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撤退過程(1 / 2)

就在達武和他的突擊隊在森林里艱難行軍的同時,在後方負責戰略撤退的安德魯司令官則是遇到了一身的麻煩。

現是數萬難民的重新安置。顯然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與良好住房條件的他們,並不願意就此離開拉羅什城。法梅依少校勸說的效果並不管用,很多人都公開表示拒絕服從安排,從拉羅什城撤退到幾十法里外的平原上。教士們的方法也未奏效,盡管他們喧嚷一切計劃都是神的旨意,不應違背,但躲在房間里的難民卻極少響應。從早上到中午,整整5個小時過去,法梅依少校與教士們動員的結果,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人在配合軍團的指揮,主動攜家帶口撤離拉羅什城。照這個速度在天黑之前,全城居民無法到達預定地方。於是沒有辦法的法梅依少校不得已,只能去麻煩安德魯將軍。

站在牆頭,目送達武中校一行人遠去的安德魯正擔心突擊隊的安危,畢竟這次軍事冒險計劃起來輕松,分析著實施難度不大,但要圓滿完成任務,風險仍是無法預計。當法梅依少校把大部分難民不願意轉移的消息,報告給安德魯指揮官的時候,這位山岳將軍沒有說了一字話,只是找人叫來夏德中校以及他的憲兵隊。

在中心廣場,安德魯將軍命令夏德中校,讓他的憲兵隊從那些不願主動撤退的難民中隨機抽取50人,集體押往內城牆邊,也就是槍決逃兵與奸商們的行刑地。安德魯面對前來觀看「表演」人群的宣布:如果在他念完10數之後,被押往牆邊者的家屬不要求主動後撤的,其親人即將當眾槍決。當將軍數到4的時候,所有被押人的家屬紛紛上前表示服從安德魯將軍的安排,而安德魯也遵守諾言,釋放所有50人。

第二次,憲兵隊有逮捕50人,立刻帶動了500人主動撤離;

第三次,逮捕人的行動開始後,又有5000人主動表示服從安排;

沒等到憲兵隊的第四次行動實施,所有剩下的難民紛紛背起自己的行囊,大包小包,攜老帶幼,離開了拉羅什城,准備轉移到安德魯將軍指定的位置。

表演時間僅持續15分鍾不到,但效率之高,令人驚嘆,而在此過程中,盡管夏德中校的憲兵隊逮捕了不少人,卻沒有一個被當場槍決。

事後,一臉寫著無限崇敬神情的法梅依少校問安德魯將軍,如果面對自己親屬行將槍決的厄運時,難民卻仍堅持拒絕撤退,安德魯將軍是否真的會下令開槍。

安德魯只是神秘的笑了笑,沒做任何回答。

只是100年後,安德魯元帥的後人整理他的遺物時,找到一本早已發黃的安德魯親筆書寫的日記本,從中才了解到當時旺代軍團總指揮官的真實想法。

「3月24日,晴

難民的撤退計劃進行的很不順利,整整一個上午僅有三分之一不到的人主動服從軍團行動安排。

當法梅依少校向我報及此事時,我卻正為達武的安危而憂心忡忡,聽到這個不好消息的我異常憤怒,只是顯現在行動上,而不是語言與表情方面。

夏德中校憲兵隊的表演非常奏效,僅僅15分鍾後,所有難民卷起鋪蓋開始有次序的撤退。

事後,法梅依少校曾問我,是否會真的開槍,我只是笑笑,並未回答,但在我的心理卻已經做了槍決500人的准備。幸好,是膽小的難民們首先妥協,才避免了又一次的留血事件。

我,安德魯本人只是一個追求結果的指揮官,從不會考慮行事的過程。那些難民在我眼里只是一群可憐蟲,根本不值得我去同情,要不是從戰局的利益出發,即使是再制造一起土倫式的大屠殺也在所不惜。

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或許我不能改變歷史,但擁有實力的我卻能創造歷史。

…」

由於這份日記是用簡體中文書寫,後人花費了好的氣力用整整3年才完全翻譯出來。其間記錄了大量安德魯元帥生平險為人知的重大事件與他本人對事件的看法、分析與內心獨白,即使事過境遷100年後這些內容也不可以被公布於眾安德魯的第五代嫡系重孫親手燒毀這本珍貴的日記,讓一切往事歸為過眼雲煙。

拉運教會的財物都是在秘密過程中進行,參加的人是貝尼埃神甫的天使以及安德魯將軍最為親信的侍衛營。安德魯依然親自在指揮,高興地望著一大車接一大車的貴重物品轉運到用黑布覆蓋的馬車上。

按照與天使們達成的協議,眼前的東西一半是要歸還共和國教會,另外一半的一半屬於貝尼埃神甫的天使組織,剩下的四分之一才算是自己的。一想到這里,貪婪的安德魯開心地連口水都要流淌下來。

唉,可惜這個時代還沒有發明強力膠水,能讓自己把所有教堂內那些珍貴無比的壁畫全部席卷下來,就如同瑞典人在敦煌石窟中的那樣。同時,在他的內心正熱切盼望著桑德羅老管家趕緊過來,好讓精明的猶太商人為自己評估與拍賣戰爭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