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屈的民族(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551 字 2023-04-11

越是深入開伯爾山口峽谷,越是讓人心驚。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險峻的地形結構,讓人能強烈感受到,這個山口峽谷,未來仍將是西亞地緣政治中的敏感區域,是一塊各方勢力必爭的戰略要地。

進入峽谷約30公里,便到了沙加依堡,這里是開伯爾山口峽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隘。公路兩旁的山坡上,塗得五顏六色的墓碑隨處可見,那都是英國人在1878年第二次英阿戰爭中留下來的。

公路旁的干河床里,新建了很多橫七豎八的三角型大水泥礅子,這是清真之國為阻擋北極熊的鐵甲洪流,而專門布設的。開伯爾山口峽谷內的防衛也很嚴密,行了30公里,已經經過了四個檢查站,每隔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值勤的清真之國邊防軍人。這一切,似乎時刻在提醒著人們,戰爭離這里並不遙遠。

當年,古代雅利安人,就是通過開伯爾山口,入侵過印度平原和印度河流域。波斯以及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也是從這里入侵到印度河大平原,並直下印度洋。近代以來,英國和北極熊為爭奪中亞霸權,也曾在這里打得不可開交。

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國,最大的夢想,就是從這里南下取得印度洋不凍港。彼得大帝臨終前遺言稱,「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在冷戰中,北極熊最大的夢想,也是通過這里直下印度洋,並建立永久性不凍港。

繼續驅車行駛了半個多小時,采訪組來到地處制高點的蘭德庫特小鎮。蘭德庫特山口更為險峻,已經廢棄的小型要塞,建在路邊的小山頂上,把守在山口的兩邊。而山下的簡易公路,就是在當年英國人修建的山間便道上重新修建的。

1879年9月,喀布爾爆發反英大起義,第二次英國–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戰爭爆發。在戰爭開始時向喀布爾進軍途中,英軍馬德拉斯工兵團和駐白沙瓦野戰部隊的掘礦兵,修建了貫通整個開伯爾山口的簡易道路。

這是途中一個較大的村鎮,約有近萬人口。一條街兩旁有幾十家商店,到處擺放著穆斯林喜歡吃的甜食、油炸食品、奶制香蕉和大石榴,以及各種蔬菜和日用品,附近的居民都到這里的巴扎貿易,過往行旅多在這里歇腳。

小鎮的房屋都是白色的石頭建築,象一座座堅固的堡壘,在陽光下耀眼得很。小鎮居民分屬幾個帕坦人大部族,幾家和平相處,互不干涉。

從當地人慢悠悠的生活節奏,虞松遠感覺,斯貝茨納茲或「信號旗」的「閃電」突擊小組,如果隱藏在這里,還真是一個極好的藏身之地。因為,小各部族的男人們,主要工作就是為過往商隊提供保護,以獲取收入。幾乎所有的男人,進進出出,都背著中國的56式沖鋒槍,是武裝人員再好不過的隱蔽場所。

對這個小鎮,必須進行深入調查。

要離開蘭德庫特小鎮時,虞松遠的這種感覺更加強烈。這有點說不清理由,就是一種感覺,潛意識中的一種,非常不好的感覺。

在蘭德庫特小鎮不遠處,是開伯爾山口峽谷最狹窄處,這里建有阿里清真寺,也是一座小型聖陵。這座聖陵是為紀念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約公元600年左右)而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侄子和女婿,第一批伊斯蘭教皈依者之一。他在麥加卡巴天房(即克爾白)里出生,因此被認為地位極其神聖。

在聖陵的上方,還有一處廢棄的要塞,位於山口的最高點。要塞由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埃米爾多斯特·穆罕默德汗(1793-1863年),於1837年建造。聖陵和堡壘坐落在險峻崎嶇的高地,俯瞰著深深的峽谷,山腳下就是峽谷中的河床或淺灘。

這里地勢極為險要,兩側都是崇山峻嶺,是封鎖開伯爾山口峽谷的要害之地,是兵家必爭之地。第一次(1842年)和第二次(1878年)英國與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戰爭期間,英阿兩**隊,多次在這里發生慘烈戰斗。

出鎮子不久,汽車開始沿山路下行,經過一道陸軍檢查站,進入一片開闊地。這里不僅是峽谷中的一個綠洲,同時也是一個制高點,地勢極為險要。兩側山峰逐漸收緊,只留下了不到十米寬的路面,然後又突然展開,形成一個龐大的峽谷,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