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與先生再重逢(上)(1 / 2)

木匠 青兒19 4770 字 2023-04-24

一九四九年秋,四十四歲的大虎又迎來了第三個女兒,取名三妮。

這一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了。

這個天大的好消息,是大虎在給雇主家干活的時候聽說的,雇主告訴大虎,新中國的主席叫******,他是窮人的大救星,就是他把******和他的軍隊趕到了台灣,有了毛主席,咱們的日子有盼頭了。

大虎想,這個消息肯定沙峪村的人還不知道,他要把這個消息告訴鄉親,讓他們也高興一把,想到這,大虎抓緊時間把雇主家的活干完,就跑回了村子。

大虎把新中國成立的事情先告訴了父母,然後又來到了金家的主事家里,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原來韓、李二個家族的主事,因為年事已高,陸續的去世了,現在只有一個老金家的主事,身體還算硬朗,但也近八十的年紀,耳朵和眼力已經不行了,大虎進屋以後,看到了牆上掛著的******的畫像,他坐在主事的身邊,大聲的告訴他:

「我跟你說件大事,新中國成立了,毛主席是國家主席,一會我把您老牆上的******的畫像給揭下來,他已經被毛主席趕到台灣去了。」

「什么?******跑了?我老親家給我這畫像的時候還說,******以後能成大事,怎么就跑了?」主事說。

「他是被趕跑的,今後毛主席會帶著咱們窮人過好日子,您老就等著享福吧。」大虎說。

從主事的家出來,大虎幾乎走遍了沙峪村的每一家,盡管大虎在跟鄉親說這個天大的好消息的時候,他有點熱血沸騰,但是由於沙峪村太閉塞了,鄉親們的生活跟過去一樣,沒感覺到有什么變化,所以他們並沒有想大虎一樣,對新生活有過多的期望,在他們眼里,只要把庄稼和果園打理好,有個好收成,就阿彌陀佛了,至於外邊世界的變化,他們沒有心誠了解,他們認為這個自己沒有多大的關系。

但不管怎樣,大虎還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讓沙峪村的鄉親盡快了解到歷史的變遷,拉近他們與外界的距離,他認為他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因為他是沙峪村土生土長的人,他不願看到他的鄉親成為井里的蛙,只能看到一小片天。

聽說政府要在山下的牛坨村,建一所大的中心學校,需要更多的木匠和泥瓦匠來參加學校的建設,大虎很想為建設學校盡自己一份力,他只身來到牛坨村的中心學校籌備處准備應聘。

走近工地,有幾間簡陋的臨時房子,其中一間寫有『籌備處『的牌子,大虎心想,這可能就是招聘的地方,這個時候,從籌備處里邊走出一個人,這個人的身影,大虎似曾相見,他好奇的緊走了兩步,當他走到那人跟前的時候,愣住了。

誰呀?就是十幾年未見的張先生。

張先生也認出了大虎,十幾年不見,歲月的痕跡改變了彼此,當年意氣風發的張先生,如今成了滿頭白發的有點駝背的慈祥老人,當年的毛頭小伙大虎也已人到中年,歲月也寫在了他的額頭上,倆個人相互打量著對方,或許都認為對方改變的太多的緣故,兩個人都太激動。

張先生趕快吩咐王干事,去伙房弄幾個小菜,說他要和大虎好好的敘敘舊。

大虎迫切的想知道,先生和他在棺材鋪一別後的經歷,先生同樣關心大虎後來的境遇,還是在大虎迫切的期待中,先生先講述了他的經歷。

張先生告訴大虎,他把大虎帶到棺材鋪以後,就回到了學校,他辭去了總務科的工作,把重點轉向了教書育人以及和他的『朋友』商討重要的事情上,他說他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最充實、最快樂、最陽光、最幸福。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先生認為的好時光,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鬼子給破壞了。

先生記得,那天正是午休時間,孩子們在操場上盡情的玩耍著,老師們則享受著午間的陽光,在操場邊悠閑的散著步。

突然,一群全副武裝的鬼子闖進了學校,老師和孩子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呆了,短暫的平靜過後,有的孩子開始大哭,還有的孩子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拼命的往教室里跑,總之,操場一片混亂。

鬼子見狀,端著機槍就朝操場掃射,緊急關頭,校長和張先生挺身而出,他們走到鬼子跟前,警告鬼子不要傷害孩子,隨軍的翻譯跟為首的鬼子頭目耳語了幾句後,翻譯告訴校長和先生,只要服從皇軍的命令,他們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翻譯官高舉著喇叭,沖著操場的老師和孩子們開始喊話,內容是,皇軍把日本先進的文化和文明帶到了中國,是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而建立共榮圈,要從孩子抓起,從現在起,這所學校就被他們接管了,孩子們上課要學日語,老師更要帶頭學,最終要達到學校人人會講日語的目的,這是大東亞共榮的組成部分。

