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劍風殺人(1 / 2)

劉忠獲悉了劉表親擬縣令委任狀的玄機,心情異常激動,多年的處心積慮為劉琦積聚能量為的就是有朝一日這位漢室宗親堂外甥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出來一呼百應,上能安扶社稷,下能護佑黎民。

如今的大公子劉琦可不是以前的體弱無力的病公子,更不是無所事事胸無大志的花花公子了,面前的堂外甥劉琦腰懸越王勾踐劍,府藏金縷玉衣和劉邦金簡,麾下已有三百精銳親兵,戰斗力非比尋常。這回劉琦從新野獨立出來,由小做大是順理成章的事,劉忠想著堂妹陳氏臨終所托,心願了卻一半,不經意地摸了摸隨身攜帶的堂妹秘密的遺囑。

劉琦望了望興奮的劉忠,又望了望陳文,對文岱的聰明機智甚為贊賞,笑道:「文岱年少,卻能洞察玄機,實乃英雄出少年。」

「公子過獎。」文岱被劉琦贊的有些不好意思,畢竟年紀小經不得誇贊,臉上還是不由浮起一絲快意。

劉琦又道:「父親一片苦心,吾定不能辜負父親委任狀所托,只因時間緊,還有諸多事情要辦,府邸要拆而堆墳建廟,須要將六扇門暗道沉入地下隱蔽起來,還需要留下人來建廟。誰留下來,留多少親兵下來,大家商議一下。」

劉忠挺了挺背,笑道:「公子,還用商議嗎?當然是我留下來最合適了,六扇門還有十位銅人衛士只聽我吩咐,原一百山谷兵仍留在城外山谷操練,應付今後蔡瑁到廟中騷擾。進展順利的話,不出三月,明年開春,便能在公了府上建起一座廟來。」

劉琦望了望陳文、陳武和文岱,他們都沒有意見,點點頭表示接受了管家劉忠留下來建廟的提議。

留下劉忠是明智的,劉琦知道劉忠處事穩妥狠辣,就算蔡瑁想挑釁,也會多幾份顧忌,畢竟劉忠可是劉字輩的,雖為公子府的管家,卻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大舅子,連蔡瑁派來坑害劉琦的四個貌美的丫環梅蘭竹菊都敢殺,還真沒有劉忠不敢殺的人。

而對於文岱、陳文與陳武三個年輕人沒有表態留下來建廟護廟,劉琦也是能理解的,想必年輕人還是願意追隨有王霸之氣的同齡大公子劉琦奔赴新野開始金戈鐵馬的歲月,好男兒當征戰沙場,就算不能衣錦還鄉,也當馬革裹屍,誓要做頂天立地生死無憾的男人。

經過一番認真商議,大家最後決定留下十位銅人衛士和二十名暗道巡邏士卒守護即將隱沒地下的六扇門,留下原來管家訓練的一百山谷精兵應付城中事變,府中衛士陳春、陳夏、陳秋與陳冬四位經過三道鬼門關遴選出的忠勇衛士作為劉琦24小時不離左右的貼身親兵護衛出征,其他衛士全部留下來保護管家劉忠及府中留下不走的丫環、老媽媽們。

對於府中丫環、劉琦的姑姑劉氏及環兒、還有體形巨大的類人猿王,在劉琦出征之前,由管家劉忠征求他們的意見,要走要留,隨其意願。

為防出征剿匪旅途顛簸造成貴重財務遺失,劉琦決定將笨重的金縷玉衣留給管家劉忠保管,尺寸不大且輕便易於攜帶的劉邦金簡由陳文貼身保管隨軍,因為有漢高祖劉邦的金簡在身,便於今後募兵,或備作某些重大場合舉事或招降之用。

陳文、陳武和文岱,各人領命,將兵器車馬糧草及軍用物資悉數料理,就等三日後隨同大公子劉琦出征。

三日的時間很短,很多事都來不及做,劉琦忽然產生一種依依難舍的情緒,想起在世界末日之時得到老天眷顧,穿越到了東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的大兒子劉琦的身上,多次遭受到蔡瑁的不公平陷害,但即將離開襄陽城之際,劉琦卻似乎對蔡瑁恨不起來,恨什么呢?重生三國,劉琦確實感知到了古人強烈的愛恨情愁,之於蔡瑁,那也是人的本性使然,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

重生三國,要想好好活著,必須要強大,面對蔡瑁的陷害也好,張虎、陳生的殺戮也罷,劉琦先要強大自身,別人才不敢欺負你,甚至還要依附於你。從古到今,從自然界到人類,本來就是個弱肉強食的生物世界,人與人相處只敬重並敬畏強者,強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解釋的。

劉琦在即將離開襄陽之際暗自下決心,在三國這個世道,得象曹操一樣活著——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由於時間緊迫,劉琦接到劉表下達的新野縣令委任狀時,不敢耽誤,帶著陳春、陳夏、陳秋和陳冬四位貼身高手駕了兩輛馬車前往中郎將黃忠府邸拜訪師傅黃忠。

劉琦到達黃忠府,已日漸黃昏,經府中管家稟報後,黃忠親自在府門口迎接,陳春等四衛士在黃忠府前卸下滿滿兩車日常生活用品和一些中高檔布匹。

劉琦見黃忠過來,趕忙施禮:「拜見師傅,多日不曾向師傅請安,此番特來辭行。」

「公子不必多禮,里邊請。」黃忠邊說邊引導劉琦到院子里,邊走邊說,「主公派公子赴南陽剿匪之事我已知曉,悉聞南陽郡守文聘將軍素來忠義,不難交道,公子盡可放心上任。」

「多謝師傅提點。」劉琦見黃忠走到院子中一棵桂花樹旁停下,忽地解下佩劍,單膝跪地,低下頭來,將勾踐劍雙手捧過頭頂,呈到黃忠面前,態度十二萬分的誠懇:「師傅,勾踐劍已取得,徒兒不敢獨享,在此敬奉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