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1 / 2)

眾人沒精打采地去了周地主家,地是租到了,租子卻要收七成,一番討價還價後,才變成收六成。不過和宋家比,還是遠遠不如。此刻他們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前頭沒有解約的十三家佃農,全都種回原來他們租的地,這些人家都是租了兩畝水田,兩畝沙地或坡地。羅雲初讓二郎把租給他們的地都劃到一處去,這樣方便他們自個兒管理。待把整飭好的水田全都施過基肥後,十二名長工全都被派下了田。期間那些佃戶忙完自己的活後,有些個見著東家還在搶春播,紛紛都來幫忙。羅雲初也不好虧待他們,每日都以短工的價錢給他們付工錢。花了十天左右,才將六十一畝水田全都插上了秧。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斷電,更新晚了,不好意思,本來說兩更的,今天來不及了,明天吧。

106

106、搬家 ...

果然如羅雲初所料,直到他們家的水田都種完了,老三的動員工作仍舊沒有一絲成效。見他煩惱,余氏也寬慰了幾句,仍不見效。她嘆了口氣,待他又出了門後,讓人備好了馬車回古沙村一趟。縣務她幫不上忙,但她可以在他忙碌的時候回老家幫他盡盡孝道。

羅雲初余氏妯娌倆歪在寬大的躺椅上拉著家常。

余氏眼睛的余光瞄到一個在院子里走動的長工,秀氣的眉頭微微一皺,「二嫂,你們啥時候搬上去啊?屋子我都讓人打掃好了,家具物什也挺齊全的,到時直接搬進去就能住人了。」

羅雲初算了算日子,「快了,前後半個月這樣,待地里的棉花種下去,種完了棉花,稻田里估計也可以放魚苗了,忙完這些就上去。」

說到這個,余氏忍不住將宋銘承的煩惱說了出來。

這個結果,羅雲初倒不意外。這事不是那么容易就辦好的,首先,對於新事物,人們通常都是畏懼得多。讓鄉民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看見了實惠,群眾才會自願接受,硬性的強迫只會讓鄉民反感,即便你說得天花亂墜。還有一點,防止米賤傷農,什么東西多了,價格反而賤了。對於這一點,縣衙得給予重視,必要時,可以幫農民事先聯系好賣家。羅雲初可不想見到因為價錢賤,果子熟得掉到地上都沒人撿的場面了。如果到時魚的價格太賤,就實在太傷民了。

當下,羅雲初也不藏私,掏心窩子把自個兒的想法說了。由著余氏去勸老三最是合適不過了,她雖然是他嫂了,到底不大合適。

余氏聽完,將這翻話放在心里細細琢磨一翻,發現正是這個理兒。

「三弟妹,你出自大家,道理定然比我們懂得多。」

余氏聽到這話忙謙虛地說了幾句。

「這是事實,你也不必自謙,你且聽我說下去。你讓老三放寬心,別急,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在這個位置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不必如此心急。」老三最近的行事有點急進了。唉,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啊,老三再怎么老持成重,也只是個剛滿二十的大男孩罷了。她理解他急於出政績的心理,但理解並不等於贊同。

有這種想法,並不是她多有政治見解,而是旁觀者清。

余氏認真地點了點頭,心里對羅雲初的好感又上升了一個層次,長嫂如母這話,她當得起。

兩人都是聰明的,這種事點到為止就行了,接著妯娌倆便聊起其他話題。

水田插上秧後,又到了搶種棉花的日子。棉花是喜溫作物,在發芽出苗時,要求較高的溫度。過早播種和過晚播種都不行,時間要掐得非常准。八十四畝地需要種上棉花,這不是一個小工程,而且他們又得搶時間。光靠十來個長工人手恐怕不太夠,所以二郎後來又請來了七八名短工幫忙。

准備開工時,二郎特意走了一趟大哥那邊,交待他一些種植棉花的細節,現在他們做什么都會拉大哥一把。怕他家田地不夠,今年山上的五畝地,也給他種了。

大郎認真地聽著,一一將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記在心里。這回他可學精了,決心緊跟著弟弟的步子走,不再自己自作主張了。