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定情信物(1 / 2)

劉琦與趙雲、黃舞蝶一干人等共用午膳後,各自散去,過不多時,陰斯尼背了個舊包袱徑直來縣令驛館報到,劉琦關愛地叮囑了幾句陰斯尼在軍營中要好自保重的話後,黃舞蝶便讓丫環小玉領陰斯尼到文岱將軍處效命。

正在午休時,衛將陳春與陳夏過來復命,劉琦頓覺奇怪,追上蔡琰母女的馬車也不至於這么久?鑒於春夏二將還未吃中飯,不好現在就問,關心道:「春將軍,夏將軍,都半個時辰了沒用午膳,快去伙房打點下肚子。」

陳春道:「用膳不急,特來回稟公子一聲,不知為何,趙夫人的馬車出城後風馳電掣,似乎一刻也不想耽誤,我與夏弟追了二三十里才追上。」

「新野離洛陽路途遙遠,快馬加鞭也是情有可原。贈詩是否親自交於趙夫人之手?」劉琦從趙夫人攔阻蔡琰留下來的神情中,已有預感趙夫人片刻也不想在新野停留,十有八九是擔心馬車慢了劉琦會為了蔡琰而追上來。

陳夏接話道:「追上了馬車,可趙夫人並沒有讓馬車停下來。」

劉琦哦了聲:「趙夫人為何不讓停車?是不是二位將軍引起趙夫人誤會,以為是要劫其母女?」

陳夏被劉琦說得臉上有點掛不住:「公子,雖說我與春兄追得急了點,但也是好言求其停車,告知公子有禮物相贈,也不好強逼趙夫人停下馬車,只得並駕齊驅。」

劉琦問:「那贈詩可曾交於趙夫人之手?」

陳夏道:「贈詩擲到蔡小姐手中接住了。」

聽陳夏描述,劉琦心中有種隱隱的擔憂,看來趙夫人家教甚嚴,看出了劉琦中意女兒,卻並不想女兒蔡琰與劉琦生出緣份來,故堅不停車,以絕劉琦之非分之想。

陳夏又道:「小姐接了贈詩,卻也回贈了一禮物,由春兄帶來了。」

「是何禮物?」劉琦憂後又喜,蔡琰回贈禮物,說明有戲,蔡琰必會拆詩一閱,也就不用擔心趙夫人不懂那可以救得蔡邕一命的蘊藏玄機的贈詩了。

「公子,是臂釧。」陳春應答著,從袖子里取出一支金光閃閃的纏臂釧來,神色鄭重地說道:「公子,趙夫人不讓停車,我與夏弟與趙夫人馬車並駕齊驅,蔡小姐欲下車,被趙夫人拉著不讓,我將公子贈詩的綢袋遞到蔡小姐手中正欲離開時,卻見蔡小姐哭著從馬車上拋下來一只臂釧,她說……」

陳春停頓了下,欲言又止。

劉琦心中一驚,蔡琰哭著從馬車上拋下纏臂金來是何用意?莫非蔡琰中意了自己而遭其母反對便執意拋了纏臂釧以定情?接過纏臂金,拿在手中把玩了下,見該釧是用金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有三圈,卻看似有數道圓環,一般纏在少女的手臂上宛於戴了幾個手鐲般的美麗。

一對纏臂釧,蔡琰哭著從車上解擲下一只來,這喻意很明顯啊,蔡琰戴一只,拋贈一只與劉琦,是為有朝一日釧纏雙臂比翼雙飛啊,理解為蔡琰贈釧是許給了劉琦定情信物也未不可?這在古代,男女間互贈信物,便視為定情,也是一種風尚。

劉琦知道,三國的女子比任何時代都有主見,婚戀觀念比較自由,只要喜歡一個男子,做妻做妾並無所謂,改嫁、再嫁甚至姐妹共侍一夫的現象也很常見,並不被世人所唾棄,一見鍾情的事更不在少數,哪位少女中意了哪位少男,贈與諸如戒指、如意、羅漢錢、紅豆、鳳釵、手帕、荷包等,或者是家中祖傳的某種小物件以表心跡。

如此看來,該是蔡琰回贈纏臂金是自許了要再與劉琦相會,只是趙四娘不同意,情急之下摘下纏臂釧以定情。若果真這樣,劉琦便放心了,蔡琰的悲慘命運將因為其自己心許劉琦的果敢定情而改變了,明年春當其父親為女兒作媒下嫁衛仲道時蔡琰必不肯,既然許了劉琦,就是死也不會跟了別人,古代有才的女子尤其貞烈,何況還有劉琦贈有藏頭詩一首可解蔡邕一家的危難。

劉琦將纏臂金收好,道:「蔡姑娘說什么了?」

陳春道:「蔡小姐解下臂釧擲於我時,聲音較小,好象是說『芳心已許,臂釧見證』。說完後垂下了簾子,馬車不肯停下,我們只好回頭。」

「我心已許,臂釧見證。」劉琦心里重復吟念了句,好個敢做敢愛的一代才女,竟然不顧其母反對,自許終身,究竟我劉琦有哪點好打動了蔡琰的心呢?貌似縣府前美少女蔡琰也沒說幾句話啊,等有機會與蔡琰會面時,必得好好問問,憑蔡琰的眼界可不是一般的男子能令其動心的!

「好的,知道了。二位將軍先用膳去。」劉琦揮手,陳春與陳夏二位衛將躬身退出。

陳春、陳夏離開後,黃舞蝶從內側卧室里出來,劉琦見客時黃舞蝶一般都會回避下,也無意偷聽,本想收拾下前去女兵營看看文岱訓練女兵的事,正巧出來聽到陳春說什么「芳心已許,臂釧見證」的話,玩笑似的隨口一問:「公子,是不是蔡姑娘回話了,芳心已許了?臂釧定情了?」

劉琦裝作驚訝道:「哎呀,蝶兒真是冰雪聰明,連這都能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