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孔融讓梨別駕讓騎(1 / 2)

少傾,遠遠又見一大群庄民扶老攜幼,三三兩兩出現在村口,劉琦大手一揮,頓時五十精銳步卒後退二百米列隊靜候。

劉琦做足了低姿態攙扶著文太公迎向歸來的避難村民,文岱見狀也是一揮手,帶頭跪拜,村民們立將手中的包裹擲了一地,齊聲高呼:「拜見別駕大人。」

文太公在人群中仔細瞧了瞧,然後顫悠悠道:「稟告公子別駕,除了榕樹下幾個村民,聚眾鬧事的莽夫先前於公子府前遭一路追殺,早已嚇破膽,各自相邀棄庄而去,恐怕要落草為寇,亡命天涯了。」

劉琦皺了皺眉,嘆息一聲:「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隨他們去。」

鬧事的村民跑路了,剩下的村中無辜也沒有必要追究了,劉琦面對眼前一大片弱勢的村民心潮起伏,若是曹操在此,恐怕無一活口。

劉琦令陳武帶了五十步卒將鬧事的主謀文休和文厚先行解押回府,並囑咐陳武將府前麻袋裝的屍體全部隱藏,待劉琦隨後處置。

村民們終於放下心來將包裹行李拖回各自家時,劉琦又讓文太公主事,召集全體村民為停於公子別駕府前的棺木中的老嫗重新發喪,此舉令文家庄村民唏噓不已。

又是哀歌哀號,冥幣隨風飄,紙灰風中舞,喪親之痛悲傷彌漫,不一會兒,便再次拉起一支素衣素縞像模像樣的送葬隊伍,這會人更多,浩浩盪盪向劉琦府前行。

劉琦牽過棗紅馬,朝文太公一抱拳:「文太公,此去路程頗遠,恐太公勞累,請上馬,我來扶行。」

「公子別駕,萬萬不可。別駕座騎,非凡夫可坐。老朽雖老,然身子骨還硬朗。還請公子上馬,老朽有岱兒扶著,緊跟其後,也落不了幾步。」文太公聞言,大驚失色,執意不肯騎行劉琦的棗紅大馬。

「太公既已將文岱托付於我,就是看重於我。太公是文岱的長輩,自然也是我的長輩,我豈能貪圖腳下輕松,卻不顧太公步履蹣跚,若太公不想置琦於不仁不孝,大可不必親往。」劉琦拉下臉來,裝作不悅,從文太公婉拒上馬一事能感覺到在古代,官威更比家規影響大。

劉琦的話說得很重,深明大義的文太公自然不會因一騎馬小事難為劉琦,便誠惶誠恐的在文岱的攙扶下騎上了棗紅大馬,劉琦牽馬步行。

陳文和陳春、陳夏等四季兄弟五個衛士見狀,也是趕緊下馬,棄馬不坐,牽馬前行,文家庄村民見劉琦如此禮遇族長,一時動容,送葬隊伍哭得悲聲震天,唯恐誰哭的聲音小便是對別駕大人劉琦不敬一樣。

讓座騎於文太公,劉琦牽馬而行,是不是作秀姑且不論,但在官本位思想深入民心的古代,劉琦能做到這一點,已是讓路人刮目相看,別駕讓騎一事傳揚出去,確實給未來爭霸天下的劉琦抹上了一筆傳奇的色彩。

開始還是殺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此時搖身一變為親民愛民的公子別駕。這劉琦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若非帝王之資質又如何能夠仁霸之間風輕雲淡?顛顛坐於棗紅大馬上的文太公,望了望馬前的劉琦和族孫文岱,聯想到公子別駕讓騎與三十三年前名揚天下的孔融讓梨如出一轍,頓時思緒翻涌,嘴上揚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的笑。

有了族長文太公的主持,及公子別駕劉琦的刀兵壓陣,晨起阻於公子劉琦府前的文家庄老嫗喪事辦得出奇順利,送葬隊伍進到劉琦府前的通道上時立即停止了哭聲,也沒有拋冥幣燒紙錢,更沒有奏哀樂鳴鞭炮,抬棺的八仙扛起老嫗壽材時都是在主喪人的手勢下啞喝一聲起棺,送葬隊伍於公子別駕府前就象無聲電影放映的慢動作一樣,靜悄悄慢騰騰地從劉琦府前經過。

通道兩邊的店鋪礙於棺材一直未抬走,又見過發生一起血腥事件,店主們誰也不敢冒險開張店門。路上行人雖然稀少,實則大多數人躲起到不易被人發現的角落一直不曾離開,都想看看並要知道公子府前的停棺暴亂是何種結果?路人不肯離開,圍觀好奇之心自古就有,究竟是人類的獵奇心理所致,還是路人將事件的角色代入後不得要領非要看個明白,就不得而知了。

劉琦出動五十殺氣凜然的步卒後,又親自為文家庄的族長文太公牽馬,重新為逝去老嫗厚葬發喪,經過這么一武一文的兩個回合,停棺暴亂一事,悄然平息,令所有擔心或寄希望再次看到大型殺戮場面的三國路**跌眼鏡,直呼神奇。

公子強悍殺暴民,別駕仁義讓座騎,在堪比諸葛孔明之智的陳文暗中策劃下,一時在襄陽城傳為美談,令多少大家閨秀暗許芳心,多少仁人志士欲投名門,而這些劉琦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