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你攤上大事兒了(1 / 2)

「劉琦怎么了?」劉表心中一驚,果然蔡瑁是為劉琦而來,蔡瑁突然造訪必沒有什么好事。

聽到蔡瑁提劉琦二字,劉表的頭就大了,好不容易將劉琦從襄陽支去新野,擺脫了眼面前蔡瑁與劉琦之間的明爭暗斗,難得清靜了些時日,有時間上山下鄉為百姓辦些實事,沒想到蔡瑁又要在劉琦的身上做文章挑起事端來。

蔡瑁將彈劾劉琦的奏折遞到劉表的面前,傲然道:「公子劉琦居於新野彈丸之地,卻擁兵過萬,恐有一人做大之嫌疑。近日,大公子又廣散妖言,稱荊襄大地將天翻地覆正是易主之時,攪得百姓人心慌慌,無心安居守業,又添作亂嫌疑。還望主公明察秋毫,大義滅親,將大公子緝回襄陽問罪,或一紙文書將其削職為民,否則不足以平民憤,更將引起朝綱誹議對主公不利啊。」

好,蔡瑁欲打擊劉琦,竟然擺出了保護主子劉表的姿態,將劉表怔得一時沒了主張,慌亂間打開蔡瑁精心炮制的奏折,囁嚅道:「這,這……真有此事?」

蔡瑁道:「主公,此事並非空穴來風,地震謠言四起,引起荊襄七郡民心恐慌,已有人避震流落他鄉,萬傾良田小麥無人收割,致使山匪亂竄,唯有將大公子卸任喚回襄陽,方能剎住謠言平息事端啊。」

劉表打開了奏折,一目十行,當奏折中提及也只將劉琦卸任解甲,卻並不是要了劉琦的性命,劉表心中一動,或許只有讓劉琦淡出政務,蔡瑁才會盡心輔佐自己。

不過,劉表也不傻,不能聽信一面之詞,若蔡瑁誣告陷害劉琦,將劉琦打倒了,對蔡瑁而言便少了個對手,劉表放任劉琦自行募兵赴新野剿匪的初衷就是想讓劉琦壯大起來,成為暗中制衡蔡瑁的一支軍事力量,劉表斷然不會讓蔡瑁的一紙奏折便將劉琦削職為民的。

「果真有這么嚴重?」劉表收起慌亂之色,將目光從奏折上移開,抬起頭來,心中思量應對之策。

蔡瑁見劉表疑慮重重,頓時不悅,聲音大了起來:「難道我堂堂中郎將還會誣告陷害大公子不成?」

劉表嘆息一聲:「唉,蔡將軍言重了,地震謠言,茲事體大,我看還是召集眾將議下。」

蔡瑁憤然道:「那好,我就在此等。」

劉表迫於蔡瑁的壓力,不得已,吩咐近身侍應快馬去請蒯良、蒯越、黃忠等謀臣武將就劉琦妖言惑眾一事商議該如何處置。

劉表帳下核心人物到齊後,蔡瑁首先闡明了觀點,堅持己見,必須將劉琦削職,盡快平穩荊州因劉琦地震謠言帶來的動盪。

地震之事,不可預知,究竟會不會發生地震,在座的蒯良、蒯越兄弟也不能肯定,而劉琦在地震發生前散播了地震的言論造成了荊州的恐慌,自然是要受處罰的。

劉琦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大公子,卻又與蔡瑁結下了梁子,對眾人而言,公子劉琦是個極為敏感的人物,蒯良、蒯越不想因劉琦的事影響了同蔡瑁的關系,更不想因劉琦的受責罰而使劉表不高興,便選擇了沉默,不表態。

其他人也是與蒯良、蒯越兩兄弟同樣的想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蔡瑁見沒人表示異議,心中有幾分得意,催促道:「主公,只要一紙削職文書便可平息事端,事不宜遲啊。」

劉表掃視眾人,微微嘆息,事已至此,只能怪劉琦好端端的新野縣令當得不耐煩了,竟然生出地震謠言的事端來,發不發地震誰也不能預料,捕風捉影的事與你劉琦有啥干系啊?這下可好,被蔡瑁抓著小辨子了,恐怕為父也保不了你了。

「這個,穩定是大事,既然如此,也就只有一紙文書將劉琦削職查辦了。」劉表提起案桌邊的狼毫,欲寫文書,擺出一幅大義滅親的姿態來,權衡再三,劉表無奈地作出決定,寧可委曲了一個兒子,也不能得罪了荊襄的大族蔡氏家族啊。

「主公,且慢。」響亮之聲如洪鍾,只見黃忠紅著臉起身大跨幾步,立於大廳中央,儼然鐵塔一般站得筆直。

黃忠根本不信自己的徒弟劉琦妖言惑眾之事,很顯然是蔡瑁借機打擊劉琦,本以為與蔡瑁不和的蒯良、蒯越會出面反對蔡瑁的主張,卻沒想到蒯氏兄弟選擇了中立,兩兄弟沉默就是變相的支持蔡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