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1】回來了(1 / 2)

「兒科需要什么樣的醫生?」在場非醫學人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問兒科醫生曹二哥。

「兒科缺人。」曹二哥這話意味太深。

國內的人只知道國內兒科缺人,很少知道全世界兒科均缺人。

一方面,兒科收入是低,全世界一樣。

其次,更要命的是,兒科是——曹昭道:「是最具挑戰性的科室。沒有挑戰jīng神的人是不能來兒科的,會崩潰。」

小兒外科和新生兒科不怎么缺錢一樣缺人,說明缺錢不能完全解釋這個科的特點。

「兒科患者病情變化快,患者本身沒法溝通難以溝通,光這點比其它科室慘很多。兒科患者家屬更難溝通,因為能送來醫院救命的小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的小寶貝。」曹昭道,「兒科醫生天天像走鋼絲的。如果沒有挑戰jīng神,直接被搞身心疲憊了,直接先投降了,向現實投降。」

在社會中,面對現實妥協的人群比例絕對遠高於不甘服輸的人群比例。後者是社會成功人群的集體特征之一。有挑戰jīng神的人大多不會選擇兒科,會選擇神經外科心外這樣的專科,或是直奔領導崗位或搞科研去了。從總體利益上考慮的話,兒科收益不高。

「曹醫生,你為什么當兒科醫生?」孫蓉芳好奇。

謝媽媽很有意思,能看出對醫學有濃厚興趣,可能是這樣的緣故教出來這樣一個女兒。曹家人想。

「我在首都兒童醫院工作。」曹昭對謝媽媽坦言。

首兒啊!孫蓉芳立即懂了。

在全國排名第一的兒童專科醫院,前途一片光明。若不是在首兒,曹二哥估計不會選兒科了。人才全是務實派,和張大佬說的一模一樣。

拿起茶杯喝口水,曹昭低下的視角像是向對面的謝同學笑一笑。

謝婉瑩不傻,知道曹二哥肯定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來這里,問她這個後輩問題絕無可能說沒事兒問著玩。前輩是學霸,每句話有深刻含義在的。

很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