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1 / 2)

「成,老二家的,我知道你家好東西不少,給老三打點的事就交給你了。」宋母拉著羅雲初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

聽了這話,宋大嫂心里很不舒服,人家說長嫂如母,她婆婆咋越過她將這事交給二房呢?許氏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也莫可奈何,要出頭也輪不到她,她畢竟名不正言不順的,說什么都不對。

「娘,這個你放心吧,包管給您辦好咯。」羅雲初應下了,一榮俱榮的道理她還是懂的。

「好了好了,都散了吧,我也乏了,老三,你也早點睡,啊?還有大郎二郎,你們兄弟倆有什么話等老三休息夠了再說。」

眾人從大廳出來,便散了。

「呵呵,老三,你的房間我和你二哥早就幫你收拾妥當了,你盡可以去歇一會。不過你櫃子里的衣服還沒來得及洗,你先穿著你哥的吧,明天再幫你把舊衣給洗了。」主要是他如今都是一方父母官了,這些舊衣也不知道他還穿不穿。

宋銘承笑笑,「麻煩二嫂了。」

見他進了房間,羅雲初和二郎才回到自己的房中。

「二郎,我想待老三安定下來後將飯團送去縣里,讓老三得空時教教他習字念書什么的。」飯團四歲多了,雖然現在也在她的要求下,念些三字經千字文等基礎入門的東西,當然還有描紅。

或許總的來說,她所掌握的知識量並不比宋銘承少,但她對科舉為官之類的,肯定沒有宋銘承來得明白。這點自知之明她還是有的,她可不願意因為她而耽擱了飯團。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羅雲初也不求飯團像他叔叔那般出息,但有個功名傍身總是好的。

「這個再看看吧,待老三閑下再說。」其實二郎也贊同這個提議,但飯團現在還太小了,才四歲出頭,急啥。等他五歲再來考慮這個問題還不遲。

作者有話要說:對於親們說的那個古代官員不得原藉為官的事,我今天查了,確有此事。但我的設定必需得這樣才能寫下去,你們就當我開了一個金手指吧。其實我們古代也有原藉為官的例子的,丁保楨就是。

呵呵,架空歷史就是這樣,親們得習慣哦。還有,就是一會我得修一章文,糾結,我算術不好,算錯了羅雲初他們的土地,一會得去改。你們一會還看到更新就無視吧,今晚就一更了。

95、金元寶 ...

戌時,宋銘承打大房那回來時將兩口箱子搬到大廳處,又把他二哥二嫂叫了出來。

「老三,你這是?」二郎疑惑。

宋銘承從懷里掏出兩個金元寶,塞到二郎手里,「二哥,這金子你拿著。」

二郎大吃了一驚,他隨便掂量一下,這兩只金元寶加起來少說也有十兩!也就是說,他手里握著一百兩銀子哪!「老三,這這,你你莫要收了什么不正當的銀子才好。」二郎急呀,他想問他這銀子打哪來的,卻又不好問出口,憋了許久才憋出這句話來。

似是了解他二哥的擔憂,宋銘承低聲笑了,他壓低聲音道,「二哥二嫂,你們就放心地收下吧,這銀子來路正著呢,京里的官都有的。」

「老三...」二郎只不信,只擔心他收了什么不該收的銀子。

其實不止二郎,羅雲初也大吃了一驚,據她所知,正七品的官每年的俸銀是四十五兩,祿米是四十五斛。他才上任多久啊,沒到三個月吧。加加減減,祿米折合成銀子加起來也才十五兩不到吧。

宋銘承見他們滿臉不信外加一臉擔憂,曉得他們是真心關心自己,忙解釋,「二哥,我說的是真的。你們不當官不知道,除了俸銀和祿米,還有其他收入呢,像冰敬炭敬別敬,印結銀,鄉賢祠外官捐銀,書院束修等,名目多著呢。我因為上任時間尚短,書院束修這一項是沒有的。這些雜七雜八的加起來,收入就多了。」

羅雲初心里感嘆,莫怪這么多人削尖了腦袋考科舉以謀求個一官半職,原來里面油水是大大的有哇。

這回,二郎是真的信了,不過他仍不肯收,「你現在剛到縣衙上任,上下都要打點,正是缺銀子的時候,咱幫哥哥的沒法貼補就算了,哪還能收你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