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險隘鄉情(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571 字 2023-04-11

在白沙瓦的采訪圓滿結束,采訪組又開始深入開伯爾山口峽谷采訪。

開伯爾山口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清真之國北方門戶之稱。

這條有名的峽谷,自戰爭爆發以來,是在媒體中出現最多的字眼。北極熊軍事占領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絕不僅是為本國爭得一個安定的南部邊疆這么簡單。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北極熊軍事實力已經發展到頂峰,軍事上更加咄咄逼人。

m國越戰失敗後,m蘇兩國的冷戰中,北極熊占盡上風。紅軍總參謀部有多套現成的作戰計劃,如席卷歐洲作戰計劃,對美洲作戰計劃,核大戰計劃等等,總參謀長時不時放話要與m國人來一次總決戰。m國人真假難分,恐懼到極端,為搞到那幾份作戰計劃,每年花費巨資。

山人伊斯蘭共和國人民黨的內亂,是引發這場軍事占領的真正導火索。按照戰爭規劃者阿赫羅梅耶夫大將的原意,占領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後,第40集團軍應迅速越過開伯爾山口,占領印度河流域的清真之國北部邊境地區,進軍印度洋,建設不凍港,進而與m國爭霸全球。

歷史在此時,與第40集團軍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順利占領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後,第40集團軍的裝甲洪流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北極熊國內,四五年內,勃列日涅夫、安得羅波夫、契爾年科,一直到戈爾巴喬夫,四易國家元首。到1989年,第40集團軍不得不從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撤退。導致撤退的,絕不是軍事失敗,而是北極熊國家在政治上的完全潰敗導致的。

一個完全西化、誇誇其談的政客上台,直接導致了北極熊和整個華約陣營的總崩潰,葬送了一支世界一流的鐵甲雄師。也讓m國從此獨霸世界,為所欲為,中亞、中東、巴爾干、北非、東亞以及整個世界,從此再無寧日。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白沙瓦坐落在從清真之國進入開伯爾山口峽谷的入口處,扼守這條國際通道的南端。虞松遠帶領采訪組,從白沙瓦駕車西行約十六七公里,便到了開伯爾山口峽谷入口處的賈姆魯德堡。這座要塞堡壘,是錫克人1823年在中世紀廢棄城堡的遺址基礎上修建的。

巍峨的石砌跨路拱門,是清真之國1964年建造的。兩旁的巨大門柱形似碉堡,托著上面的兩個炮台,成為開伯爾山口的象征。穿過跨路拱門,便開始進入重巒疊嶂的山口峽谷之內,里面的道路全部是狹窄、坎坷的之字形山路。

這里已經進入清真之國西北邊境的部族區,沿途是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帕坦人村庄,每一個村庄基本上都是一個大部族。部族區實行完全的部族自治管理,是清真之國政府治理的真空地帶。

從車窗向外望去,峽谷兩側映入眼簾的,多數是光禿禿的山丘,偶爾能看到稀稀落落的綠色植物。峽谷路旁的坡地上,不時可以看到一座座高牆大院。外面一律用黃泥漿塗得嚴嚴實實,一扇大門和兩側的小門緊緊關著。大院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炮樓,上面留有黑洞洞的槍眼。

山德拉介紹說,這些全是帕坦部落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帕坦人家庭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帕坦人一般也不歡迎陌生人入戶來訪。

部族區是清真之國和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獨特的社會、區域政治現象,其淵源可追溯至19世紀。清真之國的部族區以帕坦族人為主,與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的主體民族普什圖族人同出一系,歷史上曾隸屬於山人伊斯蘭共和國。

19世紀沙俄和英國激烈角逐中亞時,英國為阻止沙俄經由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入侵英屬天竺並控制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在軍事征服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未果後,為繼續推行其既定的「前進政策」,便使出了「分而治之」建立緩沖區的陰謀。

1893年,由英國外交大臣杜蘭親自勘定,將普什圖部落地區一分為二,從而形成1200英里長的國際邊界線,即「杜蘭線」。隨後,英印政府強迫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接受劃定的雙方勢力范圍分界線。1919年,第三次英阿戰爭後,雙方簽訂了《拉瓦爾品第和約》,首次將「杜蘭線」稱為阿印兩國的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