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主政新野(1 / 2)

「汝是鄧芝?」聽青年報出姓名,劉琦不免心中又是一動,莫非這就是三國演義中赫赫有名的鄧芝?

史書記載,在東吳斬殺關羽後,劉備與孫權結仇,伐吳失利,病死永安,鄧芝按諸葛亮的意旨出使東吳,臨死無懼,不辱使命,促使蜀吳修好,成為鄧芝人生當中最大的亮點。

據說歷史上的鄧芝年少時入蜀沒有受到重用,便去詢問擅長相術的張裕,張裕說他晚年一定能封侯拜將。於是鄧芝先投靠巴西太守龐羲,不久被劉備召為郫縣邸閣督,後來歷任郫縣縣令,廣漢太守、尚書。出使東吳之後又歷任中監軍、揚武將軍、前軍師、前將軍、益州刺史、陽武亭侯。最後在延熙6年被任為車騎將軍,授予符節。延熙11年率兵往涪陵平叛得勝,延熙14年去世。

相師張裕的預言極准,鄧芝封侯拜將,這也賴於年少鄧芝心中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看來相師的話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由此,劉琦想到了在江陵盜得勾踐劍而返歸龍門鎮時,遇到胡半仙纏著測字一事,劉琦於土地上劃一成王,說不准以後還真能成王,這古代的相師神准啊。

「正是在下。」鄧芝回過話後,見劉琦木訥了一般,卻不知特種兵穿越的劉琦已在歷史的天空中神游了一番。

「哦,鄧芝,這有些砍斷腿不能騎用的馬匹,讓村民們拖回村去,大過年的腌制些馬肉也能熬過一陣子。」劉琦關心道。

「謝大公子。」鄧芝朝劉琦揖禮,對劉琦愛民的舉動印象深刻。

「去。」劉琦揮揮手,壓抑住得遇鄧芝的心中喜悅,朝已扮好響馬的陳武下令:「武將軍,連夜進城,急行軍,出發。」

「是。」陳武應答駕的一聲率領八騎扮著響馬的壯士朝新野城快馬疾馳。

鄧芝眼巴巴地望著劉琦領著二百親兵急行軍向新野城而去,忽然間心中涌現出巨大的失落感,從劉琦閃過一絲欣喜的眼神中,鄧芝以為劉琦會即刻招贅其入伍隨軍,卻沒想到劉琦漠然視之,很是打擊了下鄧芝的自信。

鄧芝本想還與這位勇武正直、真心愛民的新野令劉琦暢談下時勢的,讓劉琦感知下其有多么的雄才大略,結果人家大公子並非有招賢之心,鄧芝忽然又覺得這位剛上任的新野縣令缺乏慧眼,也就按捺住毛遂自薦的沖動,盤算著待過完年後,赴洛陽投奔好士的龐羲。

大丈夫當有所為定能封侯拜相,鄧芝腦海中經常浮現相師張裕的話來。大公子劉琦人雖愛民,卻不好士,難道我滿腹經綸的鄧芝就那么不入你荊州大公子的法眼嗎?

鄧芝遺憾地再次望了眼漸漸消失於夜色中的劉琦軍隊,有些無奈,心中長嘆一口氣,對老者說道:「爺爺,大公子已走遠,我去叫村民來割馬肉。」

老者佝僂著身子,連連擺手:「伯苗不可。」

鄧芝知道爺爺膽小怕事,笑問:「爺爺是恐吃了響馬的馬肉,反遭響馬賊報復屠村不成?」

老者擔心道:「老爺正有此慮。」

鄧芝卻道:「爺爺多慮了,響馬乃強悍之武夫,無官兵鎮壓,自然搶掠百姓,如此大公子的彪悍官兵駐扎新野,響馬賊要么與官兵爭城,要么會遠遁他鄉避其鋒銳,自是無暇顧及百姓倉糧,何況百姓家倉十有九空,無利可圖也。」

老者有點不相信,仍是半信半疑:「伯苗,汝說的似有道理,真能那么確定響馬不再進村么?」

鄧芝拍拍胸脯,朗聲道:「爺爺盡可放心,我斷然不會拿全村百姓性命開玩笑。吾自幼熟讀兵書,摸准了響馬賊的心理,若這點兒小事還料不定,那就枉活二十年了。」

「好,就依伯苗之言,咱爺孫倆就去村里叫人抬馬割肉,這么好的馬肉lang費了也怪可惜的,有了這些新鮮馬肉,村里鄉親倒是可以過個豐盛的大年了,真是雪中送炭啊。這都多虧了大公子呢。」

老者相信鄧芝言之鑿鑿的分析肯定響馬不會來作踐村民,心里很是興奮,在鄧芝的攙扶下一路絮絮叨叨:

「伯苗啊,還是大公子縣令為民作主呢,要不是大公子挺身而出,領了官兵將這些個殺千刀的馬賊給剿了,就怕又不知誰家的姑娘要遭秧了。」

「伯苗啊,身逢亂世,有志青年當投奔明主,我看大公子劉琦縣令勇武正善,必是深得民心之人,大公子將有不可估量之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