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趕上了******(1 / 2)

木匠 青兒19 3512 字 2023-04-24

一九五八年,******就向一股熱浪,涌進了沙峪村。

那一年,大虎五十三歲,是六個孩子的父親。

干部李明結束了公社的培訓,回到了沙峪村,李明回到村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沙峪村全體村民大會,會上,貫徹政府對開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公布了沙峪村******領導小組名單,組長李明,成員有金昌元、大虎等五個人組成。

李明向大家宣布,今後,所有村民不必在自家起火做飯,一日三餐,憑票到村里的大食堂用餐,李明的話音剛落,村民們尤其是婦女,樂的一時找不到北了,她們把手都拍紅了,那還不能代表她們此刻的心情,在她們看來,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了大餡餅,百年不遇。

大虎的腦袋有點轉不過來,他懷疑自己進了五十歲,頭腦不靈活了,人過五十天過午嘛,跟不上節拍也算正常,可是,他轉念一想,也不至於吧,當年,爺爺也是七十來歲的年紀,還在處理著沙峪村的大小事宜,自己剛過五十就落伍,這也說不過去,他輕輕的拍著自己的腦袋,感覺頭腦還是聽清楚的,就是被眼前李明許諾的美好生活給弄傻了。

讓他心存疑慮的是,沙峪村的人,吃飯的問題算是剛剛得到解決,每家每年的糧食沒有多余的儲備,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各種災害,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提出把村民的吃飯問題全給包了,是不是走的有點快,當然,這樣的好日子誰都向往,特別是對沙峪村的村民來說,可他就是有一種莫名的擔心和恐懼,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情是真的,人都說,吃飯穿衣論家當,他沒有看到沙峪村有這樣的條件,讓村民甩開腮幫子吃。

就在大虎陷入思考的時候,李明開始下達任務。

年輕人負責壘灶搭台蓋大棚,中年勞力負責將教室改造成大食堂,婦女們負責把家里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統統拿到大食堂來,共用,還挑選了十幾個掌勺的廚子負責村民一日三餐。

村民們的高漲熱情,不亞於家里娶了媳婦,亦或是添了孫子,李明的任務剛布置完,村民就各就各位投入到大食堂的建設中了,要是擱在以前,小媳婦們看著自家的那點家當緊著那,誰要是跟她借,都會推三阻四的,可今天不同,她們主動的把自家吃飯的家伙什,都搬到了大食堂,她們搬不動的,還指使家里的孩子幫著搬,用她們的話說,咱人都是公家的了,還留著這些吃飯的家伙干什么。

看到這突如其來的火熱的場面,大虎也不由自主的投身到村民的隊伍中,他想起爺爺曾經跟他講過,人類祖先的生活,就是一起打獵,一起分享食物,用現在的話,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聽的時候,大虎就問爺爺,咱們怎么才能回到那個時候,爺爺說,怎么也回不去了,沒成想這個夢想,竟在新社會很快變成現實了。

為了讓村民在大食堂就餐,有規有矩,李明從試點村,借來了印刷好的飯票,由金昌元登記造冊,發放給每個村民,就在村民排隊登記領飯票的時候,大虎見李明走了過來,,李明問大虎,對大食堂有何感想,他說,太突然,還來不及多想,李明告訴大虎,他剛從公社開會回來,其他的村子,正在轟轟烈烈的搞大食堂,咱們沙峪村也不能拖後腿,今天大家不管干多晚,也要把大食堂建成了,爭取明天村民就能在大食堂就餐。

大虎追問李明,糧食從哪里來,李明拍著他的肩膀說,平常看你挺精明的,怎么現在這賬就算不過來了,村民家里的糧食還留著干什么,都拿到大食堂來吧,他一想也是,吃飯的家伙都拿出來了,留著糧食也沒法吃,不上交還等著什么,李明還告訴他,解放以後,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生活的極大需求,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條件就要成熟,共產主義社會核心,就是按需分配,說通俗點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對李明的解釋,大虎也有些亢奮,要什么有什么,這是神仙過的日子,他原先還擔心,家里的人口多,負擔重,糧食不富裕,將來的日子過得緊巴,李明的話,讓他甩掉了所有的擔心,他甚至開始為父親的走自責,他認為,如果給父親請個好郎中,父親也許能活到今天,如果能活到今天,也能看到兒孫過上神仙的日子,他自己也能享幾天清福。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村民們上午忙活地和園子的活,中午十二點,晚上六點,准時到大食堂就餐,村民們在大食堂剛開始的幾天,各個歡聲笑語,尤其是媳婦們,一進食堂,就湊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孩子們吃的快,吃完了,就在食堂里打鬧玩耍,她們聊天的內容大多都是,大食堂辦的太好了,把她們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了,終於可以過上幾天清閑的日子了。

大食堂沒開辦多久,李明就發現了新的問題,浪費現象嚴重,原因是,家長普遍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大食堂是公家的,不必要像愛護自己家的糧食一樣愛護,因此,在吃飯的時候,他們只顧著自己吃,孩子們拿著窩頭和餅子打仗玩,他們卻視而不見,等村民吃完了飯,地上凈是被扔掉的糧食,李明看著心疼,他在想,照這樣下去,政府就是一座金山,也有啃完的時候,於是,他緊急召開領導小組會議。