張先生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這是什么狗屁理論,我們在自己的國家,憑什么要接受他們的教育,說他們的語言,他沖上前去跟鬼子理論,哪知,還沒說幾句,幾個鬼子就把先生打倒在地。

看著被打的渾身是血的先生,想到學校里無辜的孩子們,校長只好委曲求全,答應了鬼子的要求,老師們把先生抬回了宿舍,並幫助先生處理了傷口。

校長在看望先生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無奈告訴了先生,先生表示,他理解校長的苦衷,沒有什么比保住學生的生命更重要的,不過,他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孩子們正是學知識長腦子的黃金時段,如果過早的讓他們接受了日本所謂的文明文化,會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不良的種子,長此以往,會給他們的身心帶來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對國家的未來百害而無一利。

校長同意先生的見解,他表示,身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一校之長,他不會讓鬼子的陰謀得逞,表面上的屈服,並不代表絕對的服從,接下來他會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商量對付鬼子的辦法。

先生的傷養好了以後,本不想繼續留在學校,因為他實在不忍心看到孩子們每天讀日本的教材,說日本的語言,他想投身抗戰,用滿腔的熱血跟鬼子真刀真槍的戰斗,他把自己的想法匯報給了上級黨組織,黨組織很快回復他,學校同樣是抗日的戰場,在學校同樣是參加戰斗,而且是一場特殊的戰斗,因為它關乎著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張先生接到組織下達的任務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組織師生跟鬼子的戰斗,並且把保護師生作為重要的工作。

「這么說,您又留在了學校?」大虎問。

「是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哪里有需要,我們就要在哪里戰斗。」

先生接著講述了後來發生的事情。

它講述到,當時學校里有的年輕教師,血氣方剛愛國心切,他們不可能當鬼子的傀儡,但他們表現的方式有些太直接,他們不但不按照鬼子的要求學日語,更是教育學生們抵制日語,這種看起來非常正義的行為,帶來的後果確實,鬼子對學校師生的殘酷迫害。

那天也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學生們在教室里捧著語文書正在朗讀,鬼子和翻譯官進了教室,當他們看到,學生讀的教材不是他們發的,而是原來學校使用的中國教材的時候,就火冒三丈,其中一個鬼子,把一個學生叫起來,他問那個學生,為什么不學日本教材?那個學生反問他,我是中國人,為什么要學日本教材?

學生的強硬態度,讓鬼子更加的惱羞成怒,他沖著那個學生就是一記重拳,才十來歲的孩子,哪里經得住,那個學生的嘴角立刻流出了鮮血,任課老師趕到以後,跟鬼子理論起來,結果跟那個孩子差不多,也是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其他的學生看到鬼子打人,個個摩拳擦掌,紛紛伸出小胳膊小腿圍著鬼子打了起來,鬼子見寡不敵眾,隨手拔出身上的刺刀,朝著其中一個孩子捅了過去,那個被捅的孩子,連聲都沒發出,就倒在了血泊里。

一看出了人命,學生們停止了行動,鬼子和翻譯官又當著師生的面重申,要學日本教材,如有違抗命令,那個被捅死的孩子就是他們的下場。

張先生聞訊趕到教室的時候,慘劇已經發生,而那個任課老師,嘴里還在喊著『我們要堅決抵制日語、抵制日語教材』,先生把被鬼子捅死的學生抬出了教室,並聯系了孩子的父母,當孩子的父母,看到早晨上學時還樂呵呵的孩子,如今卻永遠的離開了,他們難與承受喪子之痛,母親幾次哭暈過去,男孩父母的哭聲感染著全校的師生,以此同時,先生也在反思,在跟鬼子的斗爭中,必須要采取策略的方式方法,一味的蠻干就會導致今天這種結果。

他還認為,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健全,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而個別老師鼓勵孩子大張旗鼓的跟鬼子抗爭的方式,完全把孩子推向了死亡的邊緣,這是非常危險的,為了不讓悲劇在學校再度上演,先生在跟校長商量後,決定召開全校教職工的會議,重點解決既能保護孩子又能跟鬼子抗爭的問題。

與先生預想的一樣,會議進行的並不順利,先生的意見還沒闡述完,一個年輕的任課老師就站了起來,他用手指著先生質問道:

