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1 / 2)

見到他時,羅雲初看了二郎一眼,二郎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已經和方郎中說了。

「方郎中,你覺得那法子可行嗎?」

方郎中摸了摸他下巴下的胡子,緩緩說道:「綠豆甘寒,入心、胃經...我瞧著倒是可行。」

這浮腫病,不少人請他去看過,可惜他醫術不經,只知是心腎方面的疾病,至於因由和治療方法他便不得而知了。其實方郎中剛才從二郎口中得知這浮腫病治法,心里也是吃驚的,竟然這般簡單?不過如今也只能把死馬當作活馬來醫了。況且豆類食物又吃不死人,若真能治好,自己也算是功德一件。不過他也叮囑了二郎,凡事留三分,別把話說得太滿。

聽著方郎中將綠豆性味歸經功效之類的背了一通,羅雲初暗笑,這法子管用的原因可不在這個,不過她也知道現在可沒有營養學這一門科目。如今得了他說肯定的答案便足夠了。

「二郎,你去說說吧,換不換隨他們自願了。」

二郎點頭,然後走到大門,讓發糧的暫停。

「諸位父老鄉親,剛才解開糧食的時候,我在袋子里看到一封信。信上面有個方子,是我三弟專門尋來的,說是可以治浮腫病的。而且我也問過方郎中了,他也說這法子不錯,可以試試。現在我便把治浮腫病要的東西和你們說一說......這些東西都放在糧食下面,遂我們現在才發現,不過還不算晚。我現在要說的是,一斤米面可以換一斤豆類的糧食,換不換都隨你們。還有就是,家里有浮腫病人的,可以讓他們來這,每人免費領一包紅糖。這些紅糖是俺家三弟自個掏錢買的,就當是他的一點心意了。」每包紅糖不過只有三四兩,對一個病人來說,應用得當,再加上好好調理,也夠了。

大郎和阿德都是一怔,不過他們聰明的沒有說話。

二郎此話一出,人群中如同烘的一聲,開始交頭接耳。今天真是太刺激了,好消息接二連三地發生,給本來已經絕望的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首先是有糧食了,雖然要拿田地來換,但好歹能活命了不是?其次便是他們還能耕種回原來的地,只是要四成租子而已,勤勞一點,便也不用餓肚子。如今這個治療浮腫病的法子更是給了他們新的希望,面對不知名的病痛,在生死之前誰也無法淡定。

宋家,此刻他們由衷地感謝宋家。他們絲毫不懷疑這一法子的真實性,在如今的他們看來,一斤米面和一斤豆類其實差不離,即使換了,他們也沒損失,宋家也沒騙他們的必要。而且為了他們,宋家三郎還自掏腰包買紅糖免費分給他們呢,這總不能作假吧?不管怎么說,宋家相當於給了他們一條活路。

當下,眾人議論紛紛,都把話題扯到宋家人做事厚道這方面來,一時之間對宋家歌功頌德的話語滿地飄來。

接下來,眾人便把換糧的重點都放在豆類上,真把它們當作萬能良葯了。前面已經換得了糧的,也爭先恐後地回來換上一些豆類的食品。

而這一塊由羅雲初負責,她啼笑皆非地看著這些人,站起來,大聲地解釋著,「鄉親們,這豆類實在不算多,家里有浮腫病人的換上一些便好了,沒有的人家就別換了吧。這個豆類並不能預防浮腫病,換回去也起不了大作用,還不如大伙每天煮一些米面吃飽肚子呢,每天吃些米面便不用擔心患上浮腫病了。」

為了預防一些耍奸打滑者虛報以騙取紅糖,羅雲初讓本村一些知道別村情況的實誠人作一下證,當下便省事了許多。對一些重度的浮腫病人,羅雲初告訴他們要先卧床休息,待水腫消失後方可適當活動;還有要限制食鹽,待水腫消退後再恢復食鹽量。

中午的時候,都是宋母煮了一些蕃薯和芋頭給他們充飢,分糧的行動不得不暫停一下。好在村民都能體諒,倒也沒出什么岔子。

如此這般,近三千斤的糧食,忙碌到下午才換完,來得早的,幾乎都換到了糧,高興地家去了。

有一些偏遠的村子,聽到消息時已是很晚了,來到時,看著空空如也的大門,捶胸頓足後悔不迭。沒法子的他們,最終還是拿地和地主們換糧。

自打此事後,幾條村子的人對宋家都是感激在心的,提起宋家沒有一個不說好的,也容不得別人詆毀宋家一句。

作者有話要說:更得晚了,抱歉。。。

92、晉身地主階級 ...

分完了糧食,韓師爺推說縣衙里有事,推辭了他們留飯的邀請,領著十來個差爺浩浩盪盪地回去了。羅雲初讓二郎給每個來幫忙的差爺都裝上兩三斤的糧食,又各給了五十大錢的紅封,而韓師爺則多給了一倍,這才將人送了出去。拿了錢和糧,一幫差爺樂呵呵的,這宋家在做人方面很有一套哇,要得要得。

羅雲初讓二郎去客廳陪大郎和阿德說說話,順帶照看了一下飯團湯圓兩個娃。自己則去雞籠捉了只雞來殺,手腳麻利地整治起晚飯來。嗯,這個時辰,可以算得上是晚飯了。前頭怕太打眼,他們都不敢養豬,只能偷偷地養了兩只雞。村子里養雞的人尚有幾家的,不過他們都是放養在家不喂的,每天只讓它在地里刨食,長得也慢。

有阿寧幫著打打下手,一頓飯花了半個多時辰便做好了。不過大家吃飯的興致都不高,都掛心著接下來怎么分那田地呢。略吃了兩碗,便都擱了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