嬌羞。

小跑於初春的早晨,沐浴著初春的晨光,感覺是那么輕松、自在,滿眼的嫩綠帶給人舒暢、愉快的心情,使人渾身充滿勁,精神抖擻的迎著初生的太陽,瀟灑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

跑在堰塘埂上,一陣陣軟軟的風拂在面上,雖說春寒料峭,但並不感覺怎樣的寒冷,倒是這風吹凈了天空,吹凈了大地,一路行來,格外的清爽怡人。

這是鄉村一個澄明的早晨。村村通公路上,不時走過一些去上學的孩子。(《》網 .com)

田野里,越冬的秸桿,把身子軟進了泥水里,為農作物准備著有機的營養。

此時的稻田,一半有水,一半干著,大方地坦露著胸膛。

這一切,都暖暖地溶在初春的朝陽中,顯得那樣地怡然自得。

這也是一個讓人涌起回憶暖流的早晨。兒時,每到初春的早晨,天剛昏昏亮,早早地吆喝著起床,和哥哥一起去收獲昨日黃昏時在田里下的黃鱔簍(酒瓶狀)。

一般「上水」裝泥鰍,把上面的秧田埂用棍子穿一洞眼,田里的水就流下來,泥鰍最喜歡上這里。

因為秧田經過一個冬天的沉淀,營養十足。而且冬天外面太冷,黃鱔和泥鰍出來覓食的次數不多,所以都喜歡這個季節出來。

一般放在冬水田中間,不需要流水,但更講究方法。

先要在放簍的地方,扒一個不深不淺的槽。然後把當天准備好的餌料,用泥巴坨坨壓在簍口的正上方,以不露出水面為好。

在一塊水田里,一般可隔幾米左右下一只簍子,方向隨便。

為了便於第二天收取,就地取材,在田埂上折幾只干脆的艾蒿稈,插在簍子旁邊,做上記號。

樂不知倦的少年放簍子,最大的收獲就是收獲那有著無限的少年樂趣。

那時候,元宵一過,小伙伴們就忙活起來,從村前村後,砍來水竹,讓村子里的篾匠李大叔動手,編織黃鱔簍。

簍子比較簡單,也實用。

在放簍子的日子,小朋友下午一放學,就忙著做放簍的准備工作了。

做魚餌、圍田壩等,一直要到天大黑才回家。

第二天,不管天氣多冷,又早早地起床取簍。

少年正是貪睡的年代,如果要做其他的事,父母喊破喉嚨也喊不醒他們。(《》網7*24小時不間斷更新純txt手打小說.com)

只有這件事,他們從不要父母操心。

當把簍子從水中取出,看到一筒筒黃鱔或者泥鰍在簍子里活蹦亂鑽時,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放在水桶里養著,一周下來,除了改善生活外,往往還有個五斤十斤的黃鱔、泥鰍。等到趕集,拿到集市上賣掉,時間久了,一期的學費就差不多了。

那時冬水田不少,泥鰍黃鱔一樣很多。可能與當時沒有像現在這樣濫用化肥農葯有關吧。

「啾啾」的清脆聲把孫剛從少年的回憶拉了回來。

隨聲看去,幾只小鳥在堰塘邊的樹枝間來回跳動。

抬眼望下望去,孫剛努力尋找村童收簍子的身影。

可是,空曠的田坪上,哪里還有孫剛兒時的情景呢?

這時,幾聲鴨叫聲傳來,一大群戲水揉羽的鴨子在堰塘里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