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箭雙雕(1 / 2)

參加過華夏國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的特種兵高強,穿越三國後成為公子劉琦對地震有著特別的感受,當了新野縣令的劉琦是不會官僚的。

曾幾何時,網上傳言汶川地震前夕有人預測到了大地震卻被官方以危言聳聽影響穩定而不做任何防備,並有機構大言不慚地以地震無法預測而推卸責任,實在是對無數因地震而喪生的人們的大不敬。

因一個地震的惡夢警醒了劉琦,卻因後世歷史對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的地震無更多記錄而致使不知何時何地可能發生的地震成為縈繞在劉琦心頭的一顆定時炸彈。

劉琦在新野全境內發布一道緊急的防震避震命令後,立即成立了以蔣琬為首的新野抗震組織,深入民間,發放帳蓬,籌備糧草及防疫葯品等,大災必有大難,預防地震成為當前治理新野的第一要務。

抗震組織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除了必備震後所需物資外,對全縣危房進行排查,每個村庄24小時安排專人貼耳於地,在地震發生時可以及時預警,發動了全軍對小麥能提前的就提前收割,糧食分散屯放,並派遣鄧芝帶人快馬於洛陽花重金購置一台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監測地震震源,並派人四出散言讓周邊縣國做好防震准備。

鄧芝買回候風地動儀,是一只圓徑八尺、形似酒樽的精銅鑄成的精致儀器。

候風地動儀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樽體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里都銜有一個銅球。

對著樽體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准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里,發生很大的聲響,所以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重生三國的劉琦有幸見證了東漢偉大的地震儀,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嘆為觀止,後世一些科技史著作聲稱,張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風地動儀」能夠准確記錄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儀(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於1856年)早了1700多年。

……

新野的防震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消息傳到襄陽,引起蔡瑁的警覺,召集手下心腹干將龐季、外甥張允等人議事。

蔡瑁面有岔色,望眼龐季,憤憤然道:「劉琦小兒,此去新野已有年載,一次都不曾回襄陽,看來是鐵定了要在新野割據。想當初,允其新野募兵剿匪,不曾想其已擁兵過萬,縣民擁戴,無異於是放虎歸山吶。如今劉琦又四處散播謠言,危言聳聽,說什么荊襄七郡將遭地震,不知用意為何?」

龐季不敢直視蔡瑁,蔡瑁弦外之音似有怪罪龐季之意,在襄陽竟然多次都沒有加害到花花公子劉琦,後又沒想到劉琦借剿匪之名請命去新野竟然是要割據一方,更沒想到竟然一年的功夫劉琦實力大增,令人不敢小視。

張允倒不以為然,嚷道:「舅舅,勿長他人志氣,大公子劉琦貌似強大,實乃花花公子,擁兵過萬那也是些新野飢瘦之民,烏合之眾不足為慮。縱然劉琦是虎,舅舅何不借劉琦剿匪不力,擁兵自重,妖言惑眾之罪名上山打虎去?」

蔡瑁精光一閃,欣賞地望眼外甥張允,當初允劉琦帶區區二百兵去新野剿匪,便是想好了早晚借口劉琦剿匪不力而將其圍殺在小小新野,沒想到只帶二百兵的劉琦竟然兩月之內一舉攻克了擁兵六千之多的鵝城土豪,連最難對付的關東響馬出身的張二麻子都給收服了,加之正值年內大雪封山,襄陽忙於擴兵,錯過時機,便沒借口剿殺劉琦了。

一旁不語的龐季似乎看出了蔡瑁的心思,眼珠一轉,心生一計,道:「張將軍所言極是,新野窮鄉僻壤,糧草捉襟見肘,劉琦擁軍過萬也多是飢民充軍混個不餓肚子,並無多少戰斗力可言,萬民吃糧非拖死他不可。只是如今新野並無匪竄,以剿匪不力上山打虎恐為不妥。當時主公刺史劉表可是允了劉琦自行募兵的,且劉琦並未向襄陽伸手要上半粒軍糧,故以擁兵自重為借口也不妥。」

龐季賣了個關子,並未將心中計策說出來,只是定定地望眼蔡瑁及座中各位,見大家聽得入神,心里便有幾分得意,在蔡瑁的得力干將中,龐季的位置舉足輕重,蔡瑁對龐季一向是言聽計從。

其他將領不多說什么,唯恐說錯話了招蔡瑁惱怒,但蔡瑁的外甥仗著蔡瑁是舅舅,說起話來便無多少遮攔,對龐季的話很是不滿,大聲道:「龐公,聽你一番言語,真是長了劉琦的志氣,這又不行,那又不妙,就忍看劉琦那廝到處煽陰風點鬼火不成?舅舅都說了放任劉琦無異於放虎歸山,此時不上山打虎,難道還等老虎長上翅膀如虎添翼么?」

「是啊,是啊,此時可趁劉琦妖言惑眾,張將軍帶兵興兵討伐,以免後患啊。」眾將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