「日本鬼子之所以輕而易舉的就打進來,就是因為像你這樣的人太多了,鬼子都把刀加到了咱們的脖子上,你還在這說什么所謂的策略,其實說白了,就是膽小如鼠,如果我們想跟鬼子斗爭,就不能像你這樣,前怕狼後怕虎,那樣什么事情也辦不成,我的態度很明確,還是要繼續用這種方式跟鬼子斗,直到斗倒了為止。」

「我贊成你跟鬼子斗爭的勇氣,但是我不贊成你現在的做法,如果照你的做法繼續斗爭下去,我們的孩子還可能被鬼子殺害,可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結局就會不一樣,我希望大家多動腦筋,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在避免孩子受到傷害的情況下,跟鬼子展開斗爭。」

校長同意先生的意見,他也提議大家就如何機智的跟鬼子斗爭發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們對此展開了討論,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先生在聽完了大家的意見之後,進行了分析總結,他認為,年輕教師號召學生抵制日語初衷是值得提倡的,但這種直接讓學生跟鬼子對抗的方式,會激起鬼子對學生進行鎮壓,導致慘劇的發生,那個在教室里被鬼子捅死的學生就是鮮活的案例,學生的生命是寶貴的,作為教師有義務有責任保護好他們的安全。

就在先生分析觀點的時候,那個任課老師又一次打斷了先生的發言,他說道:

「依張先生的觀點,我們就甘當亡國奴,滿學校的學生都說日語,都接受日本的教育就是對學生最好的保護?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我們身為教師,就是要讓他們從小知道,當亡國奴是可恥的,愛國才是光榮的,如果學校不能把正確的理念傳授給學生們,那我們才是放棄責任。」

「我的意見是換一種方式跟鬼子斗,並不是放棄跟鬼子斗,這是有本質區別的,換一種方式就會減少學生流血犧牲,又能達到不當亡國奴的目的,這豈不是更好嗎?」先生說。

「你說的好聽,剛才老師們的發言我也聽了,他們說的,好多都不可行,要不這樣,你拿出個具體的方法,讓我們大家也聽聽,別光在那動嘴講大道理。」任課老師說。

「那好,我把我的思路提供給大家,希望大家發表意見。」

先生說,學生們本身就有兩套教材,一套是鬼子發的日語教材,一套是中國的教材,他建議學生們,在上課的時候,把其中的一套放在課桌里,如果鬼子和翻譯官來了,學生們就把鬼子發的教材拿到課桌上,如果鬼子和翻譯官不來,學生們就學中國的教材。

有的教師提出,鬼子和翻譯官非常狡猾,經常是神出鬼沒的,摸不准他們什么時候來教室,這種辦法,學生們沒法操作,而且一旦孩子們拿錯了教材,同樣會遇到危險,甚至喪失生命。

針對老師提出的擔憂,先生提議,要在學校成立一支護校突擊隊,由幾名身手矯健的教師組成,專門負責在學校內外巡邏,一旦發現鬼子來了,負責門衛放哨的教師,就要在第一時間發出信號,通知上課的教師和學生,當他們收到信號以後,趕緊換掉教材。

有的教師提出,如何發出信號,做到既不讓鬼子察覺,又能讓師生一看就明白?

這個時候,大家的情緒上來了,討論也熱烈起來。

有的提議:「敲鍾,敲三下就是鬼子來了,敲五下就是正常上課。」

這個提議立馬被大家否決了,究其原因,一個是學生不好識別,萬一聽錯了,把鬼子來了當成是正常上課,那就麻煩大了,再一個就是鍾聲一響,必然會驚動鬼子,同樣會不安全。

有的提議:「揮小旗,教師看到揮的旗子,就知道鬼子來了。」

這個提議也被否決了,原因很簡單,教師不可能二十四小時不給學生上課,一直都盯著門衛的旗子。

就在前兩種提議都被否決的時候,體育老師提議:

「踢足球,教室和門衛同時各站一位老師,一旦發現鬼子來了,門衛這邊就把足球踢到教室那邊的老師,教師那邊的老師接到足球後就說聲『好球』,教課的老師聽到『好球』以後,趕緊讓孩子們換教材,鬼子和翻譯官走到教室的時候,孩子們已經把日語教材放在了桌子上。」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那個一直對先生提出質疑的任課老師站起來補充道:

「我認為,用踢球的方式傳遞消息我是贊同的,但總感覺有點假,要是能安排幾個男生和老師一塊踢就更真實了,萬一鬼子提出質疑,咱們可以說是對學生進行足球訓練,我覺得這樣更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