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春龍(1 / 2)

209.春龍

不知不覺,過年的喜慶持續了這么久,漸漸的,已經出了正月。《》網 .com

耳邊偶爾還有鞭炮聲,記得在最繁華的階段,成天的不絕於耳。

過年有個好處,很多閑空,許久未見的人都可以見見,接待一下來賓之類,很是溫馨、熱鬧在元宵節過去了,立春也過去了。正式,就該准備四季了,開始播種,等等,繁忙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總算是出正月了,正月不能買鞋,也不能剃頭。

買鞋會帶來邪氣,剃頭死舅舅。當然孫剛在這並不是宣揚迷信,只是覺得老人傳下來的講究還挺有意思。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節日「春龍節」,民間俗稱「龍抬頭」日。

從這一天開始,春分降至,春風送暖,此時雨水逐漸增多起來,鄉村的原野上草木已競相吐芽泛綠,北國的春天已悄悄降臨。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節氣到了「驚蟄」前後,北方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經過冬眠的百蟲已開始蘇醒,農民即告別農閑,忙於下田耕作。

在北方農村,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二月二,龍抬頭,修鐵犁,喚耕牛」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諺和俗語。

有史料記載,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了,這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這直接的關聯,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

據說,這一天如果以龍為首的冬眠動物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們了。《》網 .com

每當「春龍節」到來,村里的人們都要早早起來,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這一天里,村里的人們都自覺地遵守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各種習俗,家家戶戶、大人小孩清早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打開燈望著房梁,邊望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然後,大人們從灶膛里掏出灶灰,在自家庭院里撒上一個又一個大圓圈,小孩子們跟在身後,依大人囑托,在每個圓圈的中間放置適量的五谷雜糧,稱作「打灰囤」或「填滿倉」,簡稱「打囤」、或「添倉」。

其意是預祝當年豐收在望,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食俗上更有講究,而且大都以「龍」來命名。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籽」;吃驢打滾豆面卷子叫做「龍翻身」,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人們心中懷著美好的願望,虔誠的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庄稼獲得好收成。

這天,再勤快的婦女都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也不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鄉村人過二月二最講究的當然是吃豬頭肉了。

古代稱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因此平常日子里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

一般認為,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門時殺豬宰羊。(《》網7*24小時不間斷更新純txt手打小說.com)

從這一天起,再拮據的人家都要開始改善伙食,以解除一年來辛勤勞作的疲乏。

因此,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一直到正月里,凡是殺年豬的家庭,幾乎是天天見肉。

等到正月一過,豬肉基本上都吃的差不多了。

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就留在二月二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