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如此選美(1 / 2)

劉琦耳尖,與趙雲、陳春等四衛將從校場女兵隊列轉身往縣府前的征女兵處走去時,聽到了身後新招錄女兵的議論聲,話語里充滿崇拜、驚羨與愛慕,男人喜歡談論女人,女孩子喜歡談論帥哥,自古到今都這樣。

「公子,我都成叔叔了。」顯然趙雲的聽力也好使,與劉琦並肩走著,心態年輕的趙雲不禁自嘲了起來。

「女孩子太小,女兵敬重將軍呢。」劉琦不好繼續這個話題,初平二年的趙雲看上去有三十多歲了,但歷史上對趙雲的出生年月一直是不祥的,史學家更傾向於趙雲是公元154年生,劉琦也不會冒昧地問趙雲的年齡,雖是穿越了,但劉琦也沒過多心思要去為後人解開趙雲生卒的歷史謎團。

趙雲道:「那倒是,那些個女兵充滿朝氣,女子更有耐力,訓練有素的話,恐怕是又一支麒麟軍呢。」

劉琦道:「這女兵操練的事,還請將軍有空當時指點舞蝶一二。」

趙雲道:「指點談不上,黃夫人乃將門之後,必深得其父中郎將黃漢升將軍的嫡傳,黃夫人撒得一手梨花瀑雨針,好比萬箭齊發,無幾人能擋。要論及武功,恐怕我也有所不及。」

劉琦心中好奇,沒想到遠在常山的趙雲還曉得真多,恐怕是個有心人,歷史上的趙雲能組織三千義兵投公孫瓚闖天下,便可見趙雲的志氣不小,這感覺趙雲倒有些像神機妙算的孔明諸葛亮,卧居南陽草堂而知曉天下事,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這話說的不假。

黃舞蝶作為劉琦未過門的媳婦,在新野已是人所周知的事情,劉琦自然會在言語中轉換下黃舞蝶的角色來與趙雲對話,笑道:「將軍過謙了,我家內人,舞蝶一女子,怎與將軍神功比論?要說舞蝶的武功也不差,那也是各有千秋。女子那綉花針的功力,上不得場面的。」

趙雲邊走邊道:「公子此言差矣,黃夫人的功夫可不是綉花針,梨花瀑雨針撒起來,那可是針針催命呢,據我手下兵卒講,鄴城外幸得黃夫人出手,我才脫險,公子與黃夫人的救命之恩,末將沒齒難忘。」

劉琦卻道:「將軍說這話就見外了,要說救命之恩,當是將軍率三千兵卒有恩義於我,琦常思報恩之心,只是新野兵少將寡,恐將軍在我這兒曲才了呀。」

趙雲道:「公子這話折煞趙某了,公子待雲義薄雲天,雲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敢不效犬馬之勞?」

劉琦道:「將軍言重了……」

說話間,劉琦與趙雲一行來到征兵處,人群中有人見了,尖叫一聲:「青天縣令來了。」

開始還喧鬧擁擠的人群,立即從中間分流出一條道來,表示出了對父母官的自然敬重。

蔣琬、黃舞蝶見劉琦一行過來,趕忙起身迎接。

劉琦主動打著招呼:「琬兄辛苦了。」

蔣琬揖禮道:「公子與子龍將軍前來視察,有失遠迎。」

趙雲抱拳道:「哪里哪里,蔣司馬客氣了,打擾了。」

黃舞蝶來到劉琦身旁,見劉琦過來,心里自然喜悅,但嘴上卻是責怪的語氣:「公子,瞧你一來,征兵工作都被你攪和了。」

劉琦本想說幾句溫柔關切或者嘻笑調皮的話來逗逗黃舞蝶,但考慮到大眾場合有所不妥,也就朝黃舞蝶嘿嘿一笑,也不解釋,心里閃過一個念頭,平時忙於軍務疏忽了體察民情,此時近距離接觸老百姓,正是真實了解民情**的最佳時機,便信步人群中央,四下一抱拳,朗聲道:

「感謝各位父老鄉親響應縣府法令,積極送子女當兵,我來新野也有一年了,劉某做的不到之處還望鄉親們包涵。正好借此征兵之際,各位鄉親有什么建議,在生活生產上有什么為難之處皆可提,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也定會給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