在會上,李明對最近一段時間,大食堂出現的浪費現象,進行了通報,他讓大家拿出辦法,遏制住這種不良的風氣,金昌元提議,自家管自家的孩子,如果發現是哪家的孩子浪費糧食,就減免哪家一頓飯,他的這個提議,立馬被李明否決掉了,李明強調,現在正是轟轟烈烈的******年代,如果采取這種方法,勢必會在村民中引起矛盾,他們會認為,大食堂不給飽飯吃,這話要是傳到外面,肯定給******抹黑。

大虎又提出了建議,抽出專人負責看管孩子,沒有了家長的庇護,孩子的浪費現象也會相應減少,李明認為,這個方法可以試行幾天,如果見效,就堅持下去,可是,大虎的建議還沒有實施幾天,負責看管孩子的村民,就提出了辭職,理由是,他們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曾經對浪費糧食的孩子進行了眼里的批評,讓有些護犢子的家長知道後,和管理員直接發生了沖突,管理員認為,都是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因為這事和家長鬧翻了,不值得。

李明又一次把小組成員召集在一起,還是重點解決浪費糧食的問題,這回昌元和大虎都沒有發言,也許是沒有什么好招了,李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孩子們之所以在吃飯的時候,不專注,亂扔糧食,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吃完以後,會把一些飯菜帶回家,等孩子們餓了的時候,家里有的吃,如果增加一條規定,村民用餐後,不允許任何人,帶走飯菜,這樣的話,家長就會在吃飯的時間,督促自己的孩子吃,浪費現象也就迎刃而解了。

李明的這個建議,贏得了組員的一致贊成。

第二天,大虎就以張榜的形式,公布了李明的建議,盡管部分村民有些不理解,發了一些牢騷,認為,大食堂的規矩太多了,不像在自家吃時自在,但是,到了吃飯的時候,尤其是晚飯,家長們自覺地把自家的孩子攏在身邊,親自看著他們吃,等孩子吃飽了,他們再吃,到了食堂關門的時候,食堂管理員發現,地上沒有浪費的糧食了,他們對李明的辦法,表示贊同,並要求長久的實施下去,李明對自己的提議也很滿意,他覺得管理村民也是一門學問。

可是李明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小孩子不像大人,吃飽了就是吃飽了,特別是幾歲的孩子,胃口還沒有發育成熟,不能像大人一樣,一次能吃個夠,他們當時是填飽肚子了,可是他們的胃口小,吃的少,再加上他們睡覺前,打打鬧鬧的,吃的那點東西,很快就消化掉了,到了晚上,肚子開始『咕嚕』『咕嚕』的叫,孩子們餓的睡不著,肯定跟家長要吃的,家長上哪去找吃的,只得干著急,看著孩子餓的直哭。

在沒有大食堂的時候,孩子們喊餓,家長們可以在家隨便給孩子們弄點吃的,哪怕是熬一鍋糊糊,糊糊里扔點野菜也頂用,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糧食和吃飯的家伙都上繳大食堂了,家里除了人,沒有可以解餓的東西。

大虎家的小五和小六,一個四歲,一個一歲多,在大食堂吃飯的時候,蘭珍還是挺注意的,一個勁的給兩個小的喂吃的,當時,她摸著兩個孩子的小肚子鼓鼓的,才顧上自己吃,沒想到,即便是這樣,到了晚上,兩個孩子還是餓的直叫喚,聽著兩個孩子哭,蘭珍是又心疼又生氣,她拉過四歲的小五,照著屁股就是幾巴掌,本來就餓的小五,又被母親莫名的打了幾巴掌,哭的就更厲害了,大虎埋怨蘭珍,這不是孩子的錯,不該打孩子,從不干仗的他們,為了孩子餓拌起了嘴。

不止是大虎一家,其他村民也是一樣,你就聽吧,一到晚上,沙峪村就『熱鬧』起來,孩子哭,大人吵,一度成了沙峪村的夜景。

蘭珍實在沒沒轍了,她只好借著月光,到山上挖些野菜,讓孩子們充飢,可是,野菜頂不了多長時候,還沒過個半鍾頭,孩子又開始喊餓,氣的蘭珍哭著說,你們個個都是餓死鬼投生的?怎么這肚子就是死活填不飽那。

父母心疼孩子都是一樣的,為了不讓孩子們晚上喊餓,家長們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的家長,在孩子已經吃飽的情況下,還是像填鴨子似的,硬往孩子的嘴里塞,最後塞得孩子只能哇哇的吐,還有的家長,故意把窩頭和餅子掰碎了,趁管理員看不見,塞進孩子的小口袋里,以備晚上孩子餓的時候吃,還有的家長的做法,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住在離大虎家不遠的一個外號叫『老憨子』的,他家有七個孩子,每個孩子間隔也就一歲左右,而且還都是男孩,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到了晚上,七個小餓狼,都朝著『老憨子』要吃的,急的『老憨子』跟孩子們說,你們干脆把我吃了吧,為了讓孩子們晚上不再纏著自己要吃的,他想了個主意,他在吃飯的時候,趁管理員沒注意,把好幾個窩頭塞進了褲腿里,沒想到,在走出食堂的時候,系褲腿的帶子開了,窩頭從褲腿里掉了出來,正好讓管理員逮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